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爹的内卷日常(174)
“父皇,您真的病了?”他不敢置信道。
太上皇没好气道:“朕的话,你为什么不听?都让你赶紧离开,给朕好好休养了。”
吴王的心都要碎了:“父皇,母后,你们实话告诉我,是不是皇兄把你们关在这的?”
康太后几欲张嘴,可还是闭了嘴。一切都是为了儿子好啊。
太上皇摆了摆手:“浑说什么呢。朕在这养病,你母后亲自伺候朕呢。”
吴王的脑袋僵硬的要命,艰难地转过去,看着他自己母亲:“母后,真的么?”
康太后:……
虽然此时很悲情,但她真的想要骂人了,这什么倒霉儿子,怎么了,你母后就是那么个嫌贫爱富、不愿意贤惠的人是吧。
“真的。赶紧滚。”
吴王再次和他父皇确认:“这么说,父皇您让李玟说的那些话,也是真的?您真的真的,让皇兄以天下为重?”他又小声道:“您若是不方便说,可以眨三下眼。”
太上皇:……
娘的,什么傻狗玩意。早些年看吴王这小儿子,也没有蠢成这模样啊。这么蠢,他当年居然真的动过传位给他的主意。
“朕打死你个混账东西!眨你老娘的眼!”太上皇将手边的杯子往吴王身上砸去,口吐脏言。
康太后:……
气到模糊。
吴王被打的嗷嗷叫:“别打了父皇。”
“给朕滚,滚回你的封地去!朕不想再看到你!”太上皇指着大门。
*
太极殿。听到李玟汇报当时的情形,秦严忍不住笑了出来:“这两个老东西,到底是疼儿子的。”
不然不会让吴王赶紧回封地了。
长孙令:“阿严,你打算如何料理吴王?”
秦严一脸无辜道:“现在一家三口冤种聚齐了。可以瓮中捉鳖了。”
第 63 章
吴王自己跑来长安的, 又不是他秦严邀请来的,既然他自己作死,也别怪他不念兄弟情分了。
秦严确实看吴王也挺不顺眼的, 倒不是因为他争储过, 毕竟就吴王这“聪明劲头”,也是很难给秦严带来什么压力,只是吴王在封地干的那些事, 实在是藏污纳垢。秦严早就想狠狠整治一通了。
宗室里,不安分的人也很多。他们倒不像吴王这样做一些不合时宜的白日梦, 但也没少仗着自己的身份, 仗着自己姓“秦”,就欺压百姓、无恶不作的。
这一次若是能借机料理了吴王, 也能让宗室们收敛不少。毕竟杀鸡儆猴,连吴王这样太上皇亲子的身份都被收拾了,他们这些与皇家离得更远的, 说不定更容易被收拾呢。又有什么情面在呢。
秦严这边准备狠狠收拾一顿吴王, 吴王这个大聪明还没料到呢, 他还不赶紧听他父皇母后的意思回封地, 还赖在长安不走呢。
当然,身为藩王, 亲爹也探望过了,总不好一直不走。吴王这边的理由就是:臣弟想要多多地探望父皇母后。皇兄忙于政务, 恐怕不能照料周到。臣弟才薄智浅, 能在这事情上为皇兄分分忧。
秦严乐得留他在京,左右收集证据也还要时间, 于是让他住在曾经的吴王府里。吴王不在封地的吴王府了,那边的百姓也没了忌惮, 很多话都可以实话实说;吴王府的人就算生气,也没办法,到底王爷不在家呢,平时他们是可以作威作福,这一次可就不行了。他们有心给王爷送信,可惜那些信全被拦截下来,送不到京城吴王的手里。
吴王却在长安四处交游。他想借着从前父皇的威严,重新打开局面。他从前和皇兄争储的时候,不也有好些簇拥么。这一次,就先找上他们。这些簇拥大概率也是太上皇一党的人,可这些人早就归附了官家,不肯老实也被贬官,未必留在长安了。
不但找人拉伙失败,吴王还发现,很多朝臣都死死盯着他,他感觉如芒在背的。怎么回事啊?这些臣子们没事吧,盯着他干嘛,没正事干了么?
他哪里知道,官家演技超群,这些臣子都是自发替官家盯着吴王的,看看他到底想在长安做什么坏事。
吴王既然带了儿女入京,王府孩子们的教育自然也得跟上。吴王妃是个聪明人,见帝后都将自己的儿女送入长安第一幼学了,那还有什么好纠结的?送就是了!
她膝下只有秦舒一个小郡主,小郡主就是她的命根子,若是此次上学能有所进益,多交些朋友,也是极好的。不知道自家那个王爷还要闹到什么时候,但她已经提前和皇后娘娘打好招呼了,想必最起码能保下秦舒。
也不知道多久才能回封地,能学一点是一点吧。吴王妃是这么考虑的。
于是吴王妃为女儿申请就读第一幼学。吴王那时候还刚刚到长安不久,还没怎么碰钉子,听了还嘲笑她,觉得她捧官家和皇后的臭脚,见别人送孩子去,她也跟着学。他还说呢:“王妃要舒儿去就去吧,管好你自己的女儿,旁的孩儿都不许去的。”
他有钱,请了专门的先生在家教几个孩子。至于秦舒,愿意听她母亲折腾,那就听吧。到时候别怪他这个阿爹就成。
吴王妃听得好笑,也不知道王爷哪来的自信,他那些庶出的孩儿们,她才懒得管那么多呢,真以为她上赶着啊。她从前动过养一个男孩儿在膝下的想法,将来也好作为女儿的依靠。可惜孩子们都耳濡目染了母亲们的做法,哪有养的熟的,她也就打消了念头。
吴王见她冥顽不顾,对这个发妻更是不满,明知道自己和秦严势同水火,还和自己对着干,真是吃里扒外。殊不知吴王妃心里也对他很不满:就你也配合官家势同水火啊,脸真够大的。我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