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闻道(66)
齐珩看着她的眼神十分复杂,须臾,他又扬手示意带走。
齐珩停留于原地,不禁反思,昔日老师教导他言:不设钩距,无以顺人,不切刑罚,无以息暴。【2】
他当日对此表示质疑,认为以德感化之手段于人犯而言岂不更温和?
人犯亦是人,亦又受感之心,以理言之,以理劝之,岂不更事半功倍?
直至当时身为郡王的他官任刑部尚书,掌狱讼之事时,方知有些事,有些话,非刑不可宣之于口。
单以德论无以毁奸轨、制暴乱,此刑罚之所存也。
耳边传来女子受刑的哀嚎声,齐珩缓过神来,长叹了一口气,他已给了静盈机会,然她宁肯全部认下,也不肯吐露实情。
所谓刑罚不可捐于国【3】,一个君王的绝对权威需要建立于刑律之上,因此不免需要无辜小民的血来作祭奠。
历代皆如此,他亦无可奈何。
第033章 言归于好
齐珩在宫门落锁前乘车舆回至紫宸殿, 风雨兼程,便是高翁再如何谨慎地为他撑伞,衣袍上终究还是落了几滴雨渍。
他现在风眩还未完全压制, 身上带着水汽可是不好, 唯恐此时再着了寒, 便入了紫宸殿后的池子热汤沐浴。紫宸殿后的池子相当广阔, 池底以白玉相铺, 并在中央挖了一块莲花状的凹陷。
齐珩泡了一会, 穿了件中衣便出了来,发丝还隐约停留着水汽,又觉有些冷,复而披了一件素色外袍,便坐在书案前看着中书新递来的札子, 内容依旧是那本《贤女传》。
中书商议请求将此事全权递交大理寺审理, 并将所有锁住的印本转递大理寺进一步查验。
按国朝三司会审制度,必先由大理寺初审,而后案卷移交刑部审核, 御史台于其中负责督查。
是以中书之议并没有什么错,但齐珩出于私心是不愿的。
齐珩将所有印本一直扣于手中, 便是不想让大理寺查出来此事与立政殿有关。
然而张应池自裁、柳治平吞金、静盈受刑不言,便是他再想保江式微也不能了。
齐珩沉思良久,并未朱批, 只是默默看着一旁鎏金莲花香炉溢出的缕缕香烟,出着神。
紫宸殿殿门外, 谢晏与守门的两名小内臣低声不知说了些什么, 那两名内臣便远远地走开了。
一直躲在暗处的江式微走来,朝谢晏一颔首道:“多谢。”
谢晏笑笑道:“没什么, 殿下进去和他好好聊聊,别看他嘴硬,但他心里还是在乎着你的。”
“殿下进去吧。”
江式微点了点头。
谢晏看着江式微走入那威严庄大的宫殿的背影,思绪不知飘到了何处,但好巧不巧正遇高季端了药碗走来。
高季方才见门口没有内臣守着,心里暗责哪个内臣这般偷懒耍滑,但见一穿着白色披风的身影进了内殿。
高季瞧着那身影,貌似是女子,心中想着莫不是哪个内人见帝后失和生了异心,借此机遇魅惑君王?
于是走近了些,然愈发觉得是皇后殿下,他踟蹰不前。
陛下交代过他,皇后殿下来也不见,高季本该快些步子追上拦下她的,但他还是放慢了步子。
见谢晏于门口徘徊,他走到谢晏的身侧,冷不丁地朝着江式微的背影问了一句:“那是谁啊?”
谢晏被他这一声音惊了一跳,抚上心口,缓了口气道:“原来是高翁。”
“嗳呦高翁,你瞧我这记性,我想我这一回来咱们还未来得及好好叙旧,走走走,咱们喝点酒去!”
谢晏嬉皮笑脸地扯着高季的袖子便走,丝毫不容他反应。
高季一看他这幅样子,心里便知是什么个情况。
原来是故意放皇后殿下进去的啊。
高季看着谢晏,笑骂了一句:“竖子狡黠!”而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跟着谢晏走了。
齐珩本见莲花香炉中的香料燃尽,便背过身从后面书格中寻新的香料,却不料书格中的香料也已被他用完,齐珩低叹了一声,见另一格子中放着画轴,便打开来看了一会。
听到后面的脚步声,他以为是高季,未曾转身,依旧看着手上的画轴,冲着背后之人道:
“高翁,书格里的雪中春信【1】没了,熏衣服用的是不是也没了?等初春时再制新的罢,这些天我也睡不好,先用檀香罢。”
他喜欢雪中春信的味道,所以不仅会在书房、寝阁中燃这香,连熏衣服也会用这种香。
外面下着雨,比那时小了一些,天仍是灰蒙蒙的。
殿中响起淅淅沥沥的雨声。
然背后之人并未应答,齐珩才觉不对,便回首看了一眼。
只是这一看,他的心神便又乱了。
是江式微。
她一袭素衣,外面套着白色披风,未挽发髻,一半青丝披在身后,貌似淋了雨,头发上还带着水珠,干净的面庞未施粉黛,整个人就像被风雨摧残过的山茶。
齐珩心头生出别样的情绪,冷声道:“你怎么在这?”
“谁让你进来的?”
江式微从他的声音便知他还生着气,便匆忙解释道:“不怪别人,是我引走了他们。”
“我···我想和你聊一聊。”江式微的声音很软。
“我们之间没什么好聊的。”
想到她做的事,齐珩心头燃起一团火,转身便要走。
“别走,明之,我们好好谈一谈,不成么?”
江式微突然从身后拦腰抱住了他。
身后传来温热的气息,齐珩不由得脚步一顿,心中的那段朱弦彻底断了,身体一僵,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声音放软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