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点绛唇(172)

作者: 一个黄花菜 阅读记录

此时的沈海正坐在一处安静的茶楼楼上,从窗往外看去,见楼下走来一位男子,男子看上去有些年纪了,只是走起路来还是健步如飞。

门外传来一些声响,随后门被沈海的侍卫打开,杜泉信步进来,“是我来迟了!还望镇北侯莫要怪罪!”

沈海起身道:“我也刚到,杜大人请坐!”

两人落座后,沈海给杜泉倒了一杯热茶,杜泉道了谢端起茶杯尝了一口,随后放下了茶杯笑道:“侯爷此时找我,是为了穆文钦一事还是谭家父子之事?”

沈海也喝了一口茶,道:“都有。”

杜泉道:“关于谭家父子之事,圣上已经派人跟着陈将军前去南州调查了,至于穆文钦一事,杞国使臣到京还需要些时日。”

沈海点头,随后将一封折子给了杜泉,杜泉拿起来细细的翻阅了一遍,随后道:“马?”

“我马上也要回平川了,这里是阿宁的想法,我觉得可行,但此事毕竟的朝廷的事,所以拿来给杜大人看看,若对和杞国时辰谈判一事有些帮助也是好的。”

杜泉道:“沈县主确实聪慧……”

沈海思忖道:“北边虽是停战,但杞国一直虎视眈眈,军队不容得挪动,所以一直以来为粮草让朝廷支出甚多一事烦忧,阿宁便想出了全兵皆农的法子。”

北边全兵皆农后的成果,他身为门下省侍中自然知晓,只是杜泉这才明白沈海今日找自己前来所为何事,朝廷这一年来的变局,连二十多年来从未找他问过政务的沈海也走了这一步,他自己也是父亲,自然明白沈海的心思,这是希望自己在洛京能关照沈安宁。

“侯爷的意思,我明白了!”

这一年发生了太多事,谭家父子的死更是让沈海担心被困在洛京的江秋妤母女,沈海轻叹了一声,“阿宁她还年幼,这一生还有很长的时间,回京之前我绕道去了趟遥崇,原本只是想向内兄打声招呼,万一发生了什么考虑不到的事,让他到时记得来将阿宁接去,也算是给阿宁一个去处,可谭将军父子一事,我想了许久,心中还是不安,特意前来求杜大人,若将来真的发生了什么,还望杜大人看着同朝为官多年,救下小女一命,沈海感激不尽!”

杜泉的父亲是前朝端州的一个地方官,因前朝暴政,各处起义,最先遭殃的就是地方官,那年他正考中探花,自己的家却被拆了,他也被殃及,是沈海救下了自己和寡母,又向先帝推荐杜泉,正好当时也是用人之际,杜泉也算的上是有些能力,到了方承尧这一朝也得到了重用。

杜泉急忙道:“若不是得侯爷相救,我早已没命了,哪里还能坐在这里?侯爷所说,我一定尽我所能!只是,我也同沈县主打过几次交道,只怕她未必会安心接受侯爷的安排。”

沈海轻叹了口气,杜泉看着沈海也叹了口气。

第七十三章  夜谈

还未过上元节,沈海就要离开洛京了,这日赵巳按照沈安宁宫宴上所说的火器画了几份草图,拿来与沈安宁看看,正好钱佰也在,三人便商量了一阵,最后定了两个手持的小件和一个需要架座的大件,赵巳一边卷起草图,一边笑道:“看着吧!用不了多久,我就给你造出来!”

说着收好了草图后,又道:“对了!你的青铜扇呢?我看看有没有需要修理的地方?”

沈安宁抽出了自己扇子递给他,“你的手艺我还不知道吗?怕是这辈子都用不着你修了!”

钱佰瞥了赵巳一眼道:“他只是想看看自己做得东西!”

赵巳笑道:“还是七妹了解我!”

钱佰神色有些异常,又很快恢复如初,以至于沈安宁和赵巳都没发现,赵巳拿着青铜扇看了看,又亮出了扇骨上的小刀,见它依旧锋利,得意的笑了笑,又打开了空白的扇面看了看,“只可惜我们竟没有个擅于绘画之人,不然绘上一副图或是写上一篇文章,真真是好看!”

钱佰不去看他了,转头看向沈安宁,“今日上朝,圣上下了旨意,方景泽成了尚书令,方景沛封了靳王,方景淮封了燕王,晋王、靳王和燕王已经开始筹备要去封地了!”

沈安宁眸中黯然,点了点头算是回应。

赵巳收了扇子道:“前朝有位皇帝就是当了尚书令后才登基的,此后尚书令一职在前朝一直是空着的,朝代更替,直到我朝也依旧是空悬着,如今圣上让方景泽当尚书令,这算是东宫之位已定了?”

钱佰看向沈安宁,平静道:“或许对你来说也算是件好事,这场东宫之争落下帷幕后,你说不定就能回平川了!”

沈安宁眉头微皱,心中觉着只怕未必如此,但钱佰等人就要离京了,沈安宁不想她们担心,便没有将心中所想说出。

赵巳和钱佰看向沈安宁,三人心中各有心思,这时吕管家和阿月带了几人端着饭菜前来,几人也没再谈论其他事。

今日上朝后,长乐坊来了很多客人,依旧是热闹非凡,其中不乏有进京赶考的书生,就在这片热闹中,有一处显得格外安静的房间,佩娘正弹着琵琶,有一人安静的坐在一旁听着,不时地喝上一杯,腰间的龙纹玉佩随着他抬手间不时的显露。

一曲毕,方景泽招了招手,佩娘起身放下琵琶,随后走近他,方景泽伸手一拉,佩娘便坐到了方景泽身上,“今日,父皇命我去尚书省领尚书令一职。”

佩娘平静的起身,在他对面坐下,给他倒了一杯酒,“恭喜魏王殿下!”

上一篇: 港城不会下雪 下一篇: 男皖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