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大学生回村搞建设(126)
“明年要把剩下的地种猕猴桃,省农科院那要付十万,还要请专门的技术员,再请四个工人......账户上要留五十万作为明年的开销。捐钱不能年年都捐,等明年村集体有钱了再说。剩下的一百万分了吧。”
“也好。”
有了市日报社的家属和姑公姑婆表叔表婶在银行、邮政局的宣传,富华村的名字正在往外慢慢扩散。从七月份开始到十二月,每个月都有人来富华村旅游,村里召开村民大会后讨论决定,等到明年的火龙果卖出去账上有钱了,就把村头那块空地给规划起来,用来建酒店或者建商铺。
陈霖想开个奶茶店,现在省城流行起了喝奶茶,她觉得她开个奶茶店还能就地取材开发水果茶。而陈明生想开家酒店,准备搞个特色酒店。
陈霖给陈明理传达了村大会的会议内容,他就急哄哄地回来说要开个卡拉OK,但被陈光山给骂了个狗血淋头,总之不准在村里开什么嘈杂杂的酒吧、卡拉OK、游戏厅之类的。
不过现在只是规划,那块空地是宅基地,得转成商业用地才行,其实大家更想在自家开店,把前院利用起来就够了。
“我打算去市里买个铺面,钱在银行里好像都不值钱。”
兴市近两年开始涨工资,终于有了个“市级”样。钱涨了,但物价也跟着涨,把钱存银行里吃利息,都比不上购置房产实在,起码房子现在是在往上涨的。
陈霖也道:“我也打算去市里买个商铺,买了就租出去,这回我就不贷款了,现在手里没花钱的地方,存款也够。”
而陈明生在犹豫,毕竟他还想着盘块地下来建酒店,怕买了商铺就不够用了。
“你也可以先买商铺,到时候拿商铺抵押出去贷款建酒店啊。”村里的旅游业没火热起来,这里的酒店就是乡下好一点的房子,哪有市里的商铺值钱?
“先看市里的商铺多少钱能拿下吧,咱们小区外面的那一排不错,可惜了,现在想买都买不到。”好的商铺还没放出来就被人内定抢完了。
理清了账本,陈霖把今年的额外奖金拿了出来。开了一次小会,把奖金发下去,他们这一年就算是圆满落幕了。
至于地里还有最后一茬火龙果,量不多,都是留着自己人吃的。
在1999年结束前,陈霖和陈明生都带着家人去了市区的房子。
两家一起办的新家酒,家里的货车来回接送,请全村到市里的一个大饭店摆上二十桌。
通风半年,后面陆续添加了家具、厨具和日用品,新房子已经完全能入住,只是他们忙到现在才空闲下来,就打算今年的新春在新家过,他们就是先过来暖暖房添人气的。
家里原来是四房两卫的格局,陈霖让装修公司给改成了四房三卫,其中一间卧室被挪了一截给阿公阿婆的房间里配上卫生间,那间卧室小了很多,就改成了储物间。
姑婆一家过来家里吃饭,陈霖听阿婆在厨房里和姑婆唠叨:“我们在还好,我们不在都不知道她要怎么吃饭,她说那就请个阿姨来做饭,你说......”
姑婆就劝她:“霖霖心疼你呢,她工作忙,又不能天天在家做饭。她现在能赚钱了,你该享福就享福,家里有个保姆做事情,你还能落得清闲,有什么不好?”
陈霖没继续往下听,而是趁阿婆没注意,找姑婆问有没有人愿意去村里帮忙的。
让阿公阿婆时不时来一次市里玩还成,但让他们常住肯定不愿意,说在这大笼子里能把人憋出病来,还是接地气住村里的农家小院好。
“在市里还好找,去村里人家不一定愿意。我先帮你打听打听,有什么要求你和我说说。”
“做事细心,爱干净,做饭好吃,最好是懂怎么照顾老人的。”陈霖补充道:“阿公阿婆现在身体还好,也用不着怎么照顾,但家里有个人帮看着比较放心,我也不了解市里请住家保姆是多少钱,姑婆你帮我了解看看。”
“行,我回去了找人给你打听去。”
——
玫瑰园旁边的商业广场初具规模,里面的商铺还没开始招商,但小区外和小区马路对面的店铺都很热闹,一年过去,这里的入住率已经很高了,小区下面的花园到处是人。
对门的陈光山和李红梅住了几天就觉得没劲了,他们几乎把兴市逛了一遍,还去峰区旅游了,但他们嫌住市里烦。
倒不是因为住市里买什么都得出到小区外,而是陈明发两口子经常带孩子过来。这孩子好几个月大了,之前李红梅说要去给他们带孩子,他们没要,而是让孩子外婆来带。现在不知道这两口子抽什么疯,竟然控诉起李红梅当奶奶的不帮忙带孩子。
糟心玩意。
陈霖一看,新家住了,市区逛了,体检也做了,就叫上陈明生一家回富华村去了。
回来一躺在后院的躺椅上晒太阳,陈霖开始认同阿公“房子接地气才舒服”的说法。
姑婆那还没找到合适的保姆人选,陈霖和陈明生就先买到了商铺,多亏了二表叔牵线帮忙介绍的,都是在老市区。陈明生买了个上下两层的,花了三十万。陈霖则是买了邻着的两个单层的门面,面积要大一些,花了三十五万。
过户好之后,他们就把商铺门面贴上招租广告。
分到的五十万就这么去了大半,陈霖银行里还有二十三万的存款,她还看上了一个门面,但价格谈不拢,于是就把钱给省了下来。
今年过年,他俩十分低调,不打算多买一辆车,也没和别人说在市里买了商铺门面。别人一问,就说明年要种五十亩的猕猴桃。这对他们来说又是个新水果,而且起码得三年才能结果,相对于红心火龙果来说,收益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