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之蜀汉中兴(1814)

作者:寒塘鸦影 阅读记录

那致轩攻城折损了近千人,被激怒的鲜卑军进入城中之后,对那些手无寸铁,毫无反抗之力的老弱百姓也没有放过,将其尽数杀死,各自在城中烧抢一番,兀自觉得不够过瘾,少数几个部落连夜出城寻找村落去劫掠。

另一路丘目亮带领的鲜卑军攻打小黄,只用半日时间便冲破城门,杀进城中又是一番洗劫,那些哭嚎的百姓在他们眼里如同羔羊一般,非但不能引起他们的同情心,反倒让鲜卑军生出凌辱的快意来,尽情发泄着胜利的喜悦。

自酸枣至陈留的三座县城惨遭血洗,无一人生还,二十余万百姓死于鲜卑刀枪之下,化作无尽的冤魂,鲜卑军在城中四处放火,只剩下断壁残垣,没有了一丝生机。 (5,0);

这三座城池在随后的近十年间无人敢问津,成为名副其实的鬼城,蒗荡渠两岸方圆十里荒芜数年,成为中原腹地的真空区。

没有人能够想像胡人的凶残,更没有人知道这些百姓在面临着何等的绝望,胡人第一次踏入中原,便留下累累血债,这等凄惨的结局,恐怕连司马懿都是始料未及的。

而此时的陈留,正面临着同样危急的局面!

第1670章 拼死一战

(4, 0);

鲜卑军今日兖州,中原狼烟再起,陈留北部被横扫一空,村庄皆毁,十室九空。

此时的陈留城外,汇聚了数万鲜卑军,将城池重重围住,放眼望去,尽是人头和战马,整日里尘土飞扬,雾蒙蒙一片。

陈留守将胡济紧急调动城中一万守军,发动百姓共同守城,从城中抽调出三万青壮分派到各军中轮流值守,三日内挡住了鲜卑军十余次进攻。

天色将黑,鲜卑军的最后一轮攻击在连弩和弓箭的压制下退走,城下又堆积了一层尸体,黑烟滚滚,围绕着城池,阻隔了内外的视线。

胡济摘下头盔,须发皆被汗水湿透,带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府衙,马谡也正从外面走回来,铠甲破了好几处,满面灰尘。

「马将军,贼军似乎比往日更多,这该如何是好?」

胡济一声轻叹,他并非没有见过大阵仗的守将,当年也曾追随诸葛亮出征,为丞相府主簿,数有良谏,后历任昭武中郎将,在赵云出征南阳的时候镇守汉中,官拜前将军,也是经历过风雨的武将,但面对眼下的局面,心中难免惶恐。

鲜卑军骤临城下,胡济措手不及,若不是云羽卫统领马谡还滞留在陈留处理事务,及时帮他调动兵力,部署防守,恐怕陈留坚守不到今日。 (5,0);

马谡虽然未曾带过兵,但胡济知道此人颇有谋略,当年在成都就常向诸葛亮请教军事,到了长安之后又常与刘封、姜维等同游,能掌控大汉情报机关,数万细作斥候的人物,实力不容小觑。

胡济担任京兆尹的时候,因为长安几起大案与云羽卫接触也不少,深知马谡之能,此番二人合力守卫陈留,实则重要决策胡济都听从马谡的调遣。

马谡喝了一口凉茶,喘口气言道:「将军勿忧,吾料鲜卑军远来,必不能久战,只需坚守半月,即便援军未到,其也不战自败。」

胡济坐在一旁,擦着汗水问道:「何以见得?」

马谡笑道:「鲜卑军渡河南下,骤入兖州,各郡县并无消息,可见不曾事先转运粮草辎重,必是轻兵而来,其后续无力,胡人又不擅攻城,只要城内官民上下一心,定然无恙。」

「今日鲜卑军又增兵来,我看至少也有五六万之众,」胡济一阵沉吟,皱眉道,「若真无粮草,数万人恐怕连三五日也难以坚持。」

「正是如此!」

马谡点头道冷笑道,「鲜卑军看似气势汹汹,实则后备不足,其原来陈留,深入腹地,利在速战,若能将其挡住,待其军士随身携带乾粮用光,则不战自败矣!」 (5,0);

胡济忧虑道:「若魏军运送粮草支援,该如何是好?」

马谡笑道:「胡将军,以我之见,此番鲜卑军南下,只恐司马懿已经将其视为弃子,故意纵入中原,扰吾后方,大河以南魏军仅有延津、白马二地,何来粮草供给鲜卑军?

若从河北抽调,水陆转换,消耗频繁,且魏军与大将军正在河内对峙,并无余力调拨粮草。」

胡济问道:「司马懿请鲜卑军来助战,深入中原,为何又将其放弃?」

马谡双目微凛,缓缓道:「此乃养虎成患耳!轲比能先前淇河大败,粮草辎重尽被我军所得,其后所需都由魏军提供!此时两军对峙,消耗甚巨,眼看鲜卑军难以控制,司马懿便生出一计,将其放入河南,搅乱中原,任其自生自灭!」

胡济闻言大怒,拍着桌案骂道:「司马懿将这恶虎引入中原,成了大患,便要来害他人,和期歹毒?」

马谡挑眉冷笑道:「既然养虎成患,不早些纵其伤敌,难道还等着反噬自己不成么?」

「这……」胡济一怔,兀自气愤不已,「兖州遭受兵灾,各军又要抽调兵马来平叛,数万胡人,不知又要纠缠到何时。」

马谡一声长叹:「唉,胡人为患,一月便可平定,只是苦了那些无辜百姓吶!」 (5,0);

「将军,洛阳来信了。」

正在此时一名侍卫快步而进,正是云羽卫的人。

马谡接过半截手指大小的竹筒,从里面抽出一张信笺,上面密密麻麻写了许多字。

胡济知道这正是信鸽从洛阳送来的密信,鲜卑军将陈留重重包围,但陈留与外界的音信并未断绝,正是因为这些信鸽的存在,陈留的信鸽基地已经建成近一年,此时的确派上了大用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