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之蜀汉中兴(2315)

作者:寒塘鸦影 阅读记录

从后世更为立体全面的眼光来看西域的地形,喜马拉雅山脉、帕米尔高原和塔克拉玛干沙漠这三大天险,是中原的屏障,也极大地阻隔了东西文明的交流碰撞。

尤其是帕米尔高原,从西向东的征服行动到今天的历史上都没有成功的先例,班超曾以两千多士兵击败贵霜七万大军,就是有力地藉助了地形优势。

从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到西部的帕米尔高原,乃至西域境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直到近代都几乎没有军队能成功跨越,更不要说在汉代的冷兵器时代。

任何成规模的大军经过这些天险已属不易,再加上粮草辎重跟不上,再强大的军队通过之后也很难再拥有战斗力,更何况他们面对的对手同样强大。

如同猛虎相争,一只千里跋涉筋疲力尽,一只正在领地上虎视眈眈,结局可想而知。

天山、帕米尔高原和崑仑山仿佛巨人的臂弯一样,把西域诸国保护其中,只有东面的玉门关和河西走廊成为唯一的出口,这个口袋状的地形中,大汉朝廷始终牢牢抓着口袋的绳子,掌控着这些国家的命脉。

天山以南的盆地区域三面群山环绕,天山阻挡了匈奴的铁骑的肆意践踏,保护了这一片区域,也让丝绸之路发展极为繁盛,在沙漠两边形成了南北两条商线,数百年来商队不绝,驼铃回响。 (5,0);

随着商队同时流动着的,还有无数中原文明的符号,让这里的西域百姓有了更多的亲切感和归属感,这正是文化建构的结果。

而在天山以北,因为匈奴和外族的不断侵伐、征战,至今还处在部落杂乱的环境之中,除了西部的乌孙实力强大之外,其余各族部落依然过着逐水而居的游牧生活。

直到唐代建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之后才算后代新疆比较完整的区域,但唐代突厥和回鹘人实力强大,成为中原最大的威胁。

北方外族历来是中原最大的威胁,历朝历代从未断过,但西面却始终平稳,同一时期几大帝国都在崛起衰落,不断更迭,却从未彼此有过军事较量,也避免了更大范围的冲突,直到后来海上战争的快速发展,才彻底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从早上一直到傍晚,大家还在讨论着世界地图上的各个国家,尤其是贵霜的没落和萨珊的强大,更让众将平定西域的心情更为迫切,他们深知战斗远未结束。

周处看着地图上的空白区域,大笑道:「如此看来,当初大将军组建海军可谓高瞻远瞩,哈哈,将来海上出征,正是我所长,次骞你就不要去了。」

文鸯挑挑眉,显然也不服气,摆手笑道:「别忘了我也是在淮南长大,水战也不怕你。」 (5,0);

李钰抱着胳膊笑道:「二位只管带领海军去那些未知之地,我只要能扫平北面这一片区域,封狼居胥,饮马北海,便此生无憾了。」

周处拍了拍李钰的肩膀:「李将军放心,我们先助你完成北征的目标,西域平定之后,扫北不过风卷残云罢了。」

文鸯撇着嘴不屑道:「像打仗就说像打仗,还说得如此大义凛然,虚伪!」

「说谁呢?」

周处扭头瞪着文鸯,「皮痒了是不是?」

「嘿,你这一说,还真有点不舒服!」

文鸯扭着肩膀龇牙咧嘴,「你来给我挠挠。」

第2126章 苏尼车

(4, 0);

看二人又要打起来,李钰赶忙劝道:「二位将军不必争执,眼下西域战事未了,漠北战事,还早着呢!」

班楼愣愣地看着这两个家伙在大将军面前如此放肆,不但言辞粗鄙,还有当面动手的意思,而刘封竟然不以为忤,还有些不太适应,愣了片刻之后才继续讲述贵霜的战事。

西方各国的发展与历史进程差别不大,刘封的出现,改变的只是东亚的历史,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微乎其微,至少目前的影响力还没有那么显着。

贵霜帝国如同病入膏肓的老人,已经无可救药,萨珊国强势崛起,成为罗马最大的劲敌,围绕地中海必定又是一场翻天覆地的长久战斗。

正如号称万王之王的阿尔达希尔和横扫欧亚大陆的亚历山大两人无法跨越喜马拉雅山一样,刘封暂时也没有跨越葱岭去染指中亚的打算。

龟兹、乌孙、康居以及还在漠北的丁零族,还有尚未平定的鲜卑及辽西地区,乃至东海的诸多岛国,对于大汉来说才是真正的隐患,如果能在有生之年征服便知足了。

思索之中,班楼叹道:「贵霜可谓内忧外患,不仅要面对如日中天的萨珊国,国内势力也错综复杂,诸王子甚至逃奔国外避乱,人心涣散,败局已定。」 (5,0);

刘封闻言心中一动,年前碰到葛玄,还说起普贤从海路进入益州来到峨眉山,与左慈、锺离权斗法之后占了峨眉山传道,难道他也是避乱来的?

还没来得及问,郭统从外面走进来禀告道:「大将军,今日巡城,在东街发现了一批人,乃是于阗旧部,领头的是中于侯。」

「中于侯?」

刘封一阵皱眉,一时间想不起来这个人来,但既然是侯爵,肯定在于阗的地位不低。

马哲在一旁提醒道:「将军,中于侯是尉迟曜胜的三弟,常年领商队在外以转卖玉石赚钱,当时不在国中,献象侯说他去了大宛,不想竟在疏勒。」

「原来是老三!」

刘封点点头,终于想起来这个漏网之鱼。

于阗国王尉迟曜胜共有兄弟五人,除了国王之外其余兄弟封为四大辅国侯,老大广德侯借佛事图谋不轨,杀了国王尉迟曜胜和老五骊归侯,只有献象侯最后幸免于难,而老三中于侯去大宛行商未归,但基本上没有了威胁,便没有再追究。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