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云水游鱼(94)

作者: 春阴垂野 阅读记录

应鸣生看着她,欲言又止。

他根本不愿回,想留下来。向渔哪能不清楚他的意思,扁着嘴道:“你说了你会乖的。”

应鸣生当然拗不过向渔。虽然人是她“赶”走的,但送人时使劲憋眼泪的也是她。

她抱着他碎碎念,“多和我家走动,节假日买点礼物啥的。最开始他们肯定不收,你别放弃,坚持多去。时间长了,他们会看到你的好的。”

向渔帮他拿到了入场券,可要让家里完全接受,还有很多需要应鸣生自己去证明。

他用力嗅着她发间的清香,声音消沉,“好,我会努力的,也会乖的。”

“所以,”他闭眼,右手轻微颤抖起来,“遇到很优秀的人……”

那所学校有一块名人荣誉榜,随便指一个都是世界级名人。向渔成为了他们的校友,也将在这里认识更多青年才俊。

情感内敛话又少的人如今坦诚又忐忑地要承诺,向渔知道这有多珍贵,她封住他的唇。

吻毕,手指摩挲着他的唇,看进他眼眸里,“我永远只看你。”

*

应鸣生又化作无情的工作机器。不光打磨技术,也钻研扩充知识面。纹身不仅是一个图案,也承载了顾客的个人表达。理解不到位,扎出的刺青是空泛壳子,总会差点东西。

书籍展览写生,都是提升的途径。近几个月上机少了,质量却明显上升了一个等级。

向渔这边则是一字经——忙。

即便相关外语考试拿了高分,授课也是不能完全听懂的。为了练口语听力,去买咖啡都要和服务员扯一段对话练习。

国外跟国内教学方式不大同,她要适应更主动地反复接触专业内容,消化再提出思考和导师深入探讨。读不完的文献,本来就深奥又非母语,时常在深夜抓狂。

金融需要建立友好的圈子,积攒人脉资源。这需要有效社交,而减少无效社交的前提是——行动、筛选。

留学时限不长,她还得抓紧找实习,简直快化身八爪鱼了。苦闷时常有,而应鸣生就是良方。

譬如眼下,eassy截止时间迫在眉睫,向渔焦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心情又躁,键盘删删减减。

应鸣生那边是凌晨,打过去的视频还是秒接。他脸上有些困倦,哑着声说,“我去洗把脸。”

向渔轻轻地说,“不用啦,我就是想看看你,你把手机放枕边就好。”

应鸣生还是起床了,拿过板子作图。奇怪的很,看着他平静侧脸,她心也静下来,投入写作。

跨国非但没使他们生疏,向渔甚至感觉,对应鸣生更依赖了,情绪上的。她打包好文件提交给教授,“你画好了吗?”

应鸣生把数位板转过去给她看,“还没。”

向渔理解,“你们搞艺术的,更需要灵感。”

应鸣生不可置否,他自知远称不上艺术家。

“啊,我的猫猫!”

向渔眼尖看到另一边枕头上的玩偶猫。她出来还打算带着的,空间小就没拿。

完成作业后,她格外放松。脑子一抽,她对着镜头伸出爪子,像要隔空触碰,还夹着声音问:“猫猫想我没呀?”

“想。”

众所周知,玩偶是不能说话的。对上应鸣生纯黑眼瞳,眸底的思念撞到她心坎上。

“我也想你了,”向渔尾音亲昵,“应猫猫。”

不像其他情侣,各种腻歪称呼随手拈来。向渔喊他一般都直呼姓名,给应鸣生取昵称还是头一次。

应鸣生垂下眼没出声,高挺眉弓搭配干净单眼皮,冷冷淡淡的。压平的唇线却暴露出他的不平静。

越品越觉得像猫,向渔喊上瘾了,“喂,应猫猫在吗?”

“猫猫?应猫猫?”

应鸣生还是承认了这个称号,忍着羞耻回:“嗯。”

闹了一会儿,向渔瞟到桌面日历,“快中秋了,你来这边陪我好不好?”

应鸣生求之不得,又考虑得周到,“那你缺什么需要我从国内带过去的吗?”

在外漂泊,乡味是那一剂乡愁。何况向渔都没敢说,她都瞎对付着吃,一天一顿干巴面包是常有的。

她点名要妈妈亲做的下饭酱和腌制小菜。收到指示,应鸣生第二天便买好中秋礼品,上门拜访向父向母。

其实他来过很多次,向父向母都找借口推脱不见。他回国带的礼物都没送出去。

碰壁了他也不气馁,转向附近超市,运气好就会碰到向妈妈买菜。买了重物,他帮着提上楼。

但大多数都止步于门外,这次沾了向渔的光,他们不仅让他进了门,还收了礼物。

过几天,向渔发了朋友圈。

【幸福~】

配图有飘洋过海的酱菜和现烤月饼,以及冷冻室的饺子馄饨。

于是,应鸣生回来便发现,他刷脸容易多了。时不时买点水果糕点去,顺手修理坏掉的家电,解决手机连不上网的故障。

只是两位长辈态度依旧不冷不热,至今还没有被留下吃过一顿饭。又一次被送出门,应鸣生背过身走向电梯,神色显出些诅丧。

电梯数字往上跳动,他思考着如何进一步增加好感度。兜里的手机震动,看到向渔的头像,他下意识牵动笑弧,下一秒狠狠皱眉。

“怎么了?”

他边问边推开消防通道的门,连追出来的向妈妈都没注意到。

“哎,这孩子,落下东西了都不知道。”

向母跟着进去。

空旷的楼梯间回音大,向渔哭声穿透听筒。她边哭边说,情绪发泄得很彻底,甚至有几句脏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