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2080)
华夏文明博大精深,今日不让汉文传播天下,将来自己的子孙后辈就要辛辛苦苦去学拗口的西文,甚至还会以此为荣,沾沾自喜,想来何其悲哀不幸?
先辈的自私狭隘,只会让子孙后辈蒙羞,刘封深受其苦,自然要极力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甚至要扭转局面,反客为主。
不过这些说来简单,做起来却繁杂无比,甚至可能需要数代人的努力,刘封并不想具体参与其中,只是将所需要的条件逐步完善,政令和规则则交给费祎他们去具体执行修正。
年关将近,诸事总算有了雏形,一国之政的改革,干系到天下百姓的生活,看似简单,却牵涉极大,动辄可能影响一个普通人一声的命运,不严格谨慎也不放心。
开春之后是拓跋力微的八十大寿,为他送的贺寿大礼也准备得差不多了,送礼之人必须要选武艺高强又能巧言善辩者,一时还未敲定人选。
这一日正在府中商议对付漠北拓跋部的计划,却见马谡一脸怒气地走进来,身为云羽卫的统领,掌管全国和百官机密,马谡行事向来喜怒不形于色,已经许久不见他如此神态了。
刘封为他沏茶,笑问道:「幼常何事烦闷?」
「气煞人也!」 (5,0);
马谡拍着桌子,怒道,「我大汉再兴,普天同庆,万民欢欣,一年前六部、太学院各部主张百家争鸣,文者畅所欲言,艺者各展奇能,倒也着实选拔了不少英才,同时也有不少人趁机作乱,大放厥词,真是岂有此理。」
「哦?」
刘封眉毛一挑,「莫非有人说我大汉政令不明?」
「这他倒也不敢!」
马谡微哼一声,言道,「但这些人却大肆宣扬乌孙、大宛、龟兹等国政令开明,百姓安乐,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等等,无一不是针对我当下政令之词,不少朝中官员因此动摇,执行新政便有了犹疑之心。」
「原来是为此事!」
刘封听罢,不见半点愠怒之色,反而摇头笑道,「这些人倒也未必真就羡慕西域各国,不过是有人暗中推波助澜,故意阻碍我新政执行,蛊惑人心罢了。」
马谡咬牙道:「正是如此,此类人官府也奈何不得,却搅得人心浮动,甚至有几个巨贾之家已将部分族中子弟送到西域去了,看似行商,实则将财产暗中转移,另寻出路。」
「妖言惑众,看来是该杀鸡儆猴了!」
刘封闻言脸色一沉,看来崇洋媚外并非只在后世才有,即便是强盛大汉,在经历烽火战乱之后,也变得不够自信了。 (5,0);
马谡抱拳道:「殿下有何对策?」
「这倒也简单!」
刘封站起身来,淡淡说道,「这些大放厥词之人多是受人蛊惑,只需抓一两个始作俑者,将其逐出长安,送到关外即可——既然西域各国那么好,就送他们一程吧,也算是成人之美。」
「哈哈哈,妙,妙啊!」
马谡闻言眼睛一亮,抚掌大笑道,「好一个成人之美,如此一来,非但显示我大汉宽仁,也好叫其他人看看朝廷改立新政的决心。」
刘封点头道:「此事务必要在改元之前做成,声势造得越大越好,让他们自以为得逞,再叫其美梦成真。」
马谡重重点头:「殿下放心。」
刘封看着屋脊上还未消融的积雪,缓缓道:「这世上总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舆论还是要掌握在我们手中吶!」
第1913章 西域形势
(4, 0);
大汉中兴四年,丁卯年春二月,汉帝刘谌领百官于东郊祭告天地,改元永安,百官朝贺,大赦天下。
金銮殿上,刘谌封刘封为一并肩王九千岁,刘封三次请辞,在百官共推之下改为八千岁,除祭享天地之外,一切权责与天子相同,可自行裁夺国家军政大事。
天下九州也重新划分,除增加漠北的蒙州、南海夷洲之外,将兖州、豫州合为陈州,扬州划分为三部,长江以北为扬州,江东分为吴州、越州,益州南部划割为贵州。
原本刘封打算直接施行行省制度,但刚刚经历战乱,多处地区人土地荒芜,人口不足,荆州南部依然人烟稀少,暂时先以州郡作为过渡,等休养生息几十年之后,人口富足起来再逐渐调整。
不过对于封他一字并肩王、九千岁的事情,却是刘封没有料到的,虽然诸多军政大事都由自己参与,但这一次百官封赏进爵之事却是尚书台自行决定,没想到居然搞出了个九千岁。
无论是刘谌他们真心实意犒赏自己还是一种试探,刘封对这个九千岁下意识地便颇为抵触,倒是八千岁还能勉强接受,至少在心理上觉得舒服了许多。
刘封也深知自己功勋卓着,整个天下半边江山是自己领兵打下来的,而刘谌也是自己一手扶持起来的,未免就有功高震主的猜忌,如今位极人臣,赏无可赏,封无可封,一个九千岁也算是表达君臣的心意。 (5,0);
刘谌在经历冀州之战后多少有些明悟,希望他不要在此事上多费心机,如今天下大统,正是需要休养生息,发展内政的时期,刘谌若如他所言真有光武中兴志向,让大汉重新强盛起来,才不枉刘封一番栽培。
如今西域各国蠢蠢欲动,尤其是鄯善国被灭之后,对大汉的敌意更增,屡次打压前往西域的商队不说,龟兹和乌孙等国还借联姻相互结为联盟,其用意再明显不过。
刘封藉此机会出兵西征,一来是收服西域,二来也是彻底远离中原,让刘谌自行处理朝政,治理天下并不比带兵打仗轻松,看他执政能力如何,这才是真正的一场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