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上死对头的白月光(20)
黎珩琰挑了挑眉,笑看他,“哥今年五十八了。”
“啊?为什么是五十八啊?”
“网上测的呗。”黎珩琰又拍了拍他的肩,下车刷卡进小区。
苏南看对方跟门卫大叔都能聊上几句,不由叹了口气,手上编辑了一条信息:姐,我觉得他真的挺好的。
发送对象:苏心馨。
*
第二天是周六,黎珩琰不需要去学校,但依然早上六点就醒了。
他穿着睡衣去洗漱,给自己煮了一小锅小米粥,做了两张香椿鸡蛋饼。吃了一半,喝了一杯牛奶,剩下的收起来中午吃。
然后进了书房,打开历史书。
他是按照学科,用程舒给的提纲系统地学习。第一个月选的历史。他读书很有针对性,只看考题和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目前已经学到第六册,华夏近代史上册。
刚好跟《白鹿居》的背景有关。
他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把书上的所有内容过了一遍,吃过午饭,又开始着重看考点相关的内容。
程舒给到的提纲不仅有考试重难点的提示,还有部分教科书上没有详解的内容推荐阅读的课外书目。
黎珩琰拿了学校配发的笔记本,将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记录下来,同时还在计划表上记录了需要购买或借阅的书目。
认真做事的时候时间过得总是很快,等他预先设定的闹铃响,他才自学完两大节的内容。
但时间到了,他也不继续,而是回了房间,换好衣服,带上打印好的吉他谱,动身去名悦食府。
因为说好是晚上九点开始,黎珩琰提前一个半小时过来做准备。结果一到地方,就看到几个人站在店门外,一直在往里张望。
一直门庭冷落的地方竟然有人蹲守,黎珩琰多少有些不理解。但他也不是什么好奇心很重的人,故而没有去询问,只是径自往店里走。
往日灯火通明的地方,如今只留了一盏灯,孤独地照亮了放置钢琴的一隅,那架深蓝色的吉他也放在那里。
想着一会儿还要帮忙,黎珩琰没有去练钢琴,而是坐在琴凳上,抱起吉他,随手弹了一个和弦。他歪头想了想,把吉他谱放在钢琴上,却没有打开,指尖拨弄,弹出了一首自己极其熟悉的乐曲。
葛邵祺逼着他听了将近七年的,与安润裴有关的那首曲子。
黎珩琰被困的时候,为它填了词,现在用与粤语极其相似的近古音去唱。
古韵悠扬。
安润裴不会在周末来这家店,所以现在的练习是安全的。
黎珩琰一边弹唱,一边思考什么样的机会合适自己出现在对方面前,手里的旋律和口中的歌词越来越熟练。
他练习得太过专注,以至于忽略了来自二楼的视线。
安润裴是受陆熙泽的邀请来名悦食府吃晚饭的。
虽然那小子的本意是让他来吃夜宵,不过安润裴很少在外面逗留到太晚,直接拒绝了,“要么晚饭,要么别吃了。”
在对方“无情残酷无理取闹”的控诉声里,安润裴毫无愧疚地挂了电话。
从后门入内,走过长廊,他听到民谣吉他的声音,然后入耳的是一种古拙的唱腔。
古是语音,拙是唱法。
一种质朴而悠远的歌声,非常陌生。
而旋律却无比熟悉。
那是他大哥在世时经常听的一首乐曲,据说是他在国外留学时认识的友人的随性之作。
那一张demo被焚毁在十年前。
“是谁在唱歌?”安润裴立刻停下了脚步,问身边的侍者。
侍者倒是十分清楚,“那是杜先生最近找来的一位演奏师,听说还没签合同,目前只是在大堂弹琴。今天陆总的一位朋友借了大堂,这位演奏师是被请来帮忙的。需要我让他停下么?”
安润裴垂了眸子,“不必了。”抬步上楼。
走到转角的时候,刚好可以看到大厅小舞台上那个抱着吉他的人。
白色的灯光下,少年身着白色的长袖T恤搭牛仔裤,坐在白色的琴凳上,他抱着深蓝色的吉他,曲起一条腿架琴,另一条腿自然舒展着,又长又直。
他微微笑着,垂眸抚琴的样子很洒脱,但那古拙的语调却透着一股子难以察觉的沉寂。
很像一个人。
安润裴皱了皱眉,却一时想不起来究竟像谁。
第十三章 狭路相逢
那盏灯是留着给黎珩琰练琴的。
等他练完,差不多到八点半,老杜就出来跟他对了一下流程,大堂里的灯就全熄灭了。
时间到九点,原来守在店门外的那些人被提前清退,一个看起来跟陆熙泽年纪差不多的青年带着一位白裙女子出现在店门口。
灯光大盛时,只有黎珩琰在的角落没有灯,但他还是流畅地弹完了准备的曲子。
青年的求婚也很顺利,结束之后请了在场的所有人吃饭,包括黎珩琰。
原本黎珩琰打算推掉然后回家,可陆熙泽过来挽留。
“小黎你帮大忙了,留下吃个饭吧别客气。让老杜给你露一手,他做饭可好吃!”
黎珩琰这会儿才发现对方最为醒目的,不是白色的挑染,而是刘海下那双大眼睛。有些像猫咪,滚圆,特别是笑着看人的时候,有种纯真的善意。让他突然想起上辈子自己养的那只英短,多数时候很帅气,但偶尔靠在你身上翻出柔软的腹部,眼神却软甜干净。
一时间,黎珩琰发现自己无法拒绝。
他有些拘谨地坐在一众人间,幸好左边的位置上坐着陆熙泽,右边被杜哥预定了。
“小黎,我听老杜说,你现在在读书?哪所学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