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和岛屿(28)
没想到,闻与生这次的态度如此决绝。
两人虽不是第一次因为生意上的事而发生争吵,却是第一次提到了“离婚”。
“你妈妈想创业。”
闻与生将烟掐灭在烟灰缸里,抿了口茶清嗓:“去杭城做服饰类的电商,你什么想法?如今你也成年了,可以适当发表一下你的看法。爸爸呢,是觉得你妈这样做太过折腾,家里现在也不是刚创业那会,公司发展稳定,前途一片光明。她辛苦了那么些年,可以停下来享受生活了。”
谁也不知道,闻溪在听见那句“你妈妈想创业”的时候,心头大石猛地往下坠的心情。藏在桌子底下的手把裤腿都攥出折痕了,这会只是机械地重复着捋平的动作。
还好,还好和想的不一样——
“我和你妈想离婚。”
闻溪松了口气,在此之前,这几个字已经来回在她脑海里徘徊了无数遍了。
可接下来她又开始担心,因为在闻与生说出这段话时,徐朝阳的表情明显是不耐烦跟着急。
妈妈似乎听腻了这些冠冕堂皇的说法,似乎也很讨厌那句“是为了她好”。
闻溪本能地打断闻与生的话,正巧服务生敲门来上菜,包厢里的气氛短暂陷入沉默。
闻与生又想点根新的烟,但看到闻溪盯着他手上的动作,犹豫了数秒还是放下打火机。
“爸爸,我给你盛汤,喝汤就别抽烟了。”
“嗯。”
等服务生离开,闻溪看向徐朝阳:“妈妈,这生意在港城做不了吗?”
“区域政策不一样,杭城有政策扶持,而且电商环境已有雏形,高效的仓储和配送网络覆盖全国,光这一点,就是港城比不上的。”
徐朝阳有这个想法,自然也是做足了功课。
“我也不是说要定居在杭城那,公司经营稳定下来,我不也是随时可以回去吗?家庭妇女这条路从一开始就不适合我。”
爸爸在港城,妈妈想去杭城,而她自己呢,答应了顾屿珩要考北城的学校。
一家三口都不在一个地方,闻溪很难想象未来的日子,是不是只有寒暑假或者过年过节才能聚在一起,像现在这样吃顿团圆饭。
她垂下眸思考片刻,做出回答——
“我尊重妈妈的选择。”
餐巾纸都卷成花了,闻溪重新看向徐朝阳,抛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已经十八岁了,可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至于妈妈,她也有自己的人生,在是妻子、妈妈的身份之前,她也是她自己。”
“小溪……”
徐朝阳惊讶于闻溪的这句话,情绪复杂的同时觉得又惊又喜。
惊于女儿的成长,喜于女儿的理解。
闻溪:“爸爸,你要实在担心或者心疼妈妈,也可以多去杭城看她。”
闻与生仿若没听到:“我反正是不同意,她要是非要去,那就去吧。”
徐朝阳也倔强,半点不认输:“我还真就非去不可了。”
闻溪扁着嘴,故作不开心:“爸妈……”
意识到今天这餐饭是给女儿庆生和庆祝高考结束办的,徐朝阳收敛情绪,一边转动桌台,把闻溪爱吃的菜移到她面前,一边问起志愿填报。
“算了算了,说点别的,考完试了,你对学校和专业怎么看?”
“我想读商科。”
商人家庭里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接触的都是经济、产业、投资相关,闻溪也不例外。
她没有特别喜欢的兴趣爱好,唯独对投资,会花心思研究。
“具体什么专业,有想法了吗?”
闻与生问。
他本打算让闻溪学会计,女孩子学这个走到哪儿都不愁就业问题。将来也能在自家公司负责财务审计这块,稳定又体面。
“社会经济学或者金融与风险规划?这类的分数都比较高,我想等成绩出来再做筛选。”
“港大文科比较出名吧?想读商科的话,是不是考虑……”
“妈妈,我想去北城读书。”
闻溪打断了徐朝阳的话,今天这餐饭看起来,就像是个家庭坦白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规划,唯独不是凑在一起的。
“去北城?怎么突然想去北城啊?你从小在南方城市长大,未必会适应北方的气候,北城干燥还多雾霾,空气质量一般,再说了,也没有个亲戚朋友在那发展,你过去不是无依无靠?”
“我需要什么依靠啊妈妈,我是去读书的。”闻溪哭笑不得,“我只需要关心学校和学习氛围就行了。”
闻与生也有点惊讶:“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有去北城读书的念头的?之前也一直没听你说过。”
“您也没有问过我啊。”
闻溪这话倒也不是带着情绪,就是如实说罢了。
闻与生确实没有主动问过女儿对于未来专业、大学的规划,一句话,被堵得有点反应不过来。
这顿饭注定是以“不愉快”告终,闻与生被一个工作伙伴的电话叫走,中途离席。徐朝阳陪到闻溪吃饱,自己却没什么胃口,面前的汤都没喝完。
离开前闻溪又回头望了眼这个包厢里的布置,只觉得有些浪费了。
他们甚至都没来得及叫服务员帮忙拍一张全家福。
-
公布成绩那天,穗城下了一场很大的雨,连带着小区那片都断电了,没法儿上网查分。
好在有个短信渠道,输入准考证号和身份证后六位查询,就能收到考生成绩。
这方法还是祝冷打电话来告知的,她刚查到分,比一本录取线高了二十几分,对她来说算超常发挥,隔着听筒都能感受到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