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谁谁后,人人都爱她(212)
那是个两头通街的巷子,不算窄,能过马车,却十分安静。
她走进巷子里,的确都是居民宅院,并无铺面。
钱浅经过一扇半开的大门,里面传来嗒嗒的声音,让她更加好奇的是,院里竟然有着不少绿油油的植物。
她敲了敲门,无人回应。但看到院里摆的桌椅和长条板凳,猜测这大概就是宋十安说的那个,开在居民楼里的食铺,于是径自迈进去了。
小院不大,四四方方,头顶的天井上有木架子隔成的一个个小方格子,上面嵌着一块块玻璃。与昌王府的梅园有异曲同工之处,只是这玻璃每一块不过两个巴掌大小,成本便宜了不止一星半点。
院中烧着地龙,虽不像屋里那样暖,却足够将凛冽刺骨的寒意阻隔在门外了,加上院里有不少绿色植物,更为这萧条的冬季增添了一抹生机盎然之感。
钱浅也养过许多植物,能明显看出小院里植物的主人十分爱惜这些植物,打理得很不错。她心想,此地主人该是个很有意趣、很热爱生活的人,才会不把桌椅翻新,依旧用着老旧的长条凳,却舍得给植物搭玻璃顶,烧地龙。
正想着,嗒嗒的声音再次传来。
钱浅寻声看过去,却是一个头上已有不少白发的大伯,一手拄着拐,一手托着一个方型茶盘,上面迭放着几盘子不知是什么的东西。他有一条裤管下空空荡荡的,只露出一截木头,那嗒嗒声,便是那木头落地发出的声音。
钱浅淡然行礼:“打扰了,请问这里可是食铺?”
那位大伯上下打量了她一眼,说:“正是。姑娘是头一次来,想来不知道规矩。我这儿晌午才开饭,眼下尚早,姑娘能等?”
钱浅坐到长条板凳上,回道:“我不急。”
大伯又说:“我这儿可不能点菜。我做什么,客人吃什么。”
钱浅爽快答应:“没问题。”
大伯笑了笑,“那你随便坐,我去给你沏壶热茶。哦对,唤我老于就成!”
钱浅颔首,“多谢。”
老于虽拄拐,那拐却只起到辅助之用,所以走得并不慢。他进了一个房间,不久后,又单手托着个茶盘走出来,上面有一个茶壶,两个茶杯。
他一手拄拐,所以只能单手端着茶盘,行动并不是很方便。
但钱浅见他神色悠然自得,似乎享受其中,所以也没主动帮忙去接。
老于熟练地将茶盘一侧搭在桌边上,随即用胳膊一顶,茶盘便稳稳地放到了桌上。
钱浅有些奇怪,她只有一个人,老于为何会拿两个茶杯?却见老于直接给两个茶杯倒上了水,一杯端给她,自己拿着一杯坐到了她对面。
“尝尝看,这茶可是别人送的好货,平日我都舍不得喝。”老于语气十分熟络,倒像二人是相交已久的老友。
钱浅端起茶杯闻了下,小啜一口,“香气浓郁,色泽金黄澄澈,入口唇齿留香,果真好茶。据我所知,就算天福酒楼和望仙楼,也不会拿这等好茶去随便招待客人。于伯是觉得,我付得起这个价钱?”
老于哈哈一笑,“放心,这一壶是我请你喝的,不要钱。”
钱浅不解地问:“为何?”
老于笑吟吟地说:“因为我喜欢你呗!”
若平日一个年逾半白的人对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姑娘说喜欢,一般人肯定会觉得他是个色胚。但钱浅没在老于的眼中看出一丝色欲,只有坦荡的欣赏,于是再次不解地问:“为何喜欢我?”
老于道:“因为你看到我的第一眼,既没有因我身有残疾而露出惊讶和嫌恶的神色,也没有看我少了条腿就跑上来帮我。”
钱浅解释道:“因为你没有开口让我帮你。”
老于笑着说:“这便是理由了。你不觉得我身患残疾就需要同情、怜悯,也不觉得我弱小,处处需要别人的帮扶。你以寻常心看待我。”
“这,很少见吗?”钱浅没有想到理由就这么简单。
老于认真地说:“很少见。嘲笑我残疾的人不少,但同情我、怜悯我的人更多。还有的人怕别人觉得他冷漠,只能硬着头皮来问我需不需要帮忙。”
钱浅无奈地说:“幸好我心大,不然只会觉得你在暗戳戳讽刺我冷漠。”
“哈哈哈……”老于又是一阵爽朗的笑声,说:“我只想被当做寻常人对待。若我有需要,自会主动开口请求帮助的。”
“那就好,我也觉得你不需要帮忙。”钱浅端起茶杯品茶。
老于却戏谑道:“原本是不需要的,但现在需要了。”
钱浅心说还真不客气啊!
老于也不等她答应,便自顾自说道:“我见姑娘进来时看了这诸多植物许久,不知姑娘懂不懂打理植物?”
钱浅点头,“恰好略懂几分。”
老于高兴地站起身,“那就请姑娘帮忙给我这堆宝贝们穿件衣服、保保暖。”他指着门后的一摞旧棉花说:“就是那些,给它们裹上,就能平安过冬了。我去给你做饭!”
钱浅也不推脱,解下棉披风,撸起袖子就去抱棉花。
老于走到屋门口突然回头问:“唉,小姑娘,你叫什么?”
钱浅想了下,回道:“逍遥。”
老于再次笑得开怀,“逍遥,真是好名字!哈哈哈……”
*
钱浅到京都城后就没再养植物了。许久不做,手艺都略显生疏了,包好两颗植物才找回手感,之后越发熟练。
“你还真是让人惊讶,这世上还有什么是你不会的?”
有些熟悉的女子声音在身后响起,钱浅一时没想起来是谁,回头去看,竟是宁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