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2125)
商越看着这些腰挎刀剑的士兵,他们每个人所站位置显然都是经过训练的,围绕大营一周,保证不存在任何视觉死角,就是不知道其他营帐中是否也空无一人。
既来之则安之,不管母归吁到底在打什么主意,现在已经没有退路,商越深吸一口气,示意副将带兵留在营外,带着几名护卫紧跟着班辞进入且末大营,班辞走入进入营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供在上位的一件青铜鼎,看起来十分古朴,这个铜鼎有脑袋大小,暗青色的花纹密布其上,正面刻着一个「班」字。
「这……」班辞伸手一指,母归吁便上前笑道:「这就是在下要送还将军的定远侯之物,这方青铜鼎说来还有一个故事,稍后容禀。」
班辞微微点头,上前仔细看了看铜鼎,那些花纹和字迹都十分古旧,但他不懂这些古董,也不知道是不是先祖的器物,只能看母归吁如何解释了。
母归吁招呼众人落座,双方的位置就在铜鼎前左右排开,桌上摆了瓜果酒水,并没有安排主位,果然母归吁早已安排周到。
右边给汉军安排了三个座位,班辞坐下之后,看对面有五人入座,便示意商越也坐在一旁,其余护卫站立身后。
母归吁笑道:「此次设宴是为大汉英雄之后致敬,定远侯为我们且末的安定不辞万里辛苦奔走,也曾和我们的先王定下盟约……」说到这里,母归吁举起眼前的酒杯道,大声道:「诸位,这一杯酒,我们先敬定远侯!」 (5,0);
对面五人举起酒杯,先向铜鼎致敬,再向班辞举杯。
班辞淡然一笑,示意商越一同举杯致意,这杯酒在进帐前早就倒好了,商越眉头微蹙,向班辞使了个眼色,提醒他小心。
班辞不动声色,看着对方将酒喝下之后,却将杯中酒洒落在桌案前的地面之中,看得商越眼角一跳。
母归吁一怔:「将军这是何意?」
班辞笑道:「既然是敬先祖,这杯酒自然也该敬他老人家在天之灵。」
「哈哈哈,班将军果然礼数周全,倒是我们失礼了,惭愧惭愧。」
母归吁仰天一笑,吩咐道,「倒酒!」
商越也默不作声将杯中酒在地面上,且末随从抱着一个大酒坛上来倒酒,为每个人满上,商越趁着倒酒的功夫暗中观察酒坛,看不出里面有什么机关,暗中从衣袖里取出一枚银针藏在指缝中间。
母归吁再次举杯,高声道:「在下听说大将军雄威,一统中原,汉室中兴。
如今西域又将迎来大汉皇恩浩荡,我们共同为西域即将到来的繁荣和睦举杯,祝班将军旗开得胜,建立不世之功!」
商越借着端杯的空档,将银针落入杯中,只见酒水清澈,银针落到杯底毫无变化,不动声色地将杯子举了起来,班辞早已心照不宣,也同时举杯,这一次再无多话,一饮而尽。 (5,0);
饮罢之后,班辞也笑道:「且末与大汉向来同气连枝,此次且末能够迷途知返,想必大将军也十分欣慰,如此可免重蹈鄯善覆辙,实乃且末百姓之幸,在下也敬贵使一杯。」
母归吁点头而笑,又说了一番冠冕之词,双方互相敬酒,三巡过后,才算将会面之礼行毕。
班辞无意在此多做逗留,看着供在上位的青铜鼎,问道:「今日承蒙贵使抬爱,让在下受宠若惊,能见先祖之物,心中激动,可否请贵使讲讲这青铜鼎的来历?」
母归吁叹道:「此物说起来也是大汉与且末共同友谊的见证!当年定远侯平定西域,经过且末之时,正是用这方鼎在王宫中进食,当日宴罢之后,与国王歃血为盟,留下这方青铜鼎,见证当日『一言九鼎』的许诺。」
「原来如此,」班辞微微点头,抱拳道:「既然此鼎是两国结盟见证之物,还是留在且末为好,此虽为先祖之物,却非同寻常,我若收走,岂非是将昔日盟约撤回了?」
「将军此言差矣!且末与大汉盟约在后来数朝还有约定文书,」母归吁指了指身后的节钺,笑道,「此节钺乃是光武帝所赐,有此物便足矣!此鼎乃是班家所传,自当交回将军,有它随身与将军再次西征,便如定远侯护佑在将军左右,必能势如破竹,得胜归来。」 (5,0);
班辞沉吟片刻,终于点头道:「如此便却之不恭了。」
「班氏果然都是好爽之人,痛快!」
母归吁一阵大笑,看看四周,忽然言道:「如此美酒佳肴,又谈及当年英雄光辉之事,若无歌舞助兴,岂不叫人遗憾?
当年定远侯最喜且末歌舞,将军可有意一睹当年风采?」
第1954章 席间凶险
(4, 0);
班辞诧异道:「贵使出行,还带着歌姬不成?」
母归吁笑道:「西域诸国,以龟兹、且末的舞姬最为闻名,此番拜见大将军,无以为报,吾王特献几名舞姬以为赔罪之礼。」
班辞无奈一笑:「既然是献于大将军之物,末将岂敢捷足先登?」
母归吁笑道:「将军多虑了,今日出席的舞姬只是陪伴送行之人,并无大碍!而且今日歌舞只为助兴,并无二意,何妨一试?」
班辞知道母归吁绝不会无辜献舞,有心拒绝,却又怕母归吁和且末人笑话,更何况刚才母归吁几次提到定远侯班超,就是拿先祖来压他,班辞要想追赶甚至超越班超之功,这一关便不能避开。
想到此处,班辞朗声道:「好,既然贵使盛情邀请,只好客随主便了。」
母归吁点头笑道:「这也不枉她们辛苦准备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