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291)
「只怕未必!」司马懿神色早已恢复如常,摇头道:「领兵出战,兵力固然重要,但统帅之人才是其中的关键。」
众人闻言不由想起了刘封,此人作战奇计百出,以少胜多的战例也不少,都不禁暗自点头。 (5,0);
司马懿又道:「羌人虽败,却并无重大损伤,主要兵力尚在,若再得刘封等人相助,只怕匈奴人要吃亏了。」
曹叡一听就急了,若是匈奴兵败,乘机夺取长安的计划只怕要泡汤了,自己统一天下的大业又遥远了很多,他也知道自己病情日益严重,当下喃喃说道:「若如此,当如何是好?」
司马懿也无可奈何,叹了口气:「我军远离匈奴大军,又隔着凉州,派兵相助是不可能了,只能自求多福了。」
众人见司马懿这么说,谁也拿不出更好的办法,一时间都沉默不语。
就在此时,却见一位宦官匆匆而进,手捧着一个羊皮卷递给曹叡,众人顿时心中有些不安,这样的信件肯定是从匈奴送来的。
曹叡只扫了一眼,便双手发颤,面色发白,群臣一看就知道肯定是坏消息。
正暗自猜测,却见曹叡大叫一声:「好个刘封,坏了朕的大计。」
大家刚要询问,却见曹叡突然胸口起伏,忍不住吐出一口鲜血,昏死过去。
众人大乱,忙命人传御医。
司马懿起身拿起那个羊皮卷,只见上面写着:蜀军狡诈,相助羌人。断我后路,全军困于泾河以南,王庭空虚,望派兵支援。 (5,0);
署名正是匈奴之主吉雅可汗。
「太尉,匈奴有何消息传来,竟让陛下如此激动?」
曹叡被人扶到宫中,御宴也草草而散,锺繇这才过来相问。
司马懿叹口气,将羊皮卷交给锺繇,并未说话。
锺繇看完之后叹道:「自刘备亡故,诸葛乃是蜀国第一军师,没想到这几年刘封脱颖而出,又有法正等人点拨教导,当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司马懿默然点头,眼中闪过阴狠之色,若是当年自己在潼关一意孤行杀了刘封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此时想这些都太晚了,扭头问道:「陛下身体如何?」
锺繇微微摇头:「旧疾复发,太医正在医治。」
「嗯,」司马懿点点头,抬头看着天空,面沉似水,缓缓说道:「刘封不除,后患无穷啊!」
也不知道是对自己说还是对锺繇说。
「刘封如今贵为燕王,又得诸葛、关羽信任,除掉此人,只怕不易。」锺繇当然也知道除去刘封的必要性,但可行性太低了。「要除刘封,属下倒有一计,不妨一试。」锺繇刚说完,便听身后一人开口。
第264章 吴魏结盟
(4, 0);
司马懿和锺繇吃了一惊,回头一看,说话的正是户部尚书陈矫。
锺繇神色凛然,看了下四周,见没人注意到他们几人,低声道:「此处非说话之地,我等还是选安全之地再行商议。」
陈矫言道:「早朝已散,朝房中此时无人,就到那里吧。」
三公在朝房中是有单独房间的,三人来到太尉之所,司马懿安排侍卫把守门口。
才问道:「季弼有何良策,快快讲来。」
陈矫抱拳道:「此计倒也并无出奇之处,只是效仿荆轲之事罢了。」
「刺杀?」锺繇眉头紧皱:「此事只怕不易,以刘封的身份,身边死士定然不少。」
司马懿却未说话,看着陈矫,显然他也动了这个心思,既然陈矫能提出这个想法,定然不会无的放矢。
陈矫言道:「太傅所虑也无不当,若是常人,确实难近其身,但下官举荐一人,此事便有八成把握。」
「哦?」司马懿眼睛一亮:「何人有如此本事?」
陈矫道:「此人乃是一名剑客,名叫凌寒,乃是史阿之徒!」
「可是那与文帝甚有渊源的史阿?」锺繇不由想起了那个剑法超群的人,当年虽然只见过几面,但此人来去无踪,十分诡异,他还为此事劝过曹丕,曹丕倒也不以为意,最后不了了之。 (5,0);
陈矫点点头:「正是,这类人喜欢独来独往,飞檐走壁,穿墙越岭都是其长项,虽然不善于统兵,但刺杀这种事却是再合适不过了。」
司马懿沉吟半晌才道:「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事关重大,还是和圣上商议为是。」
「好,只是陛下身体有恙,还是缓一缓吧,」锺繇问道,「这个凌寒为人如何?」
陈矫道:「此人受其师影响,对朝廷甚是忠诚,常胸怀大志,希冀能名垂青史,只可惜不善于统兵征战,郁郁不得其志。」
「既然如此,此人倒可一用,」司马懿点头道:「改日季弼带他到我府上,我想先见见此人。」
陈矫也知道司马懿是为了慎重起见,抱拳答应。
正在讨论之际,听得外边侍卫说道:「大人,李公公求见。」
李公公是曹叡身边的近侍,司马懿眼神一阵波动,锺繇两人却紧张起来,李公公轻易不会亲自来传旨的。
司马懿让侍卫带人进来,见礼之后李公公道:「陛下刚刚醒过来,宣太傅、太尉大人前去!」
锺繇问道:「陛下龙体安好?」
李公公摇摇头,叹气道:「经过太医诊治,倒是醒过来了,只是十分虚弱,还需要慢慢调理。」 (5,0);
司马懿和锺繇对望一眼,两人眼中都有忧虑之色,三人出门向内宫而去。
到了未央宫,进到殿内,只见曹叡躺在龙床上,太子曹芳在一旁伺候。
司马懿和锺繇见礼之后曹叡示意两人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