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320)
曹宇并未上前打扰,垂首立于一旁。
何人会有如此尊贵的身份,竟让燕王对他如此恭敬? (5,0);
那老人似乎并未发现曹宇进来,兀自舞了一阵,转身之际发现曹宇,停下身形忙道:「王爷亲来,为何不招呼老朽,真是失礼了。」
曹宇笑道:「先生客气了,学生看先生兴至酣处,欣赏一番倒也无妨。」
老者将手中长剑放于石桌上,指着凳子行礼道:「王爷请坐。」
待两人坐下这才笑道:「微末技艺,只是活动活动筋骨罢了,见笑了。」
曹宇抱拳说道:「先生身体康健,不输于青年之人,风采不减当年。」
老者摆摆手,叹道:「老了老了。」
捋着颌下胡须问道:「不知王爷今日前来,为了何事?」曹宇答道:「学生近日前往洛阳,陛下执意要将大将军一职让于学生,学生听从先生之劝,不敢贸然接受,但此次陛下病情又沉重了许多,见学生再次辞让,神色甚急,给学生一月时间考虑此事,特地前来
请教先生。」
老者点点头,捋着胡须思索半晌,问道:「这次可曾多说些什么?」
曹宇皱眉道:「除了提起刘封以外,倒也没什么……哦,不知为何,陛下竟知学生研习父皇《孟德新书》一事。」 (5,0);
老者闭目沉思片刻,轻轻摇头道:「时机尚不成熟,兵书一事,不能说明什么。」
「啊!对了,」曹宇突然想起什么,赶紧说道:「学生临走之时,陛下曾说到此事他已与子丹商议过了,太傅锺繇也举荐学生。」
老者这才抚掌笑道:「这便是了,时机到矣!」
曹宇一怔,拱手问道:「请先生指教。」
老者似乎对曹宇的表现很满意,不惊不喜方能担当大任,抓起石桌上的宝剑端详着,缓缓说道:「大将军一职掌管全国兵马,一举一动莫不关系国之存亡。
曹子丹三朝老臣,战功赫赫,如今虽卧病不起,但军中威信尚存,若其不幸病故,自有其子曹爽接位。
王爷此时贸然代理大将军之职,不仅朝中不服,军心也难以相附,那司马更会从中作梗,获取渔利。」曹宇闻听不由点头,却听老者继续说道:「王爷与其四面受敌,不如让皇上亲开金口,说服曹真让位,王爷再临危受命,众人皆道王爷乃是曹真亲荐,陛下亲封,莫敢不从也。纵使司马有心,却一时也奈何
不了,此所谓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曹宇闻言起身再拜道:「先生一言,宇茅塞顿开,既然时机成熟,学生这就择日准备进京。」 (5,0);
老者却又摇头:「王爷不必着急,既然等了这么长时间,多等几天又何妨?」
曹宇不解,问道:「既然决定了,就当立即复命,否则便是欺君之罪啊!」
老者笑道:「此事干系重大,不可过于冒失,却也不能拖得太久。若冒失前去,便觉你早有此心,只是故作姿态,反而弄巧成拙,若去得晚了,又有怠慢之嫌,令圣心不悦,且陛下病重,需要谨防意外。」
曹宇没想到这上面也有学问,疑惑道:「若如此,当以几天为是?」
老者伸出一个手指头:「十日最佳。」
曹宇再拜道:「学生受教了。」
走到院门口却突然停住,转身又问道:「学生若去洛阳,家眷当要同行,还望先生不辞旅途劳顿才是。」老者背身看着远处檐角上飘荡的风铃,叹了口气:「王爷此去京城,此处便不再安全,不过京城不比此处,朝中耳目众多,定会被人察觉,王爷自去安排,容老朽想一个万全之策。」
第291章 棋逢对手
(4, 0);
曹宇这才眉头舒展,言道:「如此甚好,宇驽钝,虽去洛阳,却非司马敌手,还需老师提醒点拨,多劳老师费心了。」
老者似乎料到曹宇心中的担忧:「王爷放心吧,王爷于老夫有恩,老夫自会助你一臂之力,但王爷却也不可忘了当日之约。」
曹宇答道:「得老师指点,宇三生有幸,安敢有他想?如此学生告辞了。」
看老者朝他摆摆手,曹宇才悄然离开,走出后院长廊,终于仰天长出一口气,从今后,天下人也应当知道魏国有个燕王了吧?
******
阳光明媚,夏风习习,花园里蜂蝶相戏,显得格外热闹。
司马懿却全无心思,手里捧着一本书坐在窗前,书上的字没有一个映入眼帘。
和其他朝中大臣一样,他在等待一个消息,等一个人的决定,关系到国家和个人利益的决定。
可笑的是这个决定既不是皇帝来定,也不是朝中三司来定,却是他一直疏忽了的燕王曹宇。
本以为大将军之职在曹真之后便是曹爽接任,对付这个黄口小儿,司马懿连指头都懒得动一下,没想到横空出现了一个曹宇,这个人的出现,让司马懿本能地起了一种警觉,内心中总有一丝不安。 (5,0);
曹宇两次不愿接受曹叡赐封,真的没有接任大将军的意图吗?
司马懿摇摇头,虽然猜不透这其中的由头,但他总觉得此事没有表面这么简单,更猜不透曹宇下一步会有何打算。
会不会是等曹叡第三次召见,效仿当年刘备三顾茅庐之事?如此便可让天下皆知他的重要性。
「父亲,父亲!」正在沉思的时候,院内猛听得有人大喊。
司马懿闻声便知道是司马师,见他急匆匆赶了进来,不禁眉头紧皱,一向阴沉的老大今天怎么这幅样子?
心头没来地一跳,但他却坐着未动,一直等司马师走进书房,才淡淡问道:「何事如此惶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