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之蜀汉中兴(1561)

作者:寒塘鸦影 阅读记录

因为巫神的搅乱,开坛讲经之事不得不向后推迟一天,众人吃过饭之后便先讨论选拔祭司使者和供奉神像之事。

先前土夷们已经商定每个部落各出一人,但齐岭族内部又分十三个部落,大祭司想多选几个名额,以此来加重齐岭族在祭塔内的权力,意见才提出,便受到众人反驳,双方再次争执不下。

第1438章 夷洲初改

(4, 0);

麒瑞城,在刘封确认改名之后,新建好的南城门上便雕刻了这三个字,门洞之上镶嵌了一只红酸枝雕成的麒麟像,和祭塔内的神像一模一样。

这一段时间内,城西的祭塔无疑成为百姓们关注的焦点,各族酋长都聚在一处,白日听仙长慨叹讲经,晚上还要讨论管理祭塔之事,各部习俗略有不同,都在为自己的神灵争取最大的利益。

第三日,三艘战舰带领着船队再次来到夷洲,这一次运来的都是粮草、布匹、牛羊和许多建筑工具,关平派遣的第一批工匠和官吏也都前来,共有工匠五十人,官吏十六人。

刘封命陆抗和沈莹二人负责分派职位,他则亲自接待了一批来自长安的将士,这批人正是等待许久的荡寇营士兵。

当年倭人侵扰徐州,刘封弘农会盟与魏国罢兵谈和,魏军扫平倭寇之后,用十三名倭寇俘虏,换走了夏侯琳和部分魏国俘虏。

当时刘封便与诸葛亮商议成立荡寇营,只有二十人,由邯郸人张蛮统率,主要是学习倭人的的鸟语和审问东瀛情况,为将来出海做准备。

转眼间七八年过去,荡寇营逐渐发展到五百人,这些士兵非但身手矫健,而且精通东瀛言语,十三名倭奴有八人归降,其他五人病死长安。 (5,0);

荡寇营成立至今寸功未立,看到其他各营都出征杀敌,甚至连后来的西域都护府都开始向西进兵,张蛮等人更是急不可耐,忽然襄阳飞鸽传书叫他们前往夷洲,荡寇营日夜兼程赶到江东,随船队来到夷洲。

途中听说麒麟王又俘虏了两千多倭奴,张蛮更是激动不已,他们早就知道倭人在东南沿海一带十分活跃,这里群岛交错,海盗频出,倭人就占了一大半。

府衙之内,刘封看着激动又局促的张蛮和十名副将校尉,勉励他们一番,这一次对倭人即将开始初步的战斗,荡寇营将和海军一起,先扫平琉球群岛,再慢慢向北开进,攻入东瀛。

张蛮闻言大喜,马上带着荡寇营的人从那些俘虏的倭奴中找出几位头领连夜审问,先将东瀛岛上的形势调查清楚。

「殿下,成了,成了……」张蛮等人才走不久,沈莹便喜滋滋地来到书房,「齐岭族主动让出平湖湾!」

「哦?」

刘封端着的茶杯缓缓放下,笑道:「大祭司与族人商议许久,终于还是妥协了啊!」

「正是!」

沈莹点头笑道,「其实平湖湾对于齐岭族人来说只是个圣地而已,他们并非想占据此地,如今神兽显圣西城,神女失踪,巫神暴毙,齐岭族大受挫折,这时候若是不争取在祭塔的权力,族中必定大乱,而且那几位酋长也看到了送来的布匹和粮食,岂有不动心之理?」 (5,0);

「很好,既然如此,就让齐岭族在祭坛的祭司增加为八人,」刘封略作思索,便同意了齐岭族的条件,「六层祭塔齐岭族可各派一人守护,其中两人在顶层供奉神像,还按齐岭族之礼仪,毕竟他们是神兽守护者的后代嘛!」

沈莹心神领会,抱拳道:「遵命!」

刘封言道:「明日开坛讲经便结束了,各部落酋长反应如何?」

「都还不错!」

沈莹答道,「说来也是错有错着,因为麒麟神兽与黄帝同脉,这一次反倒是齐岭族对我们更表欢迎,甚至比那些土夷还要亲近,大祭司甚至还有意要去中原,到黄帝陵去祭拜一番。」

刘封笑道:「这有何难?

你可告诉大祭司,不日吾将启程回江东,他若是有意北上,可派人随我一同前去。」

沈莹吃了一惊:「殿下这就要走?」

刘封点头道:「如今夷洲局势已经基本稳定,琉球逐岛的海岛各自为战,其实不足为虑,海军只当是练兵了,中原未定,不可耽搁太久。」

沈莹也知道刘封如今是整个大汉的主心骨,他离开中原太久的确对局势有影响,齐岭族归顺,夷洲剩下的就是慢慢治理了,这是个缓慢的过程,欲速则不达。 (5,0);

「殿下放心,末将必当全力以赴,将夷洲早日整治完善。」

刘封轻叹一声:「夷洲之地其实也不算小,眼下还是地广人稀,你要将民屯和军屯同时执行下去,大力发展农耕,鼓励他们生养,五年之内免去赋税,指导各部落开垦良田,待航路开辟之后,吾自会让商船前来夷洲。」

「遵命!」

刘封又道:「回朝之后,吾当上表改夷洲为夷州,封将军为夷州刺史,州内各郡暂时以部落为界,这可是开辟天地之功,将军你责任重大啊!」

沈莹大声道:「属下定不负大将军及陛下厚望,五年之后,保证夷州赋税能够上缴到长安。」

听了刘封一席话,沈莹也更为激动,这可是大汉在海外的第一州,作为第一任夷州刺史,不但责任重大,如果政绩不错,名垂青史更不在话下。

沈莹这一段时间的能力毋庸置疑,加上又增派了十几名官员,刘封也颇为放心,忽然笑道:「平湖湾收回之后,改名麒麟湾,将岛上那些珍珠贝壳都收集起来,这带回中原,又能换一大笔钱吶!」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