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之蜀汉中兴(1909)

作者:寒塘鸦影 阅读记录

薛河在刚才换衣甲的时候已经考虑清楚,如今整个天下仅剩河北未平,如果不趁着这个机会立功升职,等将来汉室重振,那时候反倒成了罪人了。

一路之上薛河为自己的明智选择暗暗庆幸,天黑之时来至黎阳城下,城上守军正举着火把巡逻。

薛河亲自上前叫城,谎称司马懿担心黎阳还有鲜卑军出现,奉大将军之命前来协助清剿,那守将与薛河相熟,并不怀疑,甚至没有向守将张休禀告便下令打开城门。

等人马进入城门道内,寇威一马当先冲杀进去,将那莫名所以的守将一道斩于马下,直冲城内府衙而去。

薛河自觉没脸去见张休,便带着一部投降的士兵守住城门,听到黎阳城内喊杀声一片,无奈摇头叹息。

就算他不愿配合,黎阳肯定也难以保住,但愿这一次重新投军,能让他有光宗耀祖,衣锦还乡的机会。

第1757章 推波助澜

(4, 0);

左慈带着刘伶第二日便离开获嘉游山玩水去了,留下一脸惆怅的刘封,司马懿固然是逆天改命,但并未藉助练气士的力量,也没有出现杀戮,他们无权干涉。

左慈的意思很明白:你们凡人的事情,自己去解决。

修武现在有重兵把守,魏军十万有余,别说双方兵力相当,数日之内攻下,司马懿既然知道入阵需要十日时间,必定也做好了防守准备,强行攻城只会徒增伤亡。

眼下两军都在等候时间,而魏军的注意力必定都在修武,倒是让偷袭黎阳的寇威有了可乘之机,只要寇威顺利拿下黎阳、内黄,便断了魏军的粮道。

如果能进一步拿下朝歌,断其退路,就算司马懿改命成功,也是败局已定,只要自己继续保持谨慎,又有姜维、杜预、陆抗几人协助,不会犯大错,司马懿就没有机会。

除此之外还有王濬的水军即将进驻渤海湾,将对河北形成合围之势,其实这支水军才是刘封真正的奇兵,一旦从渤海湾顺利登陆,便是全面发动最后一战之时。

中国因为征战大多都在北方和中原,步战、骑兵的作用都发挥得淋漓尽致,但对大海却知之甚少,历朝历代对水军都不加重视,直到明朝才有了像样的水军。

(5,0);

刘封此时耗费巨资培养水军,即便以司马懿的谋略,也很难理解汉军此举,他不知道大海究竟有多广阔,更不知道海外还有更大的世界,这与智谋无关。

见识决定格局的高度,自然刘封又占了先机。

「殿下,好消息!」

正当刘封思谋接下来如何对付魏军的时候,沐风快步走进来,手中拿着拇指粗细的竹筒和一张信笺,「司马昭在邺城动手了,城中依然混乱。」

「哦?」

刘封并没有去看信中的内容,直接问道,「形势如何?」

沐风答道:「南都统已经顺利将曹爽刺杀,司马昭将错就错,以曹爽谋反事泄畏罪自杀为名,大肆抓捕曹氏党羽,连杀数十人,如今邺城满城血雨,人心惶惶。」

「很好!司马昭对曹氏一党下手,夏侯霸和毋丘俭必定惶恐,即刻叫他们伪造一封诏书,召他们进宫勤王,此二人必反。」

对于曹爽,刘封并无多少同情,这个被桓范骂做猪狗一般的人物,光是他和台中三狗做下的那些欺人之事,就足够凌迟处死的了。

「此计甚妙!」

沐风点头而笑,赶忙去回复消息。 (5,0);

这无疑是点燃乾柴的关键一把火,夏侯霸和毋丘俭早就预谋另立新君,听到邺城之事必定更为不安,只要诏书一到,定以为是司马昭的诡计,根本无暇分辨真假,即刻就会起事。

司马懿之事终究让人心里觉得不爽,刘封正准备出门散心之时,徐陵又来到府衙,笑道:「射犬守将孙谦听说州泰已死,进退无路,已然投降了。」

「嗯,这也在预料之中,」刘封微微点头,问道,「那茍安如何处置了?」

徐陵答道:「正准备押送长安,交由兵部审讯。」

「不必了,就按军法处置吧,」刘封眉头微皱,厌恶地摆摆手,「这等酗酒误事之人,留他何用?

等着将来霍乱军政么?」

徐陵一怔,他很少见刘封主动下令杀人,即便是犯了军法,也会交给兵部和刑部审讯,以防出现偏差误杀的情况,这次连茍安人都没见过,就直接下令杀了,实在罕见。

「茍安乃是小人,留之必有大患。」

刘封看徐陵疑惑,自然知道他的想法,耐心解释了一句。

「遵命!」

徐陵倒是相信刘封的眼光,既然他认为此人会有隐患,还是早点除掉为好,按照军法,茍安也是要斩首示众的。 (5,0);

看着徐陵离去,刘封眼中闪过一丝忧虑,为了锻链刘谌,他尽量不去干预朝政,但朝堂之上比军中更为复杂,除掉一个茍安其实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历朝历代都有奸臣贼子,这是无法杜绝的,关键还要看天子是否圣明,刘谌至少在魏军攻入成都的时候表现很好,这也是刘封放心将朝堂交给费祎等人的原因,毕竟一人之力有限。

但愿大汉的命运能够从自己和刘谌手中有所转变,能为后来的大汉子孙争取更多的利益,少受外族欺凌便足够了。

「还有一日了……」刘封看着即将落山的夕阳,目光深沉,诸葛亮在五丈原用七星灯祈禳,结果被魏延破坏,功亏一篑,这次司马懿不知道从哪搞来的招魂铃竟也有如此功能,在没有外力干扰的情况下,他能成功么?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