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216)
曹叡欠身说道:「司马将军平身。」
正准备下位迎接刘封,却见左边闪出一人,大声喝道:「大胆刘封,面见陛下为何不拜?」 (5,0);
刘封背着手,微微转头,看到一位留着山羊胡须文臣正怒目而视,眉毛一挑,不作理会,转身向曹叡抱拳道:「汉左将军刘封,拜见魏王!」
曹叡见刘封也丝毫不留情面,将司马懿刚才的话反其道用之,顿时神色一滞,含糊点头答应。
刘封自称汉臣,司马懿不由双目微凛,缓缓低头,不让人看到他的神态,其他魏国君臣也都面面相觑,怒视刘封。
「哈哈哈,枉你还自称汉臣,竟不知礼义廉耻乎?」那人脸色难看,见曹叡没有回话,怒声道,「何以不答吾言?」
「阁下人?」刘封这才转身,冷冷地看着那人,笑道,「不想魏国礼仪如此荒诞,魏王金口未开,竟有跳梁小丑先来聒噪!」
「你……」那人指着刘封,知道自己太过激动,有些失礼,但气势还不能弱,昂然道:「吾乃魏长史杨阜是也!」
杨阜?刘封暗自冷哼,当年要不是这家伙,估计马超在西凉也不会输得那么惨,不过杨阜确实也有能力,在魏国后期也是一位重要人物。
刘封转过身,正视杨阜,笑道:「汝既为长史,为何见本王不拜?」
「我乃是魏国臣子,为何拜你蜀国之王?」杨阜断然大喝,挥着衣袖表示不屑,微微侧转身。 (5,0);
「好一个魏国臣子!」刘封淡淡一笑,再次转身看向曹叡。
杨阜微微一怔,猛然明白了刘封的意思,既然自己不拜刘封,曹叡也不是蜀国的皇帝,刘封自然也不用跪拜,顿时脸色尴尬,讪讪退入文臣之后。
刘封抱拳对曹叡行礼道:「蜀国使者刘封见过魏帝。」
曹叡见刘封不卑不亢,应答从容,也起了较量之心,既然刘封有备而来,自己当然不能失了礼数,当下起身道:「燕王远道而来,朕未曾亲迎,刚才臣下鲁莽,见笑了。」刘封却笑道:「本王为国事而来,岂会因小节而误大事也?」
第195章 肉烂在锅里
(4, 0);
曹叡想起这次会盟是刘封提出来的,还不知道他意欲何为,只好乾笑两声,让人为刘封看座。
坐定之后,曹叡直接问道:「燕王侵吞我雍、凉二州,此次前来,莫非是来赔罪不成?」
「这天下本为汉家天下,何来侵吞之说?」刘封淡淡答道,看到身边魏将脸有怒色,暗自冷笑,明明说这些场面话没什么意义,这些人非要纠结,自己扛着大汉旗帜,又占据优势,自然不怕他们挑衅。
看曹叡有些沉不住气了,才说道:「本王此次前来,乃是为了共抗倭寇之事。」
震住场面就够了,过犹不及,古代文人有极端固执的,甚至为了所谓的大义连死都不怕,万一碰到哪个只重面子的家伙跳出来,搞得不欢而散可就不妙了。
此言一出,司马懿豁然抬头,曹叡和魏国文武也都吃了一惊,他们倒不是吃惊刘封的举动,而是刘封的情报竟然如此及时。
倭寇入境,前后最多有十日时间,消息才传到洛阳,刘封便得到消息发出会盟的邀请,这只怕不是什么好事情。
董昭出列冷笑道:「一群小小的倭寇,陛下视之如草芥耳,旬月之间,定叫其灰飞烟灭,无需燕王亲来插手!」
如果让天下人知道魏国连一群小小的倭寇都对付不了,要和蜀国联手,还不被人笑死? (5,0);
刘封摇头道:「此言大谬,倭寇虽然现在还不成气候,但如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数百年来,沿海之地饱受其苦,本王此次前来,并非出手相助,而是要表明立场!」
「表明立场?」曹叡有些听不懂,两国相交,成王败寇,哪里还有什么立场可言?
刘封看向曹叡,抱拳认真说道:「只要陛下将这批倭寇歼灭,抓回十名俘虏交给本王处置,我们在此期间绝不犯境,并与陛下约定,若有人不识大体,天下共逐之!」
魏国大臣个个露出吃惊疑惑的神色,不明白刘封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满宠冷笑道:「只怕是蜀军巧言密语,让我等放松警惕,你们正好藉机拿下潼关之地吧?」
刘封起身正色说道:「我早已经拿下长安,若趁势而下,就算是潼关天险,只怕此刻也已攻下,若非有诚意,本王又何必亲来?」
曹叡皱眉道:「就算燕王所言是真,但倭寇所侵,乃是朕之疆土,何劳燕王相助?」
如果曹叡生在另一个时代,肯定会大笑刘封是太平洋上的警察,管的还挺宽!
「诸位要听明白,本王是要讲这些倭寇全部歼灭,活捉俘虏,而非仅仅是驱逐出去。」刘封一字一句地说道。 (5,0);
大家看刘封神色,似乎对倭寇极其不满,连司马懿也百思不解,不由问道:「莫非燕王与倭寇有不共戴天之仇?」
刘封一点头,扫视众人:「大于国恨家仇!」
众人皆惊,实在想不到有什么仇恨,还能比国恨家仇更大?
刘封知道这些人想什么,继续说道:「民间流传一句话叫『肉烂在锅里』,诸位应该都明白吧?」
曹叡却一脸好奇:「肉烂在锅里,这是何意?」
陈矫答道:「回陛下,此乃民间俗语,意指虽然肉煮烂了,还是在自家锅里,没有便宜外人,与肥水不流外人田类似。」
曹叡恍然点头,又皱眉沉吟道:「但此语似乎与倭寇入侵毫无关联啊。」
刘封哈哈一笑,起身看着所有人,大声道:「本王但问一句,今日诸位,无论你我,就算立场不同,各为其主,但同为炎黄子孙,这点无人否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