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君子之剑(174)

作者: 唤云 阅读记录

那诗人远在朝中,听闻此事,快马自那京都疾驰三日远赴而来,却也未能见上这友人最后一面,只能于这鹤涫台之上伏地痛哭,哭得淮水鼎沸,漫涌而上,直将那河畔金宫熔尽,数日方才退去。从此,金宫不再,只余遍野金珠。诸位,这便是那——碎金坡。’

那老翁说罢,有人问曰:‘如此,诗人何在?’那老翁笑答:‘自是同那白鹤君一般,死了。滚水淹没桥上,他不肯离去,岂有活命之理?不过,却也有传言说,那诗人立地羽化,上天做了神仙。端看诸君愿意去信哪一种了。’

若说前朝卓胡二党之乱年间,当世可称大诗人者,唯有庄、李、徐、贺四人。吾列四人生平而思之,老翁所言诗人者,唯庄也。昔年乐安居士弃官而去,不知所踪,时传其为卓胡二人所害,莫非真有其事耶?叹哉,惜哉!千载前朝,只出一个庄雪川,如此玉质良才,竟枉折于朋党之私!叹哉,惜哉!”

宁和缓缓放下竹简,指腹细细抚过最后一笔篆文,心中震动许久难平。

不同于说书人与这刻下竹简的“湖舟客”,只得遥想揣测,她亲眼见过庄岫云。

机缘巧合,相交数月,视之为友。

如今读过这竹简之中所述,再忆起于青云顶中所见种种,宁和心中已是恍然明悟。

庄兄当年痛失其友,应是确有其事。而那故事之中的那位友人,恐怕她也见过。便是花溪客栈中所遇那位擅琴的江远兄,陈长青。

“芳草新鲜处,花溪客云来。”

庄兄种下一株梦乡树,千年来将当年之事一遍又一遍重演,究竟是想要寻得一个答案,还是仅仅只是想从早已不可追寻的过往之中捞得一丝故友的幻影?

天将暮色,宁和静坐案前,落日余晖抚过窗棂,如将那旧木镀金,灿灿耀目。

昔年庄兄立于鹤涫台上,也是如那日书院中的她自己一般,无法可想无能为力,怒恨交集,一朝入道吗?

这一刻间,宁和的目光里仿佛于这夕日之中瞧见了那道孑孑而立的人影,身着青衣、目若点漆,竹影摇曳间,缓步而来。

又一时间,竹影深处再走出一人,蓝衫笑面、温润可亲,朝她拱一拱手:“小可姓陈,表字江远。”

大梦浮生。

宁和抬手抚过左目,不知眼前之竟究竟是她之所思,亦或是昔日梦娘之所见?

那青云顶中,层层件件皆是庄兄之故居旧事,他却说他并非青云子。还有那雾面拂尘、身着青衣的道人,又究竟是何人?

.

日头落尽之前,宁和下楼要了一桌饭菜。

楼下大堂之中济济满坐,来客尽都是要往大赵去的,有些今晚就要趁夜而走。

宁和一边用饭一边侧耳细听了一番,发觉这些人大多都是些走私商贾,以车队居多。也有一二独身上路者,瞧着沉默寡言、面容冷漠,一副不好相与模样。

翠姑不在堂中。先前在她房门外守了小半个时辰的那男狐貍也不在,只有金银铜铁板几个童儿留在客店之中,来来往往地端菜送茶。

宁和用完饭回到房中,刚喝过一盏茶,就听房门外又有了动静。

此时天色已暗,她刚刚将桌前一盏油灯点亮。

这回门外的男狐貍不再踟躇,宁和也就没能来得及将门别上,一下叫他推门跑了进来。

“客人。”男狐貍手里提着盏罩了朱红油纸的圆灯笼,披散着一头乌油油的长发,从推开的门扉里抬脚挤进屋来。

他生得身量修长,一张脸长眉细目脸,鼻若悬胆、面若敷粉,灯下含着情看来的模样,实在当得起一句玉面郎君。

宁和却只觉得头疼,张口喝斥道:“来者何人,速速出去!”

“客人莫忧,我乃此间店主,名为王胡儿。”男狐貍柔声说道,“女郎风姿出众,胡儿实在仰慕,趁夜特来相好,还望女郎垂怜。”

王胡儿此时心头颇有几分自信。

他先前怕叫翠姑那小野狐抢了先,急匆匆跑来叫门,确实欠考虑了些。

故而他被拒之门外后特意回了趟山里,找了几头有经验的狐貍虚心请教了一番。

大伙都说,首先需得入夜时去,另还需将衣裳穿得少些,见得面了先表一番倾慕,末了再说一句请君垂怜,总能成事。

王胡儿得了这诀窍,便兴冲冲跑回来,换了件轻薄绸衣过来了。

宁和此时叫他出去,他自然是不听的。他想着定是这灯太暗,叫这女郎没瞧清他的模样,和他身上穿着些什么。

王胡儿几步走近前来,桌旁的宁和定睛一看,第一眼先看的是他的耳和尾,辨明这是头红毛狐貍,再一眼,猛地发觉,这狐貍身上竟好似单单只披了一件外袍!

那袍子系得松松垮垮,走动间竟是胸膛、腿间尽都显露……宁和真是生平头一回撞见此等景象——这孽畜,实在有辱斯文!

惊怒之下,她将手一抬,掌间已是剑光乍现!

就在此时,忽听得“喀”的一声轻响。

屋里一人一狐都扭头看去,就见那窗户被人从外头抬起,钻进来一人。

黑发黑袍,正是饱食一顿回来的宁皎。

王胡儿先是惊怒,只当来了同行,再一看,却发觉来者气息有些不对,同时后颈一麻,像是从前在林间之时忽然撞见了什么虎豹之流,骇怕起来,只想调头逃去。

宁皎也没料想这屋里还有陌生来客,他眯眼瞧了片刻,对宁和说:“这是头狐貍。”

宁和被这一打岔,也缓过神来。长叹一声,散去手中剑光,说道:“我知晓。”

上一篇: 被献给权贵的美人 下一篇: 凤凰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