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云水游鱼(54)

作者: 春阴垂野 阅读记录

“你学学向渔,考这么高的分数,光宗耀祖!品行也好,不像你,稍微有点成绩就嘻嘻哈哈,蹦蹦跳跳!”

向渔麻了,对旁边的女生歉意一笑。

这种夸奖,大可不必。

应鸣生远远地看着向渔。

她被众星拱月般围在中间,却一点也不见骄傲,谦逊又乖巧地应和着大家。

他知道,向渔肯定会在某个角落为自己庆贺。

她取得那样好的成绩,他本该开心的,可是却止不住地焦灼起来。

这分数就像王母娘娘的簪子,在他们之间划开了一道深深的银河。

他与她的差距变得更大,也更直观。

向渔无疑是前途无量的。

而他,前路未明。

-

随着时间流逝,向家门前客流量减少,对向渔的关注也渐渐降下热度。

向渔悄悄松了口气。

同时,她也将启程去南榕度过暑假。

走之前收拾行李时,她翻到了高考前应鸣生送的那个福袋。她恍然般想到,说不定高考的几场考试里,文殊菩萨还真的帮了忙。

她想对应鸣生说声谢谢,顺便跟他道个别。

告诉他,她会去南榕上大学。

她特意路过了应鸣生的家,却没有见到他。后来听樊阳说,应鸣生前几天就出门去闯荡社会了。

应鸣生不告而别了。

向渔握着红色福袋,有些怔愣。

第二十八章

几经周折,应鸣生终于在北阳落脚。

住在郊区,一个小单间,价格却不低。

关于工作,他跑了很多地方,一次次递交熬夜写好的简历。投出的简历总是石沉大海,这期间,他做过洗碗工、也去工地搬过砖。

每天早上七点出门,晚上九点才回。

有时候他会经过北阳大学和华芒大学,尽管他刻意低头,脚却丈量出学校的面积。

绕行一圈约莫需1小时。在寸土寸金的北阳市,两所大学拥有着如此大的规模,可见其雄厚实力。

不经意间与里面的学生擦肩而过,那种属于青年的朝气和意气风发便扑面而来。

应鸣生感觉像遇见了另一个世界的人。他愈发沉默,尽可能地避开两所学校,出去得更早,回来得更晚。

七月底,他勉强找到一份非体力的工作。在一家工作室做设计助理,工资微薄,仅3千。

老板开诚布公地说过,他没文凭没经验,在北阳找工作寸步难行。如若不是应鸣生的审美很敏锐,压根不会应聘他。

应鸣生认这个理,却依然不服气。距离向渔开学只有一个多月,他需要一份相对体面的工作暂时稳定下来。

先将就着,他想,大城市里机会多,会有其他出路的。

入职的当天,应鸣生晚上十点才到家。他倒在沙发上摁了摁太阳穴,狭小的空间里静静的。

他没有食欲,顺手拿出了手机,如往常一般打开企鹅号。消息栏里没有一个红点。

他点到动态,看到熟悉的头像,僵了一天的唇角勾了勾。

她晒出了录取通知书。

看清上面的学校名称后,应鸣生瞬间坐直。

她去了南榕大学?

怎么会?

他放下手机,搓了把脸,又认真看了一遍。

确认没错。

她去了南榕大学。

南榕跟北阳一南一北,相隔千里。

应鸣生仰头,低矮的天花板上吊着一盏白炽灯,不算亮,直视也不会刺眼。

他隐隐有些崩溃。

向渔选了南榕大学的王牌专业——金融学。一直以来,来南榕上学都是她的心愿。况且,南榕大学排名是比北阳和华芒低了些,但金融学可是全国第一。

她并不亏。

进入大学之后,更加坚定了这个选择。

学校氛围超级好,老师们很厉害,向渔感觉这辈子能认识到的顶尖人才恐怕就是大学老师了。

也接触到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尽管价值观念和地域不同,相处起来也十分和谐。社团活动很丰富,向渔加了三四个,认识了各个专业的人,每天忙得团团转。

周末,她还会乘车去父母的出租屋,跟爸爸妈妈分享在学校的趣事。

这样的生活,向渔很满意,分享动态的频率也大幅度提高。

校园里摊着肚皮的猫、雨后草坪里的蘑菇、本地人带去吃的地道美食、多样的社团活动……等等一切,填了空间的内容。

她会收到很多点赞和评论,大学、高中、初中的同学都有。唐晓雪和胥雁次次都冲在最前面,每当跟她俩互动完,向渔就会看一眼点赞人群里的应鸣生。

他总是默默地点赞,从不留言。

向渔有时打开对话框,可面对空白聊天框,相对无言。最后只好退出,转身投入自己的生活。

*

应鸣生在那家工作室干了几个月,又换了家公司。工作内容相差无几,负责封面设计。老板很大方,他也有真的学到东西。

不过北阳并不是他的归宿,他打算离职。

提交辞呈后,上司把他叫到办公室谈心。

“小应啊,辞职的理由是什么呢?待遇这方面没问题吧?”

“没记错的话,你上个月工资还是挺不错的,”上司说,“不但我们公司,就是整个行业,你大概也是头一个没上过大学就能拿到那个数。”

平心而论,开的工资的确不错。但见识了繁华,应鸣生深知那点钱成不了事。他得抓住机会,去做自己的事业。

他也不绕圈子:“我打算南下去做点小生意。”

经商应该是合法且来钱较快的一条路。这几年网络发达,应鸣生注意到线上购物的人越来越多。他盯上了做网店这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