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之蜀汉中兴(957)

作者:寒塘鸦影 阅读记录

「空城?」桓轸一怔,沉声道,「你可查探清楚了?」

那人答道:「小的从三更一直等到天亮,还不见吴军回城,这才回来禀报。」

「你随我来!」桓轸一头雾水,看了一眼雾蒙蒙的河岸,赶忙来到城中。

府衙之中,袁林正在翻看书简,桓轸急忙上前说道:「军师,方才细作来报,吴军并不在右陇城中。」

「嗯?」袁林吃了一惊,站起身来问道,「消息准确否?」 (5,0);

那士兵又将刚才的话说了一遍,袁林听罢,脸色沉了下来。

「军师……」桓轸更觉得心头惶恐,在一旁催促。

袁林言道:「再多派几人,到对岸去查!」

桓轸不敢怠慢,连派三队过河去查探消息,此时东方才渐渐有了一丝光亮,河面上一片迷蒙,正如他心头的景象。

一盏茶功夫之后,过河的士兵悉数返回,都报告城中空无一人,只剩下一些牛马车仗,城外还有来不及带走的营帐,有几人带回了一些辎重器物。

桓轸不解其意,急忙来找袁林,看着摆在堂下的盆盆罐罐和一些破旧的铠甲,皱眉道:「莫非刘阐真的害死吕文,因为事发,逃往南中去了?」

袁林微微低头,沉吟不语,片刻之后,忽然大叫一声:「不好!」

桓轸吓了一跳,脸色微变,忙问道:「为何?」

「马上召集三军,退回龙编!」袁林推了一把桓轸,急道,「吴军不在城中,定是料到龙编兵少,趁着大雾过河去袭龙编了,守在此处,还有何益?」

「啊?不……不会吧?」桓轸浑身一震,还是有些不敢置信,「我早已在沿岸加派警戒,各处渡口驻兵把守……」 (5,0);

袁林跺脚道:「桓将军,这大雾弥漫,十步开外便难以辩物,禁溪绵长,又如何能够处处防备?吴军分作早已数队过河去了。」

桓轸惊出一声冷汗,急匆匆走出门外,大喝道:「擂鼓擂鼓,集合三军,马上往龙编撤退!」

士兵虽然不明所以,但将令传下,却也不敢怠慢,霎时间左闾城中鼓声大作,号角长鸣,所有的士兵听到是集合警报,纷纷离了河岸,往城外集合。

桓轸先集合五千精兵,直奔龙编而且,袁林和副将则领大军随后而起,赶奔龙编。

越人兵马闹哄哄地仓促撤走,不多时岸边便安静下来,就在此时,雾气氤氲,出现了一团团黑影,又有数队人马从石桥上穿过,进入了左闾城中。

不多时,便听到岸边再次响起铠甲之声,虽然大家刻意小心,但人数极多,还是发出了铿锵之声,脚步声阵阵,车轮轱辘,先后跨过石桥,占领了城池。

此时朝霞映照,云雾渐开,终于看清来到左闾城的正是吴军,刘阐正骑在高头大马之上,趾高气昂,意气风发地进入城门。

兵马来到府衙之外,刘循和费恭已经命人收拾内院,贼军走的匆忙,许多辎重都来不及带走,留下了一些粮草。 (5,0);

「哈哈哈,痛快,真是痛快!」刘阐翻身下马,大笑着进入县衙,「贼军不战而退,白白辛苦两日布下防线,又有何用?」

刘循笑道:「若非刘将军神机妙算,这禁溪可不好轻易渡过。」

「正是,」刘阐深以为然,摸了摸嘴角,笑道,「刘将军也是我们刘家人,大家本为同宗,就该同心戮力。」

虽然刘璋已经败落,但刘阐一向自诩是皇室宗亲,对其他的刘姓不屑一顾,此时高兴之余,也不管自己的皇室血脉,和刘封同称一脉,也不知道究竟是谁沾了谁的光。刘循摇头失笑,和刘阐并肩进入大堂,见刘封正和费恭查看地图,刘阐言道:「刘将军让出空城,吓退贼军,着实叫人敬佩,却不知与当年燕王在上庸设下的空城计相比,

孰高孰低!」

费恭神色古怪,轻咳一声,笑道:「依我看,难分高下,难分高下!」

刘阐想了想,又皱起了眉头,叹道:「只是先前说要消灭贼军主力,可惜就此让他们都跑了。」

刘封此时看罢地图,直起腰来,笑道:「贼军被我军惊走,等大雾散去,必会醒悟,我料他恼羞成怒,定会挥兵反杀,正好沿途设伏,叫他有来无回。」 (5,0);

刘阐一怔:「他们还敢回来?」

刘循笑道:「若是我上了这种当,也难以容忍,苦心经营的防线,怎能不战而弃?」

费恭言道:「既然如此,趁着雾气未散,早做准备。」

刘封对刘阐言道:「马上召集众将升帐,伏于禁溪之滨,听到鼓声响起,两下齐出,趁势掩杀。」

刘阐听到这次让他主动下令,欣然而去,一路上在心中反覆念叨着刘封的嘱咐,传令吴将升帐。

刘封将费恭叫到桌前,指点了几个位置,吩咐道:「顾黎熟悉此处地形,你二人领广郁兵马到此出埋伏,看贼军回转,尽数放过,稍后其必大败逃回,再放火截杀即可。」

费恭领命而去,刘循见自己没有任务,有些焦急:「将军,那我做什么?」

刘封笑道:「稍后贼将回转,必会搦战,你只管斩将立功。」「好!」刘循握拳沉声道,「我就不信,贼军中还能有甘俞那样的对手。」

第882章 各怀心思

(4, 0);

左闾距离龙编五十里路,快马半日即到,桓轸听了袁林之言,急忙派人回城报信,领精兵回撤龙编。

走到半路,探马回报,并没有发现吴军进入龙编境内,桓轸心中疑惑,再往前走了一阵,遇到运送粮草的将领莫谷铎,二人马上答话,莫谷铎并未见到任何吴军。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