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大学生回村搞建设(138)
在王子君羞愤的目光下,陈援朝识趣地没再继续说下去。
当时他们听到这个消息都很不屑,村里种果树分红能分多少?他们才不会为了那点钱把城市户口转成农村户口。
“算了,就算有分红,全村分一分,每人也分不到多少。”
陈援朝忙不迭地点头附和,“是啊,一年分个几百块,没必要惦记这点小钱。”
说是这么说,王子君还是改了最开始的想法,决定暑假时她也要回去一趟看看。
第071章
一晃眼就到了五月份, 已经租出去的十间店铺都已经装修完毕,现在各家都已经把东西给摆上,有一半都开始试营业了。
富华村的人现在最喜欢凑堆的地方不再是老村那头的小卖部, 而是四十八米街这儿。她阿公阿婆每天吃了早饭就带着阿福出门,一路走出去, 就一路喊他们的老伙伴们,七、八个老头老太太乐呵呵地结伴从老村走到村头。他们也不讨人嫌地去人店里占位置, 转一圈就回到晒场那,坐大石块上唠嗑。
几家店里有桌椅的,都招呼他们去店里坐着, 老头老太太还挺倔, 说就爱在外面坐着。
陈光山找村干部一合计,就找陈霖大堂伯帮忙,在晒场搭了个凉亭,摆上桌椅,让他们想待多久待多久。
一排过去, 唯一还没能开门营业的就是陈明生的酒店,里面倒是装修得七七八八了,各种家具、电器也陆续进场,他在村里招了三个人做清洁工,还在村委招了两个年轻人做前台, 酒店房间都开门开窗通风,等到暑假也就散得差不多了。
陈霖的奶茶店试营业已经三天了, 在村里的小孩就没有没喝过奶茶的, 两手捧着杯子, 就着吸管吨吨吨。
最便宜的两块钱一杯,加料多的烧仙草五块钱一杯, 天天喝不可能,但攒攒零钱再跟家里撒撒娇,一个星期喝一杯还是可以的。
富华村的小孩最近过得可太幸福了,村里开了一条街,有大超市、奶茶店、面包店、小吃店......谁下午上学带上一杯奶茶,能把全班的目光都给吸引过去。
壮壮和明明连着两天都带奶茶和面包来学校,所以他们目前是小盘江小学“最有钱”的崽,奶茶店是他们小姑开的,面包店是他们五公和五婆开的,明明爸爸的小卖部还变成了大超市!
在学校里不仅被同学问在哪里买奶茶面包,还会被老师拉住问,他们就把书包里的宣传单给拿了出来,上面列了十几家店,最醒目的位置写了:五月六日正式开业,购物最低八折!
富华村的学生每人给同学发一些宣传单,整个小学的学生都知道了富华村开了条街的消息。
离得近的学生第二天下午放学就带着钱来了,看到一个“富华村”的木牌,沿着村道进去,经过好几户屋子,到路拐角,顺着拐角处的木牌指示往左边走,到了一个大晒场上,然后就看到了晒场对面的大木牌——四十八米街。
六个学生捏紧手里的钱,快跑几步到街道上,发现这里路上铺的是石子,右手边就是一家家的店,门面上方都挂着店名。
纪念品店里各种小挂饰、小摆件一排排的,琳琅满目,看得小姑娘眼花缭乱,要不是同伴催促,脚步都要挪不开了。
路过张二饭店,被菜香勾得差点走不动道,身后的富华小吃店不知道炸什么伴随着滋滋滋的声音迸发出来一阵炸肉香味。忍住口水,再继续往前,看到了同学说的心相印奶茶店。
几个小孩头靠着头嘀嘀咕咕好一会儿,终于分出来三个跑去小吃店,三个去奶茶店,他们决定要买回去一起分着吃。
孟娇娇和周小糖齐声问道:“要买什么奶茶呀?”
三个小孩盯着上方的单子半天没下决定,挑着几个问都是什么口味,最后又是一阵商量买了三杯不同口味的。
陈霖从地里转过来的时候,正好看到几个戴红领巾的小学生拎着奶茶和炸串离开,有个小姑娘蹦跳了一下,但又停下,低头检查买的奶茶有没有漏出来。
“现在店里也没什么人,该吃饭就去吃饭。晚上到八点就关门和张四婶他们一起回去,他们要是提前走,你们也跟着一起走。”
两个小姑娘现在住在表舅家里,虽然这里离表舅家很近,但现在会有镇上或者其他村的人过来这里吃晚饭或者吃夜宵,现在看没人在这闹事,但两个小姑娘的安全也得注意。
她们没跟着陈霖一家吃饭,但给她们的工资里也多了份吃饭住宿的补贴,她们把吃住的钱给表舅妈,平时她们就换着休息。大表嫂孟双喜和孟娇娇是堂姐妹,周小糖也是孟双喜同事的妹妹,都住表舅妈家是最合适的了。
“知道了,霖霖姐。”
孟娇娇和周小糖来了有半个月,刚开始和大家不熟还少话,但村里的婶子们可都是能说会道的,天天都在这里转悠,聊得多了,她们也就和村里的人熟了。
陈霖看了今天的账单,和前两天的差不多,现在工作日,他们的广告单才发了没两天,等到这周末正式开业当天,就能知道“兴安镇第一家奶茶店”的吸引力够不够大了。
回去前顺路去张二伯家点了菜,然后到隔壁李万年家开的小吃店买了份炸鸡排。
李万年和陈明理在市里学校附近买了门面,他那家小吃店也还开着,这边的小吃店是给他堂弟开的,算是李万年投钱入伙,卖的东西和市里那家的差不多,不过分量和价格就没没那么高。
点完餐,陈霖又走到杨娟的纪念品店转。她真的太喜欢这种小店了,每天看一遍都不腻。精致的贺卡、明信片和小挂饰不是写上富华村就是有富华村的风景图,这家店开起来,陈霖贡献了不少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