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1601)
董允言道:「只要君臣和谐,文物齐心,何愁天下不定,四海不平?」
杜琼言道:「正是正是,眼下中原未定,还是先说说收服河北之事吧!」
刘封言道:「如今各路兵马惧已齐备,军器粮草也在筹备运输之中,只等春和解冻,大地回暖,便可挥师北上,数路大军其出,就算司马懿有三头六臂,也难以抵挡。」 (5,0);
费祎皱眉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曹魏在河北经营数十年,就怕司马仲达诡计多端,未必便如东吴那般简单吶!」
刘谌言道:「东吴败在孙权年老昏聩,滥杀忠良,君臣离心,文武不和,是自取其祸耳,朕看如今司马懿到河北,魏国上下也是如此,以皇叔和众将之能,破之不难!」
刘封没想到刘谌会有如此见地,点头道:「不错,三军将士,阵前之战,陛下及诸公尽管放心,只要能安保后方,不使司马懿有可乘之机,只在阵前较量,以我军威之盛,将士之勇,就算他诡计多端,也是回天乏术了。」
刘谌似乎听懂了刘封的意思,正色道:「皇叔尽管放心,他司马懿若想在朝堂上耍弄手段,破坏我君臣之谊,那是痴心妄想,朕虽尚年轻,却非昏庸之人,还有尚书令等爱卿共同定夺,绝不会做误国误民之事。」
刘封笑道:「陛下聪睿,将来必为一代圣主,臣料中兴盛世,必将超越光武。」
杜琼抚恤笑道:「大将军此言甚是,陛下这一年多都在学习光武治国之策,获益颇丰呀!」
刘封也有些惊喜,笑道:「陛下有此大志,臣平定河北,无忧矣!」
刘谌毕竟还年轻,听众人夸赞,多少有些自得,笑道:「今河北兵力不足,曹魏茍延残喘,吾军壮威,士气正盛,朕也期待有一日能够巡行燕赵之地。 (5,0);
。」
马良点头道:「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那司马懿本事再大,若无兵可用,无将可调,也是枉然。」
正当众人畅想未来,谈兴正浓的时候,大鸿胪许勋站了出来,高声言道:「陛下、大将军,这天下将平,自当欢庆,却怎奈朝堂未稳,宫室不平,未免叫人忧心吶!」
第1475章 帝王心术
(4, 0);
许勋一句话,让本来热闹的朝堂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缄口不言,刘谌也眉头微蹙,看了一眼刘封,缓缓低头。
刘封暗中观察众人的神色,笑问道:「今朝堂有费尚书与六部治理,民心安乐,政令清明,吾从中原一路前来,并未见百姓有哀怨之色,许公何出此言?」
「大将军吶!」
许勋痛心疾首地一声长叹,「将军智勇双全,继先帝及丞相之志,领兵克复中原,扫平宇内,振兴汉室,乃世人所见,绝无半分不妥,但这朝堂宫室之内,将军却忽视了。」
刘封笑道:「朝堂有诸公主持,秩序井然,宫室如今仅有太后,并无多少宾妃宫娥,何来不宁之说?」
「大将军,正所谓阴阳协调,方能举世清明,」许勋缓缓道,「如今陛下成人,却至今不曾立妃选后,皇宫之内阳渐盛阴有缺,后宫不整,国体便不完备,国体不全,何以定天下?」
「哦,原来许大人是为陛下宾妃之事!」
刘封恍然大悟,抬头看着刘谌,摸着下巴尴尬一笑,「说来此事是臣之过,臣受先帝托孤之恩,竟只顾带兵打仗,忘了这等大事,有罪有罪!」
「皇叔,你……」刘谌没想到刘封居然全力赞成许勋的意见,急得站了起来,「天下未平,曹贼不除,朕岂能只顾自己……」「陛下,」刘封打断了刘谌,叹道,「选妃立后乃至将来立太子,这都是国之大事,关乎国本,岂能拖延? (5,0);
正如许大人所言,宫室齐整,国体才算完备,今陛下成人,却无后宫宾妃,传将出去,岂不被偏国小邦所笑?」
「大将军所言极是!」
许勋马上附和上奏,「陛下,此时关乎国运,千万不可再拖了。」
「请陛下早日选妃立后,安定国本。」
随着许勋启奏,许多大臣都跟着纷纷出列。
刘封看刘谌无奈又焦急,心中疑惑,转身对群臣言道:「诸位忠心,陛下尽知,但这立后,将来可是一国之母,要母仪天下之人方可担承,一时之间,哪里便能选定人选?」
一阵沉默之后,见一人出列奏道:「大将军,臣等已经再三商议过,确定了十户之女供陛下选妃。」
刘封一看此人是礼部侍郎赵丹,问道:「不知礼部选拔了哪些人选?」
赵丹从衣袖中取出一张纸,走过来递给刘封:「此书中之人,乃是太常卿与礼部共同商议挑选,皆为世家大户,可匹配宫室。」
刘封并未将摺纸打开,转身问刘谌:「这名单陛下可曾看过?」
「看过了!」
刘谌有些不耐烦,摆手道,「但朕都不满意。」 (5,0);
许勋言道:「陛下,奏摺中之人,皆为大家闺秀,知书达理,温雅贤淑,若再教以宫中礼仪,租客母仪天下。」
「朕就是不满意,此事不必再议,」不料刘谌竟然恼怒起来,转身走向后殿,「退朝吧!」
「大将军,你看这……」许勋无奈看向刘封,皱眉摇头,叹道,「陛下已经不止一次反对选妃之事,臣等甘冒触怒龙颜之罪再三劝谏,奈何陛下不知此事之重,还望将军能劝说一二。」
费祎也在一旁无奈道:「殿下,选妃之事非同小可,还需从长计议,如今唯有你才能与陛下推心置腹畅谈,不知他因何反对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