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离之后(117)+番外
原以为逃回了京城就能安度余生, 可父亲早就厌弃了她, 沈郗也不肯接纳她, 除了这个庄子她再也无处可去。
谁又能想到,这处庄子会是她噩梦的开始。
谢家没有嫡子, 谢裕虽是庶子,却很得谢鼎看重。这些年,无论是官场上的往来还是谢家的生意, 谢鼎都全部交给了他打理。
人前, 谢裕温文尔雅、进退有度。可到了人后, 他却违背人伦,强占了自己的妹妹。
可说出去, 又有谁会相信呢?就算闹开了,也不会有人在意。她早就成了弃子,若再闹出丑事,怕是只有一死了。
可她不想死。
做错事的人不是她,凭什么要她去死?该死的是陈默然和谢裕!
她不仅要活着,还要活得比谁都好。浴桶里的水早已凉透,可谢梦莹的眼中却燃着熊熊烈火。
晚风阵阵,送来了山野间的清凉。许知窈躺在软榻上,透过窗户看见了漫天的星辰。
沈郗搂着她的腰,满眼都是柔情。
“再过几日就是七夕,牛郎和织女该在鹊桥相会了。”许知窈痴痴地望着夜空,心中却涌起了几分惆怅。
她转过头看着沈郗,有些伤怀地问道:“牛郎和织女那么相爱,王母娘娘为什么不肯成全他们呢?”
沈郗抿唇笑了笑,温柔地轻抚着她的秀发,“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圆满?能年年相聚,已是万幸。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只要心意相通,朝夕亦是永恒。”
望着他眼中的淡泊,许知窈心中的惆怅顿时一扫而空。
他说的没错,这世间多的是爱而不得,可缺憾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许知窈情不自禁地抚摸着他的侧脸,内心深处满是柔情。
他们也曾经历了重重磨难,若非他不远千里南下追妻,或许就不会有今日的相聚。走到今时今日,他们都付出了许多努力,可人生漫漫,未来或许还有新的风暴,此刻的幸福未必就是圆满。
想到此处,她的心中不禁黯然,许是孕中多思,这些日子她总有些多愁善感。
看出了她心底的忧愁和伤感,沈郗眼波一转,低头在她的手心落下一个轻柔的吻。
“窈窈,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们都不会再分开,我会永远陪着你的。”
听着他柔情蜜意的誓言,许知窈心中的忧虑得到了安抚,她唇角轻扬,露出了一抹欣慰的笑。
“好,我们永远都不分开。”她目光盈盈地望着他,随后伸手揽住他的腰,将头埋进他怀里,寻到一个舒适的角度后,安心地闭上了眼睛。
夜色深沉,万籁俱寂。两颗心紧紧贴在了一起。
这一夜许知窈睡的很安稳,醒来时已是日晒三竿。可直到她洗漱完准备用早膳时,沈郗都没有出现。
“二爷去哪了?”用早膳时,她狐疑地问着站在一旁的玉儿。
玉儿冲她笑了笑,乖巧地答道:“二爷和吉祥去隔壁庄子上了。”
“隔壁庄子?”许知窈挑了挑眉,满脸都是疑惑。
“是啊,隔壁是谢家的庄子。那庄子比咱们这大得多,听说住在里头的是谢大人的女儿。说起来,我也曾远远瞧见过一回,那谢姑娘生的可真美,像是从画里走出来的一样,我长这么大还从没见过那么漂亮的人呢!”
玉儿自顾自地感叹着,丝毫没有注意到许知窈变了脸色。
许知窈握着勺子的手一抖,满满一勺白粥就这么洒在了桌子上。
见状,玉儿立刻上前将桌面擦拭干净,满脸担忧地问道:“夫人,您没事吧?”
看着她充满忧色的眼神,许知窈恍惚地摇了摇头,语气晦涩地说道:“我没事。”
闻言,玉儿松了口气:“幸好粥放凉了,不然烫到手可就麻烦了。”
许知窈思绪烦乱,蓦然松开了手里的勺子。见她兴致不高,玉儿疑惑地看着她。“夫人,您怎么不吃了?”
“我没什么胃口,你把这些全都撤了吧。”许知窈淡淡地收回视线,怅然若失地望向了窗外那一排翠竹。
“哦。”虽然满腹疑惑,玉儿却不敢多问,只乖顺地收好餐盘,转身走了出去。
来庄子之前,沈郗跟她提过几句,说是皇上给他安排了一个任务,他们还要在京城待一段时日。
可他没有告诉自己,那个任务是和谢家有关。若不是她问了玉儿,大概还要被蒙在鼓里。
她不是不信任沈郗,只是内心深处仍充满忧虑,不想再让沈郗和谢梦莹有任何牵扯。
午膳的时候她仍是食不知味,只随意吃了两口就放下了筷子。一整日,她都神色恹恹地坐在窗前,无论玉儿和她说些什么,她都提不起精神。
傍晚的时候,沈郗刚进门,就被玉儿叫住了。
“二爷,夫人今日怪怪的,连饭都吃的很少。”
听了玉儿的话,沈郗眉峰一蹙,面露忧色地问道:“怎么回事?”
玉儿摇了摇头,她不懂其中蹊跷,只得据实以告。“我也不知道,早上起床的时候还好好的。吃早膳的时候夫人问我您去哪了,我就告诉她您带着吉祥去了隔壁谢家的庄子上,然后夫人就说没胃口了。”
闻言,沈郗眸光一暗,满腹心事地抬脚走进了屋里。
屋内,许知窈正坐在软榻上望着窗户发呆。连沈郗走到了她身边,她也浑然未觉。
“窈窈,我回来了。”沈郗轻轻地握住了她的肩膀,语气温柔地在她耳边低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