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大学生回村搞建设(118)
等来了富华村,喝了几杯酒,听别人把张日升的表妹也就是他老板夸得天花乱坠,知道人家这几年做的事样样能赚到钱,心里就更踏实多了。
陈霖和陈明生、陈明理这三个被伯母、婶婶们打趣的“砖石王老五”,给了红包就快速跑了。
陈霖和陈明生每人借了一万五给陈明理,他和李万年都在学校外面买了个店铺,每个月要还的房贷不少,照他说的,暂时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我再熬一熬,明年有分红了我的好日子就来了。”他现在有房有店铺,过得特别满足。
“以前没钱不想结婚,怕人家跟着我过苦日子。现在手里有点产业了,还是不想结婚,我就寻思着我自己就能过好日子,干嘛要凑合找个人过日子啊,你们说是不是?”
陈霖哈哈笑,直叹他思想前卫。
陈明生瞥了陈霖一眼,莫名想到那个叫“周云旗”的,寄信地址从海市变成了京城,已经连着好几次都是那个地址了,他都不敢问陈霖。一叹气,就拍了下陈明理的脑袋。
陈明理左看看右看看,觉得这两人好像有什么小秘密。
——
过了年,医院的医生也都回来上班了,陈霖半哄半骗地带着阿公阿婆去二医院做全身检查,自己也给检查一遍。
“你看我们这几年都没有生病,比你身体还好,浪费钱检查做什么?”“这个检查不便宜吧?我看里面的机器……”
“不贵的,哎呀,都交了钱了,人家医院也不给退。”“来都来了,你们就去都检查看看,生病拖久了就成大病了,花的钱更多。”
老人家就是这样,他们总是想在方方面面省钱,觉得这个没必要,那个浪费钱。陈霖可不管,把人带过来怎么都得检查看看。
下午去拿结果,没有什么大病,但是上了年纪小病还是有的,医生给开了药,又说了些需要改正的饮食习惯,陈霖都认真地记下。
旁边坐着等的阿公阿婆拘谨又认真,在医生面前他们不敢多说,一出医院就说下次不来了。陈霖也点头答应了,等到下一次……下一次她还是要把人带过来的。
——
富华村今年很热闹,先是多了几个外出打工的人留了下来,仙人山两边山脚下的地终于被人记起,收拾出来后忙碌个不停。
小盘江村委的条件得天独厚,常书记上交未来三年的规划报告,就组织起今年要种植红心火龙果的人来到富华村,这里有陈霖从北市请来的技术员,额外抽出一天时间给这些人开了学习分享会。
陈霖看着屋子里的十几人,他们都是一个种植点就安排2到3人来学习,再看到交上来的名单,只有五个村决定今年要种植红心火龙果,有一个村是分成了两派,成了两个种植点。
她帮忙联系樊姐购买枝条回来,还帮忙给他们联系北市的技术员,前两年的技术、管理经验以及要出的成本写得清清楚楚,但凡心里有点数,都该知道这是能赚到钱的项目。小盘江村委十几条村,如今参与进来就只有个零头。而且参与进来的这五个种植点,最多的也就种植了二十亩。
饭都喂到嘴边了,自己都扶不住碗筷,她也是没办法了。
常书记比她更头疼,他们村委干部兴冲冲地和大家分享这个项目,怕村长回去说不清楚,他们甚至过年期间的晚上去村里开会做宣传,感兴趣的人很多,说到交钱就歇了心思。
“再过两年,他们就知道值不值得了。”常书记也只能扼腕叹息。
陈霖不说话了,两年后她就要种新的水果了,到时候她和富华村种出了猕猴桃,其他人又再过两年才跟着种吗?
不在其位不知其难,陈霖发现常书记过个年的功夫,鬓角都冒了不少白发。
算了,自己的事情也不少,哪有那么多时间操心别人。
今年又种上了二十亩地,中间有半亩地还种着她的毛粉番茄。今年她说继续种,都不需要她说什么歪理,去年吃了一个夏天的明生哥、表舅和二堂伯不再吱声反对。
毛粉番茄确实比市面上改进后的番茄品种好吃。
她继续请了宋庆元每月来富华村半个月,樊迎春给她打电话,恭喜她第二年就出了成果,第三年就开始扩大了规模。陈霖投桃报李,说了明年要种植猕猴桃,可以分出一部分种子给她。
樊迎春欣然应下。当时和陈霖做买卖真是太值得了。
——
三月中,从北市购买的红心火龙果枝条先送到了富华村,接着就是两个技术员跟着车去了其他村。
已经拿到驾驶证的张日升现在还在运输公司跟着跑货车学习,所以他们要买的货车现在也还没有影子,每个月领工资在在外面学习,张日升都要不好意思了,但陈霖坚持,不敢让他没经验就出车。
杨七叔和杨柳树全程跟着表舅和二堂伯学怎么处理枝条、栽种等,张云开和陈明平虽然是跑业务的,但不在结果期,他们也得来地里帮忙。陈霖请来的宋庆元则是去了富华村那块集体地做技术指导。
那边种植完,这边就要开始新一年的人工授粉。总之,时间一天天地过,人也一天天地忙。
多了四个帮手,陈霖和陈明生也不见得多轻松。俩人商量了几次,还是决定先不请和平叔来给他们当会计,账本如今还是在陈霖的手里管着。
他们经常往外跑,陈霖是去省城找齐修平和陶元,了解现在他们培育品种的情况,再看看省农科院有没有好的品种可以带回去。或是去找杜佳欢和徐清友,跟着他们去认识电视台或是其他报社的朋友。从省城回来,再去市里日报社找周莎莎,偶尔去市电视台晃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