三国之蜀汉中兴(1469)
柳纯慨然道:「不错,那潘淑容媚妒忌,自从成为皇后以来,受过她中伤诋损的妃子极多,如今孙权已死,便再无对手,大概是深宫寂冷吧!」
「孙鲁育号称大虎,但想必如今也是年老色衰,怎比得上潘皇后年轻貌美,孙峻心动也是常理之事,只是孙权尚在丧期,孙峻便如此大胆,莫非此人有特殊癖好不成?」 (5,0);
一想起孙峻在东吴后宫的种种秽乱,连刘封都觉得刺激,更不要说孙峻身处其中的滋味了,此人肯定是心理极为变态,先前还有孙权弹压,如今孙权一死,便越发肆无忌惮了。
柳纯已然领会刘封的意思,淡笑道:「此事若是被全公主知晓,指不定要闹出什么动静来。」
「孙权所指几位托孤大臣,皆已不足为惧,东吴这趟水,已经越来越浑了,」刘封站起身来,迈步来到大帐前,缓缓说道,「若是入冬之前还有人负隅顽抗,便将这趟水彻底搅浑吧!」
「遵命!」
柳纯也跟着起身,来到刘封身旁,抱拳道,「是否要将孙峻掌控起来?」
「孙权一死,吕壹失宠,作用已经不大了。」
刘封微微闭目,点头道:「如果孙峻不想身败名裂,更不想孙家为天下人耻笑,最好就乖乖听话。」
第1354章 山中遭伏
(4, 0);
胡遵在帐外等候了近半个时辰,从天色将幕等到掌灯,刘封还在接见贵客,不知道军中来了何人,竟然比军情还重要,此等贵人先前一点动静都没有听过。
正无聊之际,亲兵才带他前往中军大帐,胡遵心中疑惑,他就离大帐不远,能看到那里的动静,这段时间除了帐内亮起灯光之外,再无变化,也没看到有人出帐。
难道是刘封在帐中睡觉不成?
心中猜测着,胡遵进入帐内,左右看看,倒是下首的桌上摆着一盏茶,茶水早冷,漂了一圈圈茶毫,似乎还真有人来过。
正疑惑之际,却听刘封问道:「胡将军,黟县情况如何?」
胡遵急忙答道:「禀大将军,从下午观察看来,城中守军只有五千余,不会超过八千!」
「哼,唐咨这是孤注一掷吶,」刘封冷然一笑,传令道,「今夜子时过后,兵分三路攻取黟县。」
胡遵抱拳道:「遵命!」
黟县吴兵被投石车连续打压一日,士气低迷,加上轮流替换巡逻,更是疲惫不堪,胡遵传令三军暗中备战,城上巡逻的吴兵却明显减少了巡逻次数,趁着夜间休息。
城中精兵被唐咨连夜带出城,偷袭蜀军后方,为防备蜀军哨探发觉,人马从大庾山绕道,翻过几座山岭,黄昏时分还未走出大山。 (5,0);
原本计划因为路途上耽搁不得不改变,唐咨招向导至军前问道:「此处距离乐平还有多远?」
向导官指着不远处一座山岭答道:「前面便是篁岭,从篁岭向西南二十里即到乐平,东南十里乃是石门山,石门峡距此不远。」
唐咨面现喜色,言道:「山路难行,夜间不好赶路,不如就到篁岭驻扎,明日一早杀奔乐平,也可分兵监视石门峡,一举两得。」
锺离斐言道:「既然过了篁岭便是乐平,末将今夜可带几十人到山下打探情况,若乐平毫无防备,可趁后半夜星月之色攻取。」
唐咨称善,二人马上领兵往篁岭进发,准备在山中过夜,人马正走到半山之上,忽然头顶一通震天鼓响,喊声大震。
这一声鼓响,将正在弓腰爬山的唐咨惊得跌坐在地上,慌忙抬头看时,只见已经暗淡下来的夜幕之中,山顶上旌旗遍竖,皆是蜀兵。
唐咨惊呼道:「啊?
蜀军如何得知我们要来?」
黄昏之下,山顶上一杆大旗飘展,上面大书一个「寇」字,一员武将策马凛然而立,睥睨俯视着山坡上仓惶惊乱的吴兵。
寇威白日领精兵兼程赶奔篁岭,他走的是官道,自然要比偷偷摸摸穿越山路的吴兵快的多,早在这里埋伏等候快一个时辰了。 (5,0);
「哈哈哈,尔等偷鸡摸狗之举,焉能逃得过麒麟王慧眼?」
锺离斐曾在庐陵当过职,可知道寇威的名号,连忙拉着唐咨往山下就走:「将军,快,快退!」
咚咚咚——鼓声震颤着每一个吴兵的心,在山谷中回荡起来,惊起无数飞鸟,走兽哀鸣,仓惶逃进深山去了。
吴兵先迎来一轮滚石檑木的冲击,紧接着山上数处精兵杀下来,居高临下,势不可当。
唐咨和锺离斐连滚带爬来到山脚下,山上蜀军已经追杀下来,只好又狼狈奔逃,身后不断传来惨叫之声,却也不敢回头,翻过两座山岭,听到身后没有动静,才停了下来。
此时天色已黑,四野山岭只看见淡淡的轮廓,身后士兵不断聚拢,等了两个时辰,才聚齐五千人,纷纷倒卧在山林之中,兵甲不齐。
所幸黑夜之中蜀军也不敢追来,兵士歇息一阵,才算稍微恢复体力,就在河边洗漱休整。
唐咨与锺离斐商议道:「蜀军在篁岭布兵,是为防乐平,今其人马在此,吾料石门山必定空虚,不如先取石门山,此次出兵,就是为得此屯粮之所而来。」
锺离斐点头道:「若能得石门山,蜀兵自危,但篁岭被蜀军所占,如何取得了石门山?」 (5,0);
唐咨言道:「错有错招,这想必也是天意,这崇山群岭,必有通往石门山之处,再找向导官来问。」
锺离斐派人去将向导官找来,问是否还有他路,向导官指了一条樵夫所走之路,曲折陡峭,战马无法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