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1496)
廖化言道:「此人用狼牙槊,力大无比,李斌与之战过百合不分胜负。」
魏延扭头问同来的太史亨:「吴军中可有此人?」
「未曾听说!」
太史亨摇摇头:「此人想必还未曾从军,否则如此勇猛之人,岂能籍籍无名?」
魏延一拍桌子,起身道:「传令出动,某倒要看看,究竟是何等少年!」
廖化即刻出营传令,不多时便听得人喊马嘶,战鼓震天,各营人马举旗列阵,大家都知道魏延前来,重振精神。
魏延和廖化等人披挂整齐,出营门直奔全椒城而来,远远便看到城上旗帜耸立,士兵巡逻,还挂着东吴的旗号。
「哼,孙亮已经递上降表,交了玉玺,这人还在此竖旗坚守,真是笑话!」
魏延来到城下,看着旗号不由冷笑,如果说这人忠诚,他就该遵从孙亮的圣旨,全境投降,不该再举兵,至今还在坚守,大概只是凭藉自己的武勇罢了。
太史亨在一旁说道:「魏将军,在下愿去劝降此人!」
魏延点头道:「也好,你先去试试。」
太史亨领命,打马来到护城河前,对城上守军大喊道:「吾乃太史亨是也,叫全椒县令出来答话。」 (5,0);
城上守军听说是太史亨,一阵骚动,东吴上下都知道太史亨是孙权的义子,在皇宫与皇子一同长大,身份非同小可,赶紧去通报。
不多时,便见一位中年文官来至城上,来至城垛口向下张望,那人倒真是见过太史亨,见果然是此人,惊呼道:「太史将军,你……你,莫非是真……」太史亨抱拳道:「全椒令听好了,先帝驾崩于江上,陛下已知天命,归顺汉统,诏书传瑜全境,尔等妄图抵抗,是置这一城百姓及大小官吏于危险之境也,如今全军归汉,为何还要负隅顽抗?」
「太史将军,陛下他,他……」全椒县令闻言颤颤巍巍,守军也一阵骚动,他们早也得到消息,但县令一直说这是疑兵之计,并不可信,现在太史亨当面说明,不由他们不信。
「哈哈哈,太史亨,尔屈膝背主,败坏太史将军一世英名。
不忠不孝,有何颜面在此妄言欺骗吾等?」
正在此时,有人从县令身后走过来,头戴范阳斗笠,比县令高出了一头,身材颀长,只是斗笠下的黑纱遮住了面容,看不清楚形貌。
「汝是何人,好大胆!」
太史亨脸色一红,指着那人怒骂道,「无知小儿,在此妄动兵刀,若非魏将军仁德,顾念城中之人性命,凭一座小小的全椒城,能挡住汉军攻击么? (5,0);
劝尔等不要螳臂当车,自取其祸了!」
「嘿嘿,太史将军,你既然降蜀,便没有资格在这里指手画脚!」
那人一声冷笑,扶着城垛沉声道,「吾等为吴臣,自当尽忠,不与贰臣为伍,誓与全椒共存亡!」
全椒县令大惊,回头看着那人不知所措:「啊?
大侠,你……你,我,我……」「大人尽管放心,莫要被贼人所惑,太史亨孤军被困舒城,变节投降,想骗吾等开城为他请功,岂能叫他如愿?」
那人转头低声安抚县令,「只要再坚持半月,援军便到,那时候大人必为陛下器重,一步登天,须知忍辱负重,方能一飞冲天啊!」
「哎呀,这个……」全椒县令连连搓手,也是拿不定注意,不知道该信哪一方的话。
「混帐,执迷不悟,还不下城来受死!」
太史亨被那人一句话激怒,忘了此人勇猛,直接搦战了。
「哈哈哈,正合吾意,待我前来擒你!」
那人一阵大笑,转身向城下而去。
第1379章 少年英雄(修)
(4, 0);
魏延正和廖化等人等着太史亨劝降,见他说了几句,便面现怒色,很快城上鼓声大作,全椒的城门缓缓打开。
「不好,那人要出城了。」
廖化吃了一惊,准备派李斌出战。
「且慢!」
魏延抬手拦住了廖化,将掌中刀横于马上,双目微凛,「某来为太史亨掠阵。」
廖化张口欲言,已经看到城门口旗帜飘展,一队士兵鱼贯而出,虽然仅有五百余人,但精神抖擞,面对数千精兵毫无惧色。
只好大声道:「擂鼓!」
魏延凝目观望,从城中飞奔而出一员小将,来人速度极快,如同一阵风刮过,胯下青鬃马还算高大。
咚咚咚——战马快速踏过吊桥,便见马上一员小将,年纪在二十上下,细高条的身躯,腰身高大,头戴束发紫金冠,身穿藏青色的征袍,腰中缠绕一尺来宽的斑斓虎皮护腰,在阳光下分外惹人注目。
这人斗笠之下面罩黑纱,看不清面目,但他单手提着狼牙槊,下巴微扬,显得性高气傲,睥睨生姿。
魏延摸着胡茬,吸了口气:「嘶——卖相倒还不错!」 (5,0);
太史亨却无暇看他这些,见那人出城,大喝道:「黄口小儿,不识时务,看我来擒你。」
「哈哈哈,来得好!」
那人仰天大笑,虚空转动着狼牙槊,发出沉重的破风之声,「吾正要领教太史将军的高招。」
太史亨闻言眼睛微眯,握紧双戟,纵马向前杀出,铁戟狠狠的恶砸向那人,阳光下戟刃带起一片寒光,如同水银泻地,令人目眩。
那人催马上前,双手横举大槊,叮当一声,便挡住了太史亨的铁戟,一股反震之力从双臂传来,太史亨吃了一惊,赶忙圈马退开,渐渐冷静下来。
自从当年在南郡与刘封交手被俘,孙权用钱粮换回江东之后,太史亨便奋发图强,日夜练武,想着有朝一日报仇雪恨,没想到第一次随孙权出征,便被困孤城,最终连东吴都亡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