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2246)
解忧公主是刘氏同姓诸王的「七国之乱」之一刘戊之女,因兵败而为罪人,当时西域诸国以乌孙最为强大,汉武帝为了巩固与乌孙的联盟,将解忧封为公主,嫁给乌孙昆莫之孙岑陬为右夫人,左夫人便是匈奴之女。 (5,0);
大汉和匈奴为了拉拢乌孙各展其能,解忧公主在乌孙之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远走千里之外的弱女子以一己之力打败左夫人,取得乌孙王的信任,后又嫁给乌孙王翁归靡,共生有五个子女,成了名副其实的乌孙国母。
翁归靡对待解忧公主关怀备至,言听计从,乌孙与汉之间书信、使者往来不断,相亲相近,同进同退,与匈奴则日益疏远,汉武帝「断匈奴右臂」的计划得以实现。
此后西北边疆安然无事,丝绸之路繁荣一时,大汉威仪影响远播天山南北,西域诸国都争相与汉交好。
西域小国莎车在国王去世无人即位的情况下,决定迎接解忧的次子万年为国王,看重的就是万年一半的汉家血统,当年龟兹国王也几经努力求得解忧长女为妻,深以汉家女婿为荣,和亲政策终于在解忧的努力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刘封在后世了解到解忧公主的时候,深为其魄力和能力所感动,解忧公主的名气远不及后来的王昭君和文成公主,但她其功绩并不次于后两者,甚至可以称之为巾帼英雄。
解忧公主识大体、顾大局,坚毅果敢,以其聪明才智和忍辱负重,成功联合乌孙与汉朝夹击并大败匈奴主力,使匈奴元气大伤,内部分裂,各部落各自为生,才有了昭君出塞的事件。 (5,0);
而从长远来看,解忧公主在乌孙历经四代国王,大汉的影响力也通过乌孙传到更远天山之外,为大汉文明传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在刘封看来,解忧公主在丝绸之路的上的功劳,某些方面甚至可与张骞相提并论。
从血脉上来讲,莎车王族实则一直都是乌孙和大汉的后代在掌控,而解忧公主为乌孙带来的影响变化极大,虽不如王昭君有名,但在乌孙却影响深远,足有一席之地。
其子万年又在长安为质数年,对中原文化深为了解,封为莎车王之后以汉家之后为荣,大力推行中原文化,修筑践盟台也是因为思念长安生活,铭记大汉恩情。
西域诸国之中,有两个最为奇特的国家,于阗国笃信佛法,远离中原,但百姓模样却与西域大不相同,反而和中原人十分相像;另一个便是最西端的莎车国,百姓虽是西域人的模样,但礼仪习俗、文字语言乃至宫室城墙,都与中原相差无几。
很多中原客商远走西域,都喜欢在莎车多逗留几日,在千里之外的漫漫黄沙之中,忽然看到故土熟悉的景象,仿佛有一种回乡的错觉。
甚至很多商队的分号都设立在莎车,只有在这里才能长期留住看守商号的伙计,久而久之,彼此长期影响之下,莎车几乎已经和中原一郡之地没什么差别了。 (5,0);
拉买提也长出一口气,心中的石头总算落了地,这半月时间他在西山城深入了解汉军之后,发现莎车根本没有一战之力,心中挫败感倍增,深知这是必败之战,内心深处也期盼莎车王能够认清形势。
另外莎车顺利投降也是保住了他的人头,被软禁在西山城,没有任何兵权,他也担心莎车王执意不降,刘封一怒之下杀了自己祭旗。
这个结果可谓皆大欢喜,刘封马上传令设宴款待使者,同时命李钰、班辞在营中挑选五千精兵,待使者休息一日之后和拉买提赶往莎车,先将境内安稳下来,以防疏勒趁虚而入。
第2064章 新旧交替
(4, 0);
随着于阗王下葬,于阗官员和百姓似乎也都死了心,开始逐渐适应颁布的新政,对于百姓来说影响不算太大,反而有诸多利好,最不适应的莫过于那些王族贵胄和城中官员。
从国到郡,连降好几级,官员的职位自然也都全部降级,再加上大汉律法与于阗大不相同,更为严格公正,一时间有人欢喜有人忧。
近一月的时间,中城府衙外人满为患,诸多沉冤大案昭雪,罪首伏诛,让城中百姓奔走相告,也让那些原本的权贵们整日惴惴不安,没有了权势和靠山,他们只能祈祷佛祖保佑官府不要查到自己头上。
谁都明白,这其实是一次高层权力的更迭,哪个官员不会犯错,只要查出来的,基本都能坐实,将原本的于阗官员处置之后,新提拔的官员也随之上任,有理有据完成了新的秩序交接。
重压之下,有些官员为了保住性命,乾脆将家产全部捐出,找个寺庙出家为僧,只求能保住一命,一时间西山城中寺庙人满为患,烧香祈祷的,剃度出家的,和府衙外的热闹相映成趣。
朝廷的官员还要一月时间才能赶到于阗,刘封命尉迟圭休和尉迟乌波为城长,同时也让他们贤能,让有德望之人充任各部官吏,以最快的速度让于阗步入正轨。
家族管理最大的一个好处便是财产和权力的集中,尉迟家族陨落之后,其军营、炼器和矿藏都被官府接收,尤其是玉矿,将是以后发展于阗的重要经济来源。 (5,0);
于阗国人善铸铜器,境内有几座丰富的铜矿,刘封又命人探查铁矿和煤矿,这两样矿藏的开发技术至今还在汉军的工坊之中严格保密,先进的冶炼技术是提升军力的必备条件,绝不能泄露出去。
除此之外,自鄯善向西的官道之上,数千里的烽火台也开始修建,这对于今后管控广阔的西域有极大的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