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昨天一样说晚安(152)
几位裁判纷纷表同意,面露期待之色,“我们没问题。”
南依站在讲台之上,遥遥看向汪秋玲,问她,“汪老师,您可以吗?”
第70章 第 70 章
南依的话等同于将汪秋玲放在砧板上, 众目睽睽之下,她根本无法拒绝。
攥了攥拳,汪秋玲只得硬着头皮, 笑着应道,“当然可以了,那今天就献丑了。”
教室前方的大屏幕升起,露出一块巨大黑板。
徐曜站起身, 走上讲台,主动为今天的辩论会题板书。
修长的手指握着粉笔, 洋洋洒洒写下几个大字。两个题目, 一左一右,占据大半个黑板。
扔下粉笔, 徐曜慢条斯理地擦了擦手,面对台下观众道, “根据各位的提议, 整合了规则,我简单说明一下。本次辩论一共分为四个阶段,也就是说, 每人有四次发言的机会, 最后一次为总结性发言。发言时常一分钟,由方校长摇铃,铃响发言即止。”
“辩论过程中,双方必须正面回答对方问题,不可以打断, 不可以重复提问或回避问题。三轮辩论全部结束后, 由评委裁断,匿名投票。”
将规则说清楚后, 徐曜转眼看向一旁的两人,懒懒开腔,“这样,我们优先老教师,让汪秋玲老师做正方,南依老师做反方。”
汪秋玲没应声,南依从容笑道,“可以的。”
“行,那就这样。”
徐曜缓缓勾起唇角,对南依做了个“请”的动作,路过她身边时,压低声线道,“接下来的舞台,就交给你了。”
南依轻轻点头。
徐曜回到裁判席上入座,为了公平公正,他不参与投票。只作为观众,静静坐在人群中观赏。
方校长摇铃后,辩论正式开始。
为表友好,南依和汪秋玲在讲台之上握手。
南依说,“辩论而已,对题不对人。如果有得罪的地方,还希望汪老师别介意。”
汪秋玲皮笑肉不笑,“放心,我也不是小心眼的人。也请南依老师认真对待,可千万别放水啊。”
南依认真道:“我不会的。”
握手之后,双方退到两侧。
汪秋玲不动声色地深呼吸。
这次辩论属于赶鸭子上架,她完全没有准备,说不虚是假的。
但转念一想,她没准备,南依当然也没准备过。论语言功底,她一个语文老师难不成还吵不过数学老师?说出去多半会让人笑掉大牙,这次辩论,她坚决不能输。
汪秋玲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开始一分钟的陈述。
她的观点很简单,也是现在很多教育学者所困扰的——治理坏学生。
坏学生会破坏班级纪律,会影响周围人的学习,会带来不良风气。所以想要治理,第一个举措就是将好坏学生分离开来,对差生严加管教。如若屡教不改,就要联络校方和家长处置,宁肯将他赶出班级,也要保住整个班级的升学率。
南依的观点则是,不能以好坏为学生划分区域,不能以成绩辨别学生的性质,更不能对所谓的“差生”加以歧视,要一视同仁,要公平公正。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积极沟通和解决问题,并积极利用鼓励式教育。
双方阐述观点后,辩论得有来有回。
对汪秋玲每一个观点,南依都能从善如流地反驳,再用相反的观点来提问。
每一个问题都直击深处,每次回应都字字珠玑,只不过两轮下来,便说得汪秋玲额角流汗。
汪秋玲说坏学生影响风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南依便说好的会被影响,坏的也会被反向影响,“我就曾带过班里所谓的“差生”一起学习,他们最后都考上了本科。”
汪秋玲说坏学生成绩差,大多智力不足。适者生存,优胜劣汰,高中尚且吃力,更难以迈出大学那步,所以将来注定无法成为国之栋梁。
南依便以辍学伟人举例,“有的人不擅长数学,但却擅长计算机。有的人在学术方面虽略有欠缺,但却有极高的艺术造诣。事实证明学习不是唯一出路,只要不放弃,他们将来一定有机会,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闪闪发光。”
汪秋玲说坏学生除了成绩差,道德品行也差。很多人的人品,在未成年时就已经能看得出来。他们不爱遵循纪律,是公认的问题学生。他们会撒谎、打架,甚至偷窃,他们品行恶劣,即便再努力,也永远无法将他们扶正。
这段话抛出来,南依停顿几秒后,蓦地笑了,“其实在我小学时,我也曾是班里的问题学生。”
她无奈弯唇,将曾经那些难过昏暗的过往,以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
被同学孤立,被老师误解,寡言少语的小南依也曾孤立无援。
那时在老师们的眼里,她品行不端,人品堪忧,他们一致认为,像她这样的人到哪里都不会好过。
但是事实却是——
“我的中考成绩是南城全市第一,高考是北城理科状元,CMO(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第二名,大学就读A大,主修数学系,辅修管理学,连续四年奖学金一等奖。现在,我是北城一中的人民教师。正如你们所看到的,我这个‘问题学生’,正在认真教育每一位学生。本学期期末,我带的两个班级,数学成绩全年级并列第一,130名同学数学全部及格线以上。”
南依向来低调,从不提及自己的成绩。
但在此刻,她漂亮的履历,却成为最有力的证据,狠狠打在汪秋玲的脸上。
评委席闻言,议论声四起。
汪秋玲慌了,第一次没有遵守规则,在对方论述时打断,“不成立,你那是被老师误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