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198)
孙雪燕坐下,“阿宁曾说过,若是能守住边境,百姓人人都能吃桂花糕,那便是她此生所求了!她让燕王送桂花糕来,定是想到了我会找阿武求助,现如今南州并不平稳,阿宁是让我不要去找他们。”
楚管家担忧道:“那我们如今该怎么办?”
孙雪燕眉头紧皱,心中忧虑着。
整日的奔波,让方景淮觉得有些冷,方景淮坐着马车一路往燕王府跑去,就在他不知多少次拉开帘子朝外看去时,意外见到了一辆十分朴素的马车,让他意外的倒不是马车的朴素,而是马车上的人。
方景淮见那辆马车停在街边,停在一男子面前,那男子穿戴得并不华贵,却不难看出价值不菲,那男子像是特意等在这,待那辆马车上的人掀开了帘子,两人相视一礼,随后便上了马车,马车很快离开。
方书君和杜桢?他们怎么到一处了?方景淮又想起沈安宁说起可以找杜泉……
回到王府后,方景淮急忙给张千写了一封信,只是这该怎么给他,方景淮思来想去,这时才恨自己并无可用之人,他思忖了许久,将信揣进了怀中,裹了一件较厚的外衫便出了府。
梁妈妈正端着茶水上来,却只见到了方景淮的背影,正要回过头时,见仲阳不知何时立在了身后,梁妈妈吓了一跳,还未开口,仲阳却是向她行了一礼就离开了。
方景淮一路到了杜府,杜泉听见方景淮前来拜访时,正和孙女杜煖讨论一篇文章,一听是燕王,心中十分疑惑,思量了片刻便来了前厅见方景淮。
方景淮一见杜泉,便放下了被他用来暖手的热茶,上前一礼道:“杜侍中!”
杜泉回了一礼,两人坐下后,杜泉瞟了一眼方景淮面前的茶,又给他添了一杯热茶,随后才问道:“燕王前来所为何事?”
方景淮看着眼前新添的热茶,思量了片刻,将怀中的扇子拿了出来把玩,“我是想来讨杜侍中一杯热茶。”
杜泉看着他手中的扇子,那把扇子看起来和寻常的扇子并无不同,只是扇面雪白,是一把空扇子。他虽常进宫教导皇子公主学问,但因这位燕王自小便身体羸弱,这些年来前来听学的次数屈指可数,可他也知道这位燕王画技虽比不上当年名动京城的贤妃,却也算得上是洛京城内数一数二的,今日拿着一把空扇子倒是十分意外。
方景淮见对方看着自己手中的扇子,便接道:“听闻当时沈县主便是用得一把扇子和穆文钦打成了平手。”
杜泉端着茶的手一顿,抬眼打量了方景淮一眼,道:“殿下何时对这些事也感兴趣了?”
方景淮严肃道:“我感不感兴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心为国之人死于自己人之手,那才是寒了边境数十万将士的心。”
杜泉抬头盯着方景淮,似乎想从他的脸上看出点什么,片刻后杜泉笑道:“是我眼拙了,这么多年竟未看出殿下有这般心思。”
随后又道:“殿下今日来找我,看来是为了沈家一事?”
方景淮见他已挑明,自己也相信沈安宁不会看错人,只是基于自己这么多年对这位侍中的了解,方景淮明白杜泉即使会帮沈家,也会在先保全自己的前提下,于是便开口道:“圣上已下了圣旨,派人前去捉拿镇北侯,陆正监也一同出京去接管平川军队,只是这回京之路漫漫,难保有人心怀不轨。”
杜泉眉头微皱,“殿下是想让我派人保护镇北侯?”
方景淮摇了摇头,“只需借个腿脚麻利的人给我便可!”
杜泉听后沉默了片刻才道:“殿下就要离京了,这个时候不应该紧闭府门吗?”
方景淮道:“离京之事不由己,那留京之事我自己决定,是不是也算为自己做主了一回?”
杜泉盯着方景淮看了看,道:“殿下要借之人我会安排,只是……”
杜泉话还未完,方景淮便道:“我今日不曾来过府上,也不曾见过杜侍中。”
杜泉点了点头,便端起了面前的茶喝了一口。
已是晌午,方景淮站在城门上,看着远处一人骑着马飞快地跑远,那是平川方向,方景淮觉得愈发的冷了,裹了裹外衫,盯着已经快要看不见身影的人。
此时的平川军营早已收到了消息,赵巳一把拍在椅子的扶手上,气愤道:“圣上这是什么意思?大哥为了百姓,为了姜国,驻守平川这么多年!怎么会通敌呢?”
钱佰拍了拍他的手臂,转身朝坐在大帐中的沈海道:“大哥,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误会?阿月怎么会是穆瞬的女儿?”
沈海看着手中的信,眉头紧紧皱起,一旁的李万道:“大哥是在担心大嫂和阿宁?”
沈海抬头道:“朝廷既然已经派人来了,一切等回了京再说,只是怕杞国又像二十年前一样,趁此机会再次来犯,我们要先安排好防守!”
赵巳虽十分愤懑,但平川布防是大事,便只得压下怒火,和沈海、李万等人一道讨论安排。
还未过一旬,朝廷派来的人就已经到了,跟着一道过来的还有朝廷派来接管平川军队的陆元黄,众人接了旨后,便要来拷沈海。
赵巳立即护到了沈海面前,陆元黄冷笑道:“怎么?你也要陪你主子一道回京?不过要我说,这件事你们一个个的定是脱不了干系的!你现在护着他,就不怕他一回京便抖露出你来?”
赵巳气得挥起拳头就要上前,陆元黄吓得急忙躲到了前来宣旨的老公公身后,沈海拉住了赵巳,并上前走来朝宣旨的老公公行了一礼,“我跟公公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