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点绛唇(147)

作者: 一个黄花菜 阅读记录

方景渝心疼地看着阿月,“江夫人真是心地善良。”

阿月则是将头低着点了点头。

一旁不远处的沈安宁将包裹中的《本草经》取出,递给了叶云舒,“叶姑娘,之前查抄杞国奸细的落脚点时,我看到了这本《本草经》,淑妃娘娘和九殿下是中毒所致,想必叶姑娘已经将我们姜国的大部分毒和解药都看过了,我想若我们姜国没有,会不会是其他地方来的,我见这本《本草经》记录了杞国的各种奇花异草,想必对你有些帮助。”

叶云舒接过了书,“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沈安宁想了想,又问道:“淑妃娘娘和……九殿下的毒如何了?”

叶云舒叹了口气,“淑妃娘娘中毒的日子比较久,又加上当时试了很久才找到压制的方法,所以身体要比九殿下差很多,如今……只怕找出了解毒之法,她的身体恐怕也难以支撑了,九殿下倒是比淑妃娘娘好一些,只是还是得尽快找出解毒的办法。”

沈安宁沉默了片刻,随后道了声谢,便准备离开,忽然又想起了什么,回头道:“上次阿洵给我的信中有一封是给你的,我放在了《本草经》中。”

叶云舒一愣,随即笑着道了声:“多谢!”

沈安宁看了她一眼,随后一边转身离开,一边唤了一声不远处的阿月。

阿月听见沈安宁的声音便急忙应了声,回头看了一眼方景渝后就小跑向沈安宁,正要上马车时又忍不住看了一眼还在原地的方景渝。

沈安宁见状,瞟了一眼方景渝后,放下了车帘,马车就开始往镇北侯府去了。

叶云舒看着沈安宁的马车离开后,正准备离开就见一旁的方景渝还站在原地看着沈府马车离开的方向,叶云舒向他施了一礼后就离开了。

叶云舒一路来到了酒楼,在一间客房前敲了几声,等了片刻没有听见声音,又敲了几声,唤道:“师父!是我!”

客房内还是没有声响,叶云舒等了片刻,一边推门一边问道:“师父?”

叶云舒进了客房后见客房内空无一人,心中疑惑,又想起上次在宫中见到的冯固,那人正是自己在师父门前见到的男子,听闻他今日行刑,难道师父去刑场了?

叶云舒离开了酒楼,一路往刑场赶去。

此时的刑场已经挤满的来看砍头的人,人们纷纷议论着跪在台上冯固,而正被议论的冯固却一直低着头等着最后的处决。

人群中一个裹着斗篷,帽子下露出了几缕白发的男子却一直目不转睛的盯着冯固,一直低着头的冯固似乎察觉了他的目光,忽然缓缓抬起头来看向他。

行刑的时辰到了,监斩官看了看日头,下达了命令,侩子手立即开始动手,冯固最后的目光落在了那个披着斗篷的男子转身离开的背影上。

披着斗篷的男子脚步徐徐,不知走了多久后才在一处府门前停了下来,男子放下帽子,露出了一头白发,目光冷峻,抬头看向府门上的牌匾,上面楠木牌匾上写着齐府。

叶云舒到刑场时,冯固已被处斩,她四处寻了一遍并未看到师父的踪迹,等她回到酒楼时已是傍晚,推开门后见陶峰正立在窗旁看着夜色。

叶云舒急忙上前:“师父?你今日去哪了?”

陶峰没有回头道:“去送了一位故人!”

叶云舒看着陶峰的背影,许久后,她让小二送了些饭菜,随后坐了下来陪着陶峰吃了饭,之后才到自己房间,正要休息时见一旁放着今天沈安宁给的《本草经》,便拿了过来,翻了翻里面果然夹着一封信。

叶云舒将信拿了出来,见这两页信纸写得满满当当,字迹工整又遒劲有力,于是在灯火旁细细读了一遍。

第六十二章  押送

沈安宁回到镇北侯府时,江秋妤和孙雪燕已经在府中等侯多时了,许久未见,免不了一阵唠叨,待都交代清楚后,才得以抽身回到院中。

还未到院中就听见窗上的风铃声传来,沈安宁脚步一顿,随后踏进了院中。

阿月闻声开心道:“小姐!是你的风铃声!以前觉得它吵,现在感觉有好久没有听到了!忽然还有点想它了!”

沈安宁看了一眼窗上的风铃没有应声,一路回到了屋中,将东西都放下后,侍女们问起是否要梳洗,沈安宁才开口道:“不用了!你们都先下去吧!”

回头见阿月抱着包袱在一旁,“你也先回去休息吧!”

阿月看了看沈安宁,随后笑道:“好!小姐有事叫我!”

沈安宁点了点头,待众人出去后,沈安宁才在自己包裹中那只画囊拿了出来,将画放在桌上一展。

看着眼前的画,沈安宁心中有些难以理解的情绪,只是今日见到方景渝送给阿月的玉佩,心中渐渐清晰,好似明白了几分。

沈安宁正看着桌上的画发呆时,江秋妤带着晴云进了院子,见院子中没有人在,江秋妤便回头示意了一下。晴云会意便转身离开了,去了阿月房中闲聊。

江秋妤一人进了屋中,沈安宁机警地听见了脚步声,回头看去,见是江秋妤便一边唤了一声,一边上前将她扶了进来。

江秋妤笑着任她扶着坐下,看着桌上摊开的画,疑惑道:“这是哪来的画啊?”

“从外面随便拿来看看的。”沈安宁有些心虚的将画卷了起来,“阿娘,这么晚了你怎么过来了?”

江秋妤见状只是笑了笑,也不再多问,“你爹的家书可有看了?”

沈安宁替江秋妤倒了一杯水,“看了!阿爹说过年会回来!”

上一篇: 港城不会下雪 下一篇: 男皖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