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1553)
钟声一直响了四十九下才停止,月出东海,城门也随之缓缓打开,土夷们欢呼着奔向城门,从此时开始,这座城池才让他们有了真正的归属感。
这一夜对于城内外的人来说,都是未眠之夜,他们虽不能接近祭坛,只能远远祭拜,但所有人都十分虔诚,对土夷来说,从此之后他们将不必再看齐岭族的人脸色,也成为夷洲这片岛屿的主人了。
府衙后的书房之内,刘封正和陆抗等几位重要文武陪同那位仙风道骨的道长,商议着今后的夷洲百姓管理之事。
那道长稽首道:「麒麟王英武,此番我正一道能传至海外,贫道也算对祖上有个交代了。」 (5,0);
刘封笑道:「吾与崑仑山诸位道长已有约定,凡我汉军所到之处,都可选派德高望重的仙长建设宫观,传经布道,劝人向善,此番道长在夷洲传道,功德无量啊!」
那道长抱拳道:「大道流传,还需众人齐心协力,此番有麒麟显圣,融合百越,收服齐岭族,对夷洲百姓来说才是长远之事,殿下煞费苦心,功德都在将军也!」
刘封笑笑,并未再互相恭维,自从来到夷洲之后,他发现各组之间矛盾重重,但因为在孤岛之上,都崇拜海神,尤以水麒麟为最,便乾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个时代既然迷信神灵,便以神灵治之。
眼前的这位道长倒不是刘封找人来假扮的,说起这位道长,在这个时代已经颇有名气了,在后世更是被尊为道教的天师。
这人正是汉中张鲁第三子张盛,字符宗,张鲁降曹之后,曾封张盛为奉车都尉、散骑侍郎、加都亭侯,但张盛不受,携印、剑、经箓从汉中经鄱阳来到龙虎山修道。
龙虎山是道教四大天师之一张道陵修道炼丹大成之地,张盛来到此处,修治祖天师玄坛及丹灶故址,守龙虎山寻仙觅术,坐上清宫演教布化,居天师府修身养性,在江东颇有名气。
刘封既然要用麒麟显圣收复夷洲各族,就需要这样一位仙长的配合,而张盛也志在传经布道,将正一道发扬光大,知道刘封之子刘伶拜入崑仑门下,在刘封驻留柴桑期间前去拜见,相谈甚欢,这一次见到刘封的书信,便欣然而来。
南海夷洲在道经和前朝传下的经书中与东海掸洲同为海上仙山,能在夷洲传经布道,也是张盛梦寐以求的,抚慰百越,与道祖太上老君夷而化胡的圣德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1431章 掌控舆论
(4, 0);
这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土夷们激动万分,奔走相告,欢庆这非凡的一刻。
夷洲城内外都是焚香祷告的百姓,有的朝着祭塔的方向,有的朝着海岛北面的中原大地,那里曾是他们祖辈生活过的地方。
消息很快便传遍各族,第二日一早,各部落酋长纷纷赶到,在府衙外等候沈莹的召见,如今他们非但接纳官府的管束,还要让自己的部落在祭塔上有一席之地。
三十山岳,七十个部落酋长全部到齐,只有少数的几位酋长见到了这神圣的一幕,在其他人面前便觉得自豪万分,大肆吹嘘着昨晚见到的一幕,越说越神奇,甚至雷鸣闪电、彩霞万丈都描绘得栩栩如生。
见到其他围拢在周边的酋长捶胸顿足,后悔万分,这几位酋长更为得意,有一个甚至吹嘘自己在夜空之下看到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圣兽,它们为水麒麟进入夷洲城而送行。
流言的传播速度极快,每个人都为了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便可以渲染一个不同的场景,部落酋长如此,那些土夷们就更加夸张,有的人看到了天空霞光万道,有的人看到海中异象,万千海兽齐齐浮出海面朝拜,甚至周围的各大山岭都出现霞光,各部落的神兽都在朝拜水麒麟。
谣言一传十、十传百,到后来无论是这几日留在城中的土夷还是从各地闻风赶来的百姓,都开始吹嘘起来,亲身经历的向未曾经历的吹嘘,先到的向后到的吹嘘,人们都沉浸在麒麟降瑞的喜悦和兴奋之中。 (5,0);
不到一日时间,这几日的异象已经变成了一个完美的神话故事,无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代,人的想像力是最丰富无穷的,这与他们是否听过古代流传的神话无关,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篇故事。
听着不断汇集来的传言,刘封看得直摇头,有些神奇的场景连他自己都未曾想过,可见众人的想像力有多丰富,这还只是短短的几天时间,再过几十年甚至数百年之后,流传在夷洲的神话故事必定会此时开始,以前齐岭族的传说将会被彻底遗忘。
舆论是一把双刃剑,身为从后世信息发达时代而来的刘封,对这一点感触尤深,这一番借住麒麟显圣之事,能成功引导舆论,与他后世学来的经验不无关系,前前后后至少动用了一千多「水军」,水军头领正是沐风。
陆抗无奈笑道:「流言向来如此,三人成虎,众口铄金,人言可畏便是如此。」
刘封叹道:「为了夷洲长治久安,这也是无奈之举,此番将各族人心都聚拢到府衙来,齐岭族也失去了他们的依仗,以后颁布政令,也会方便许多。」
陆抗微微点头,旋即又皱眉道:「此番召唤神兽之事,殿下叫来张道长,土夷如今对正一道十分崇拜,这三日张道长讲经,百姓几乎占满西城,殿下还要防备他们藉机蛊惑人心,乱我朝廷法度。」 (5,0);
刘封双目微凛,旋即笑道:「非常之时当用非常手段,当年黄巾之乱犹在眼前,吾怎能没有防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