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1695)
正当王颀打算无奈放弃的时候,忽然一阵杂乱脚步声从街道上传来,探出头去小心观察,却见从正街上走来一大队人马,正往南门而去,王颀赶忙跟在后面。
暗淡的星月之下粗略看去,这部兵马有两三千人,很快到了城门口,带兵的一员武将上前与守军交涉,检视过令牌之后,听到城门打开的声音。 (5,0);
此时守军的注意力大多都被城下的士兵吸引,王颀趁着此时从街边的小道绕过去,混在在那些士兵之中,等城门打开之后,混出了城外。
走出长长的甬道,看到悬挂半空的一弯银月,王颀终于长出一口气,这部兵出城之后却是向南而去,离大营越远,王颀走了一阵,找个藉口假装整备衣甲停在路旁,躲进了草丛之中。
直到前方的士兵走远之后,王颀才爬起身来,绕过长子城外狂奔向魏军大营,虽然不知道汉军有何目的,但今夜必定有重大行动。
约莫半个时辰之后,王颀跌跌撞撞跑回营寨,被巡逻的士兵当做奸细抓起来带到中军帐中。
王昶见王颀披头散发,衣衫破烂,浑身粘着污泥,气喘如牛,汗如雨下,不由吃了一惊:「你们这是行迹败露,被汉军发现了?」
「不不不……」王颀一边喘着气,双手扶着大腿,一边断断续续说道,「将军,今,今夜汉军还有行动,正在城中——城中集结兵马,请将军早做准备。」
王昶急问道:「邓艾意欲何为?」
「不,不知道!」
王颀摇摇头,「属下是混在一队人马中才得以出城,但这支兵马却向南而去……」「向南去?」 (5,0);
王昶眉头微皱,低声惊呼道,「莫非他们被发现了不成?」
王颀再次提醒道:「城中兵马枕戈待旦,今夜汉军必会出城,请将军务必小心。」
「本将已知,王将军一路辛苦,先去歇息片刻,稍后还要领兵蘌敌。」
王颀没有成功作为内应,王昶多少有些失望,但他毕竟冒死出城来报信,也不是全无用处,虽然功劳不算大,但也足以抵消先前的过失,在军中听用。
第1561章 进退有度
(4, 0);
魏营中本来就在严阵以待,以防汉军来劫营,王颀带来消息之后,全军上下更是紧张起来,连休息的士兵都穿戴整齐,随时准备应战。
王颀稍作休息换了衣甲之后,又把城中之事详细向王昶禀告一遍,要想联络不但十分困难,还风险极大,王昶心头愈发沉重。
几名将领讨论着长子城和壶口关的形势,从三更一直到五更,却始终不见长子城有什么动静,派出去的斥候也未见来回报。
王昶的眉头越皱越深,王颀跟随出城的那一部兵马向南而去,让他心中有些不安,不知道这三千兵到底去了何处。
不觉之间外面天色已明,鸟鸣山林之间,一层清露在帐篷上晶莹闪亮,王颀也焦急起来,他明明昨夜见到汉军整装以待,却始终不见出城,实在太奇怪,再三向王昶解释营中情形。
王昶倒也不是怀疑王颀的情报,而是心中另有担忧,就在众人疑惑不解的时候,忽然探马紧急来报,却并非是监视长子城的斥候,而是从后方屯留来的,这人也是满头大汗:「将军,大事不好,磨盘垴的粮草昨夜被汉军烧毁了。」
「什么?」
王昶惊得猛然起身,不可置信地看着信使,「磨盘坳如此隐蔽之地,汉军是如何发现的?」 (5,0);
王颀此时也才明白,原来昨夜出城的那一部人马是去劫粮,怪不得向南行进,是从西面绕道磨盘坳去了。
曹泰神色黯然,言道:「将军,军中无粮,军心必乱,还是早些退兵吧!」
「邓艾老贼,真是诡计多端!」
王昶气得直咬牙,却又无可奈何,营中粮草只够三日之用,如果不及时退兵,后果不堪设想。
桓嘉道:「汉军在城中已有准备,必定有人监视营中动静,若此时撤兵,必会出城追击,不可不防。」
典满抱拳道:「将军先行撤退,让末将留下来断后。」
王昶焦躁地在营中来回走动,昨夜王颀的消息的确不假,汉军有所准备,并不是为了偷营,而是在等他退兵的这一刻,尾随追杀。
「汉军在城中虎视眈眈,此时不可骤然退兵,」王昶抬手阻止众将,言道,「粮草还够两日之用,退兵还需从长计议。」
曹泰急问道:「那该如何布兵?」
王昶双目一阵收缩,言道:「先将消息封锁,军中一切如旧,传令下去,一个时辰之后,准备攻城。」
众将不明其意,但还是各去准备,营中很快便嘈杂起来,王昶却站立在营门口,望着远处的长子城久久不语。 (5,0);
白日退兵,营中一切都在城上的监察之下,必须要想出一个万全之策,营中将士都在紧张备战,王昶已有决策,将曹泰等人召集到中军听令。
不多时,长子城外战鼓声再次响起,魏军架设井阑和投石车来至军前,弓步兵压住阵脚,在他们身后骑兵一字排开,旌旗飘展,尽量遮挡着后营中的视线。
前军用投石车与城上的守军交手,后营中王昶已经连续派出去五队兵马,每一队兵马各有一千军,相继往屯留方向退去。
此时长子城中东门和南门城门口已经有大军整装待发,将士们全副武装结成阵型,只等城门打开,便马上能出城追敌。
城头之上,邓艾一直静静地观察者,并没有急于下令,王昶再次集结兵力攻城,显然是要以进为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