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君子之剑(198)

作者: 唤云 阅读记录

祁熹追沉默片刻,问道:“你欲往何方?”

“回岐山县。”宁和脸上带着微微的笑意,“一别数年,总该回去看看。”

“然后呢,”祁熹追问,“留在岐山县?”

“不,”宁和说,“留在凡间。”

“我兴许会在岐山县停留几年,瞧瞧我的书院。随后,我将云游四方。”宁和同她说起去向,只是隐去了青云榜之事,“我这把剑从持剑之日,便立志以荡尽天下不平为锋。如今一身事了,自要践行此志。”

祁熹追闻言不再做声,过了会儿说道:“若我幸有再持剑之日,定当前来寻你。”

宁和笑道:“一言为定。”

第二日,拜别金虚派众人,宁和与宁皎一同折回到相州城中。在城中歇了一日,将在城中等了半月等得焦急无比的王胡儿领回,待到天明,便启程西南而行,一路朝着越州而去。

.

“再过半日,就能瞧见岐山了。”宁和话语中带着几分怀念,抬手指了指天边。

回越州这一路,宁和不再御剑,而是乘车乘船,有如凡人一般缓缓而行。

此时,他们就正坐在一辆雇来的马车中。

王胡儿本来蜷缩着靠着车厢打盹,听见声音一个激灵坐起来,恍了恍:“喔!要到了?”

宁和有些无奈地瞥他一眼:“你再睡些时候就该到了。”

王胡儿忙擦擦嘴,讨好地笑道:“不睡了不睡了,老师,我来给您读书!”

见宁和没反对,他飞快地从脚边箱子里抽出一本书来,吭吭吃吃地读了起来。

只是识字没那么多,难免结结巴巴的,听得前头赶车的车夫都笑了几声。

宁和也也有些好笑地摇了摇头,随他去了。

马车一路摇摇晃晃,总算赶在入夜前分进了越州城中。

“哎呀,好险!”车夫很是庆幸,“再晚一刻钟关了城门,咱们可就得露宿城外啦。”

宁和请他将车驶向了城中一处客栈,连他一起叫了四间房,又给了茶水饭钱,喜得车夫连连叫了几声善老爷,笑逐颜开地去了。

吃过晚饭,宁和在房中思忖了片刻,终究走出门来,敲响了隔壁的门扉。

“阿皎。”

宁皎开门后让至一旁静立,宁和走进屋中,桌上有笔墨纸页摊开,不由玩笑道:“阿皎竟也会主动习字了,为师心中甚慰啊!”

宁皎微微低头:“心中烦闷,故而习字。”

宁和道:“何事烦忧,可愿与我说说?”

这也是她入夜前来的目的。

宁皎仿佛从相州城时起,就一路沉默寡言。从他面色上常人恐怕难以分辨,但宁和同他还是岐山中一头黑蟒时候便已相识,最为熟悉他脾性,能从他仿佛一成不变般的漠然神情中品出几分郁郁之色。

思来想去,这才前来关切。

宁皎沉默许久,宁和给自己倒了杯茶,耐心静待。

等到一杯茶饮尽,宁皎终于开口,吐出了四个字:“物伤其类。”

宁和一怔。

她将这词琢磨了片刻,随即意识到宁皎在说什么。

“你是说,沈媞微?”

宁皎点头:“我再如何学人似人,终归非人。沈媞微畜养鸮鸟,周琛书就要杀她。”

“他二人已为夫妻,尚且如此。”宁皎顿了顿,一双点墨般漆黑的双眸定定望向宁和,“若他日……你可会杀我?”

宁和眉头蹙起,也正色回视:“阿皎与我相识多年,应当知我。我剑只为为恶而斩,阿皎此话何意?”

两人对视片刻,宁皎先移开了目光。

“有一事,你不知。”他说道,“我并非岐山莽灵。而是,岐山山灵。”

宁和双目微睁:“山灵?”

“是。”宁皎道,“我乃岐山。莽为形,山为魂。”

“山川如何生灵?”宁和疑道,“我所阅前人古籍,从未有片语记载。”

宁皎说:“从未有之,自然从未记载。”

他望着宁和双眼,缓缓说道:“大德之人。”

宁和一怔。

宁皎道:“岐山地处偏远,本无名姓。然有一日,有大德之人口称此山‘形如龙尾’。大德之人所言,山川皆可闻之。此处百姓亦将岐山唤为龙尾山,众口成金,岐山日夜听闻,渐生灵性。”

“可有尾无首,有山无渊,龙不成龙,只可化蟒。”

“山川化灵,有悖伦常。故而我有灵无智,只能终日蒙昧懵懂于山间,与寻常兽类无异。”

“直至千载之后,这岐山之下,又生一大德之人。”宁皎朝宁和走近了一步,与她惊异双目相视,“赠山灵以心尖之火,至此,此山灵智俱全。”

“……”

静谧中,宁皎再一次开口:“我欲成龙,我亦为此而生。由蟒化蛟,由蛟而成龙。那日于海边见大鱼,习其弄水之法,我便已有了悟,蛟可由池生,而龙,非渊不生。岐山无水,则我不可化龙。”

此时,宁和已由最初的惊诧平静了下来。她生性平和,思绪也向来明晰,听完这话,已隐隐了悟宁皎之意。

她神色肃然:“因此……”

“因此,”宁皎道,“有朝一日,我必将引水越州,淹城为渊,以化真龙。如今,你可要杀我?”

话音落下,屋中一片寂静。只余清风吹得烛光微动,烛芯轻声爆响。

许久,宁和说道:“你可知越州上下数十万百姓,更有无数走兽生灵?”

宁皎说:“我知。”

“如此罪孽,生灵涂炭,”宁和道,“如何成龙?”

宁皎说:“龙无渊不生,别无他法。”

上一篇: 被献给权贵的美人 下一篇: 凤凰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