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种田之流放边塞(424)

作者: 四月流春 阅读记录

“但愿他能理解县尊的良苦用心,停职期间静思反省,早日认错悔改。”李启恭叹息。

“拭目以待。”

姜玉姝叮嘱道:“教谕停职期间,得安排人替他才行。黄县丞,此事交给你,尽快挑选人手,暂行教谕教化之责。”

“明白。”黄一淳颔首领命。

姜玉姝想了想,关切问:“听说,贫困儒生待在一所破旧小院内读书,是吗?”

“没错。”

“那个地方属于谁?”

众下属对视一番,尴尬答:“那是荆府的别院。”

“当初,老先生主动提供的。”

“暂时,只是暂时,等衙门银钱宽裕了,必将翻修学堂!”

姜玉姝摇摇头,“官学几乎变成私塾了,成何体统?这很不妥。在老百姓眼里,官府疏忽了。”

“没办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眼下拮据,实在拿不出银子修学堂。”

她沉吟片刻,严肃吩咐:“这两天我大概转了转,发现县衙十分宽敞,南边空着两排厢房,白白浪费。闻主簿,你挑一处合适的,供儒生们暂住读书,务必办妥。”

“啊?是!卑职一定尽心竭力。”闻希表面毕恭毕敬,内心不情不愿。

黄一淳恭谨问:“关于下一步,您有何吩咐?下官好提前安排”

姜玉姝早有打算,起身说:“按规定,我得巡察全县,了解风土人情、山川河流的大概情况,此事过阵子再办。当务之急是理清头绪,税粮户籍案卷等等,我还没看完。”

“不急,您慢慢儿看,赶在年前巡察即可。”

姜玉姝点点头,站在窗边,往外一望天色,温和说:“快午时了,你们先回去用饭,歇会儿,下午才有精力办事。”

“好。”

“那,不打搅您休息了。”众下属站起告辞。

李启恭朝外走时,秋风恰一吹,忽然闻见一股清浅幽香,似有若无,勾得他心痒痒,不由自主悄瞥:

大敞的窗旁,秋阳明媚,照得女官肌肤玉白,光洁无暇,唇红润。她端庄而立,神色沉静,秀美动人——

类似窥视的男人眼神,女子往往能敏锐察觉。姜玉姝忽然扭头,两人目光相撞时,她蓦地涌起不适感,却面色如常,“何事?”

李启恭瞬间回神,若无其事答:“最近有三个较要紧的案子,卑职正在协助黄县丞审查,整理好的案卷已经放在您桌上了,请县尊及时过目。”

在婆婆口中,姜玉姝抛头露面许多年,早已习惯各式各样的窥探眼神。上任之初千头万绪,她劳心费神半天,并未深思,颔首道:“术业有专攻,你们先破案,我会尽快看的。”

“是。”李启恭稍一躬身,不敢逗留,快步迈出书房,匆匆追赶同伴。

三日后·夜间

书房内,烛光闪烁,影子投在墙上,胡摇乱晃。

姜玉姝靠着椅背,右手握着木质雕花镇纸,有一下没一下地敲打左掌心,凝重问:“荆镇?李家堡?图宁两大势力?”

心腹小厮邹贵,使劲点头,“没错!”他挪近一步,详细禀告:“这几天,小的们悄悄打探清楚了:‘荆’和‘李’,自古就是本地两大姓氏,全县百姓,只要姓‘荆’或姓‘李’,不是同族也是同宗。”

“双方争斗不休,从古至今不和睦。其中,荆镇尚文,李家堡尚武,前者出了不少秀才和举人,曾经出过知府;后者出了不少武官,曾经出过宣武将军。”

“衙门上下,有不少两大姓的人,譬如教谕荆远山和典史李启恭,听说交情甚一般。”

翠梅呆了呆,忧心忡忡,“咱们夫人上任第一天,就把荆教谕给停职了,会不会、会不会——招致荆镇老百姓怨恨?”

当然了。小厮欲言又止。

姜玉姝泰然自若,“怨恨就怨恨,有目共睹,我并未滥用职权,问心无愧。无论什么身份,谁也没本事讨得每个人都喜欢,莫说人,即使金银珠宝,世上还有人视其为粪土呢。”

“也是!”几个亲信忍俊不禁。

姜玉姝心不在焉地把玩镇纸,感慨说:“我算明白了!原来,那几个荆姓儒生不满我惩罚了他们的先生,拒绝搬入临时学堂。而另外姓李和杂姓的,则愿意搬迁。”

“唉,书生意气,冲动,无知,不理解知县的一片仁慈之心。”翠梅安慰道:“夫人别跟他们一般见识。”

姜玉姝丝毫未动怒,胸有成竹说:“无妨,我有办法,不出三天,其余书生肯定会搬进官学!”

两日后·清晨

几名书生雇了一辆车,忙碌把行李往车上放。

少顷,为首的中年人吩咐车夫:“你把东西运去县衙南角门,我们随后就到。”

“好嘞!”车夫鞭子一甩,“驾!”车轮辘辘,他慢慢远去。

紧接着,书生头领一挥手,招呼道:“走!”

其同伴摩拳擦掌,斗志昂扬地说:“既然官府再三邀请,咱们就去逛逛。”

“哼,我倒要瞧瞧,李家堡那些莽夫,究竟能作出什么好诗!”

“月底的斗诗大会,听说,知县设立了嘉奖,头名将获得珍贵字帖一份,前十名将获得文房四宝一套。”

为首者昂首阔步,“嘉奖与否,不要紧,要紧的是,荆镇绝不能输给李家堡!否则,岂不是丢了先生们的脸?”

一晃眼,九月中旬了。

傍晚·李府

郎舅对坐,喝酒闲聊。

“啧,那女的倒有几分本事,上任半个月了,至今没出过丑。”闻希一杯接一杯,醉醺醺。

李启恭斜睨,“那女的?我劝你,最好别叫习惯了,万一不慎当面出口,她指不定怎么罚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