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1614)
「我可真是头猪!」
刘封拍着脑门大骂自己,邓芝和姜封更是一脸愕然,面面相觑,这还有自己骂自己的?
「唉,没事了,坐吧坐吧!」
刘封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赶紧让二人坐下,深吸一口气平复心绪,叹道:「终日打雁,终究还是被雁啄了眼啊!」
邓芝小心问道:「殿下你无碍吧?」
「不碍事!」
刘封摆摆手,忽然觉得有些尴尬,看着二人一笑,正好瞥见书案上的卷轴,言道,「对了,我今日来是有一样价值连城的东西要与二位一同分享。」
邓芝愈发觉得糊涂了,刘封自从来到府中便东拉西扯,一惊一乍,这时候又说带来什么宝物,实在让人费解,就算有什么好东西,也轮不到他们二人来分享。
姜封倒是十分配合,问道:「不知殿下带来何物?」
刘封伸手将绸布包裹的卷轴打开,一共包了两层,倒是做得十分细致,打开之后里面有两副卷轴,看起来都古色古香,一副为锦帛卷轴,另一幅则为暗黄色的纸张。 (5,0);
「这是何物?」
邓芝一眼瞥见了纸质卷轴背面正好显现出来的半截红色印记,忽然脸色一变,惊呼道,「这是圣旨?」
姜封也吃了一惊,二人急忙起身,就要准备大礼迎接圣旨了。
「坐下坐下,这不是圣旨。」
刘封连连招手,示意二人不必紧张,既然先看到了那纸质卷轴背后的印记,便乾脆将其展开,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写着许多字,都是篆书,自己一个也没看出来。
邓芝在一旁看了第一行字,便失声道:「这是……上林赋?」
「上林赋?」
姜封也探过头来,微微点头,「果真是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邓芝又看了几行,最终将目光落在了最后的红印之上,又看了大印旁边的几行小字,诧异地抬起头来问道:「殿下从宫中取来这上林赋,有何用意?」
刘封也盯着邓芝:「你确定这就是司马相如写的那篇上林赋么?」
「嘶——难道是假的不成?」
邓芝不明其意,被刘封这么一问,也不敢十分笃定,又低头仔细看了起来。 (5,0);
姜封却指着另一幅卷轴问道:「那这副莫非便是子虚赋?」
「不错!」
刘封点头道,「此两篇赋为姊妹篇,这个便是子虚赋。」
姜封走过来将其展开,粗看了两眼,却笑道:「这是假的。」
「你如何知道?」
这次不但刘封问,细看上林赋的邓芝也抬起头来,等着姜封的判断依据。
姜封笑道:「众所周知,司马长卿为梁王的文学侍从,写子虚赋是在梁国之时,这卷轴分明是蜀锦所做,想必是伪造卷轴之人只知司马公为益州人,却不知子虚赋是为梁王所做。」
「倒也有几分道理!」
刘封微微点头,却又说道,「不过蜀锦当时遍布天下,也难料司马相如就是在运到梁国的蜀锦之上记下此赋。」
姜封微微皱眉,沉吟道:「如此说来,若非要辨别真假,只能寻找当年司马相如的亲笔字了。」
邓芝低头又看了一阵,也皱眉道,「这玉玺之印不会有错,但这笔迹是否便是司马相如的,便不好确定了。」
刘封反倒吃了一惊:「玉玺之印是真的?」
格利亚既然上当受骗,这卷轴必定就是伪造的,但他没想到邓芝却说玉玺是真的,那这个问题就更严重了,难道这件事是宫中有人暗中操作,意图针对羌族搞事?
第1487章 以假乱真
(4, 0);
看到刘封神色愈发严峻,邓芝问道:「殿下,这卷轴可是从宫中取来的?」
「不是,」刘封微微摇头,问道,「你这里可有圣旨?」
「等我取来对照。」
邓芝明白了刘封的意思,马上转身出去找圣旨。
「这两个卷轴俱都是伪作,」刘封叹了口气,对姜封言道,「你可能在长安找到这一类的人,我需要再做一份出来。」
「这倒不难,」姜封点点头,忽然又皱眉道,「但这上面有玉玺之印,恐怕没有人敢轻易接手,这一旦被查到,那可是死罪啊!」
刘封言道:「恕其无罪,若是能找到这等高手,顺便打探一下,看看能不能从卷轴上找出线索,将这伪造卷轴之人找出来更好,他们都是同行,或许能有一些消息。」
姜封终于明白刘封此来就是为了调查这两幅卷轴的,抱拳道:「遵命!」
「另外,你回去之后马上派人暗中盯住陈贯的宅院,这两日若是有可疑之人进出,务必全部记下,将其来历调查清楚。」
「是!」
正在此时,邓芝双手捧着一道圣旨进来,三人在桌上铺开,将两个玉玺大印靠近对比,在油灯下细细观摩。 (5,0);
过了好一阵之后,邓芝才直起腰来,揉了揉眼睛,缓缓道:「这玉印是假的。」
刘封道:「哦?
看出来了?」
邓芝叹道:「不错,若无真正的印玺对比,只凭眼睛观察,加之这卷轴仿造数百年前之物,印迹本就斑驳不清,实在难以分辨,如今仔细对比,才看出有两个字的笔画略有不同。」
刘封冷笑道:「看来这伪造之人不但手段极其高明,手中还可能有圣旨,至少他是见过圣旨或者传国玉玺的。」
邓芝皱眉道:「究竟是何人如此大胆?
如此苦心冒险,却又伪造这无用之物,意欲何为?」
伪造官印本就是大罪,更何况还是玉玺,但却用在司马相如的辞赋之上,那这道印就失去了作用,确实让邓芝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