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2012)
程端玉眼眶微红,抱拳道:「日后小将与诸位将军定会鼎立合作,同甘共苦,不除胡贼,誓不罢休。」
邓慈斐忽然伸手取过一支牙箭,「咔嚓「一声折为两断:「我二人愿忠于汉室,同心除贼,绝不背叛!」
「算我一个!」
童攸这家伙最是伶俐,看到邓慈斐折箭为誓,上前一同拜倒,给还在发愣的颜值使了个颜色。
颜值赶忙放下酒杯,离席拜倒:「俺也一样!」
刘封这才把心放下,原本若是程、邓二人心中若是还有疙瘩,他还打算拿出张宁留给他的太平教信物,让他二人死心塌地,现在看来是不用了,让部下服顺是忠国爱民思想至上,用宗教手段是万不得已才为之。
正欢宴之际,忽然士兵禀告营外有几人求见,刘封知道这是童攸派人去请其父亲童咏前来,叫人带进来,亲自在营门外等候。
未过多久,便见几位着装各异的大汉来至营中,当先一人虎背熊腰,身形高大,背后背着一把大刀,腰中随意地系着一根麻绳,眉宇之间和童攸有几分相似,但更透出一股英豪粗犷之气。 (5,0);
看到刘封在众人簇拥下站在帐外,这种老江湖不用介绍便猜到了刘封的身份,抱拳笑道:「山野之民,何敢劳麒麟王大驾迎候?
折煞我等了。」
刘封施礼道:「童大侠安置百姓,功德无量,未及远迎,请多海涵,快请进!」
童攸几人也都纷纷见礼,除了童攸之外,都口称「师叔」,看来他们的武艺并非童咏亲自教导,应该都属童家一门。
进帐之后一番寒暄,众人重新落座,为童咏摆上酒菜,礼敬之后童咏蹙眉道:「方才有兄弟自范阳来,见涞水北岸忽起大火,焚烧山野草木半日不绝,蔓延数十里,当时正有一队鲜卑军南下,被烧得大败而回,想必也是殿下派出的兵马吧?」
刘封闻言吃了一惊,旋即点头道:「正是,不料竟闹出如此大的动静,焚烧山林,不要伤及无辜的好。」
童咏却一挥手,大笑道:「涞水岸边的几座山岭都是巨石所成,其中并无百姓藏身,虽说天乾物燥,但烧了也无妨,来年春风一吹,又是万物新生。」
刘封这才放心,暗想周处做事还是太过孟浪了,这幸好是在人口稀少的古代,如果是在他那个时代,放火烧山可是要抓起来坐牢的,能罚得你倾家荡产。 (5,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可惜在这个环境极好的时代还意识不到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没有工业和化学因素的破坏,很快便能恢复生机。
童攸忽然在一旁对程端玉二人说道:「你看看你们,若不是今日耽搁大将军兵马,他们就能赶到涿县,两路兵马配合,将贼军击败,也不至于让范阳的兵马孤掌难鸣了。」
程端玉大惊,马上又要起身谢罪,刘封却拦住了二人,笑道:「这与他二人无关,若是我大军进入涿县境内,鲜卑军又怎敢贸然追击那一路兵马?
其遭逢大败,正是想倚多凌弱,故而中计。」
二人一听这才松了一口气,童咏也在一旁叱责童攸不要胡言乱语,如此目无尊长,有失礼仪,迟早要犯大错。
此时河北各路豪杰都在暗中行动,对鲜卑情报掌握极多,童咏将涿县和蓟县的情形向刘封详细说明,倒让刘封省心不少。
不觉间天色已晚,童咏言道:「这石鸡山共有人马五千余,都是程、邓二人训练的豪杰,大家都愿归顺汉军,今后任凭将军差遣。」
此前程端玉已经有过表示,刘封感谢一番,仍然叫程端玉和邓慈斐执掌原班人马,随军听用。
童咏知道刘封军务繁忙,即将与鲜卑军接触交手,也不多做耽搁,将几员小将嘱托一番之后告辞而去,今后贼军若有重要情报,他自会派人送来。 (5,0);
刘封将童咏送出军营,负手看着天空中点点繁星,不觉间夜风已冷,但他的眼神却愈发冰寒。
半月之前,秃发寿阗起兵七万,积草屯粮发兵南下,鲜卑军兵分数路出动,要为自己的两个孙儿报仇,此时前锋人马已经到了涿县。
涿县太守卢忠一月前投降贼军,强行驱使城中守军和百姓为鲜卑军所用,城内民怨沸腾,许多百姓被虐待致死,亟待救援!
第1851章 兵临城下
(4, 0);
第二日一早,汉军拔营往涿县进发,刘封看地图大概位置知道涿县就是北平境内,一片开阔,汉时还未建大都,立于骑兵冲突,叫斥候多打探贼军消息。
到了遒国境内,周处派来的斥候终于找到刘封,将范阳军情禀告,刘封叫来人传令周处,马上出兵北上到涿县南部会合。
北方初冬的晨风已经刺骨,厚重的铠甲外面罩了一层清霜,童攸等四名小将在前开路,这四人对太行境内地形十分熟悉,一路上意气奋发,出大安山渡过涞水,便到涿县境内。
四人领本部兵马正搭桥过河,忽然远处尘头大起,如龙卷风一般席卷而至,便知贼军闻讯而来,童攸立刻带带领三将到岸边迎敌。
这四人中以童攸年纪最小,但本领却最大,加之他是童家后人,熟悉兵法,三人一直都以他为首,见鲜卑军杀到,不但毫无惧色,反而跃跃欲试。
不多时便见朝阳下一队贼军临近,约有两三千人马,阵型散乱,看似是游骑,应该是鲜卑军巡哨的兵马正好经过此处。
鲜卑军来得极快,眨眼来到涞水岸边,看到汉军正在聚集,从远处包抄过来,气势嚣张至极。
童攸对左右三人吩咐道:「两位师兄守住阵脚,子高你在后面接应寇将军大军,看我杀敌。」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