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112)
方承尧只是笑了笑,“你有何受不起的?镇北侯为我姜国驻守边疆,你又解了昨夜宫中之围,朕觉得这封赏很是合适,或是你觉得有何不妥之处,你大可说来,朕必定满足你!”
“回圣上!阿爹戍守边境是做为臣子应尽之责,臣女昨夜也是多亏了谷大将军在东宫牵制了卫兴,才得以找了宿卫,现下圣上对臣女的赏赐,臣女实乃愧不敢当!”
碍于方景淮的身份,她故意没有提及方景淮,荣宠过盛终归算不上一件好事,沈海已是手握兵权的镇北侯,江秋妤又在之前的圣上寿宴上被封一品诰命夫人,这时方承尧逾制封自己为县主,沈安宁心中总有些不安。
方承尧笑了一声道:“朕觉得你当得起,你便当得起,不必再与朕推辞!”
沈安宁微微抬头看向龙椅上的方承尧,知道再推辞下去便是拂了方承尧的面子,只得谢恩领旨。
随后方承尧又安排了一番后续事宜,就让众人退下了。那些大臣拉着谷鹏和方书君祝贺,沈安宁心中有事思虑,一人走得快了一些,快到宫门口时,忽然听见有人在叫自己,循声回过头见方书君正快步跟了上来,“沈姑娘,现在应该叫沈县主了!恭喜沈县主!”
沈安宁苦笑一声,忽而想起了那匕首碎片,她拿出了一个被手帕随意包起的小包,在方书君面前打开,“世子!洛京可能有杞国的奸细,这是我在宫门不远处发现的,和我怀疑的一个杞国奸细手中的一样,那人在东市有一间杂货铺,其中就有卖这种匕首。”
方书君接过了那块碎片看了看,“这不过是一块普通的匕首碎片,沈县主如何肯定是同一个?”
沈安宁解释道:“这匕首做工粗糙,材质也不是一般匕首所用的,和我上次在那店铺所见的一样。他们昨夜出现在宫门处,想必和昨夜前朝余党之事应该有关。”
方书君也皱起眉来,“他们若真是杞国的奸细,能进皇城想必背后一定有人相助,难道宫中有内应?”
沈安宁也觉得是,既然方承尧将昨夜宫变之事交给了方书君,沈安宁便将碎片也交给了他,“宫中向来有宫人拿东西交给办差的出宫倒卖。”
方书君一愣,“你是怀疑……”
沈安宁点了点头,方书君将匕首碎片收了起来,“我知道该怎么办了!”
随后两人一同出了宫门。
“沈县主,我昨夜见你和九皇子一道来的。”
沈安宁正想着其他事,忽然被方书君一问,倒是一愣,随后道:“只是之前和公主们一同听学时见过一面,昨夜正好碰见,就一同前去了。”
沈安宁不知道方书君听后是信还是不信,见不远处江秋妤她们正在等自己,就立即换了话茬道:“世子!我阿娘她们在那边,先失陪了!”
方书君笑道:“好!”
方书君看着沈安宁走到了江秋妤她们中间,双方还隔空施了个礼,接着他才走向自己的轿子。待方书君走近,见马夫正恭敬的站在一旁,方书君只看了他一眼便掀开了轿帘,随即一愣,原来毅王和毅王妃正在轿中等他。
周紫玉见方瑞尧只看着方书君不语,方书君也一直保持着掀开轿帘的动作不动,怯懦地开口道:“王爷,世子,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方书君闻声忽然一笑,“是啊!我来为王爷王妃驾马!有什么想问的,待回了王府再说?”
方瑞尧看了看一旁的周紫玉,神色缓和了下来。
方书君见状也不进去了,上了马车和马夫一道驾着马车回府,马夫见世子要和自己一起,觉得很是不妥,可又见世子神情不对,便不敢再多说什么。
前朝余党的案子仍在审理,夜间,方书君来了杨明德府上,让下人不必跟着,独自往灵堂走去,果然见到了正一个人烧纸的谷鹏。
方书君见那人带着重孝跪着火光中,于是上前给杨明德上了一炷香。谷鹏抬头一看是方书君,立即行礼道:“世子!”
方书君看着杨明德的牌位没有回头,“我第一次见你时,你正被杨大将军……忠义侯羞辱,为何这时会要祭拜他?”
谷鹏继续烧纸道:“那是他心中有恨,我不怪他。”
方书君一直盯着那牌位,似乎想透过牌位看见后面的人,“忠义侯和杨夫人两人青梅竹马,原本就要成亲了,但当时各地起义,两人不幸因此走散了,此后忠义侯一边在寻找杨夫人,一边跟随先帝起义,再找回杨夫人时已是而立之年了,两人很快成亲,一年后有了一个儿子。”
谷鹏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似乎对对方知道这一切并不意外,只安静地听着方书君说着。
方书君也没有回头,“当时各地战乱,百姓流离失所,一天杨夫人捡到了一个婴儿,其父母为了保护这个婴儿都死了,婴儿一直哭闹,杨夫人心疼便将这婴儿一道带回了家,后来这个婴儿和忠义侯的孩子成了玩伴,两人从小就形影不离,直到后来杨夫人病逝,此后忠义侯便更疼爱这个和杨夫人唯一的血脉。”
方书君回过头,“原本这个孩子像忠义侯一般强壮,和那从小捡来的玩伴更是好得像亲兄弟,谁知这个孩子竟在十几年后也跟着杨夫人去了,从此忠义侯孤身一人活到了如今。”
谷鹏这时抬起头,“世子昨晚来找我,就是为了这个吧?”
方书君一笑,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接着说道:“忠义侯一家对那捡来的婴儿确实不错,那人的孩子还是忠义侯亲自带大,像自己的孙儿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