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赐金吾(114)

作者: 三改火 阅读记录

“世子,别忧心了。”李忠叹道,“我方才得了消息,明晚就要在相辉楼面圣。你听我的,不要多说,他们叫咱做什么就照做。捱过去,事就了了。”

他将一盏灯放到二人身侧。

“照做。”零昌在他面前盘腿坐下,手揪紧了衣袍,“若是折辱我,那也就罢了。可......可若是让我做不利于阿达、不利于我党项一族之事,难道我也要照做吗!”

“世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李忠垂下头,“我族在西河外,确实摧残许多豫民。就算豫天子一怒,也是占理的。”

“那他们就没有摧残我们的土地、我们的儿郎与牛羊吗!”零昌尽力压低声音,“这怨怒我愿受,可凭什么......”

他一时失语。李忠按了按青年的肩头,道:“权宜之计。不出三年,世子定能回家,我这老不死的在此作保了。”

零昌缓缓颔首。

他握紧手中那片白羽,看向跳动的烛火。番馆外临着街道,他能听到金吾卫巡夜的马蹄声与铃响,提醒着他,此身是客在长安。

第二日傍晚,零昌换上礼宾院送来的窄袖袍,受了李忠几句叮嘱,便跟随着鸿胪寺那边向相辉楼去了。

他起初心绪不宁,只紧握着腰间短刀,步步谨慎地过朱雀航。可一抬眼,他便又被那景象蛊住了——相辉楼在朱雀航内、太极门外,双阁间架飞廊,楼顶冲云天。走进楼内,又见那楼腹中别有洞天。

那是一处宽敞厅堂,天圆地方,四面为高座,往来皆显赫,明灯锦绣天悬。中有清浅水池,池上有浮舟。零昌进去时,正有一人散发于舟中快弹琵琶,其声明脆无比。有狂徒纵身入池,拨水舞剑相和,红绸四面垂落,其上皆是墨未干的题诗。

少年时,他向李忠问长安如何。

李忠闭目良久,神色沉醉,开口吐出二字:“风流。”

风流。

灭顶的喧哗盖过来,他陷在嘈嘈切切之中,仰头往向居中的高阁。

大豫天子就在那里。

零昌只知那位陛下甚至还没自己年纪大,但兼文治武功,手腕了得,很能用人。他对此人有些好奇,带了些敬与疑,跟着来引路的侍者上了高阁之侧。

那阁外站了几人,皆凭栏朝下望,见零昌上来,目光便移向了他。零昌自然不认得汉家臣子,想着这些人大概都是那李鉴的近臣,便按西羌礼节行尊礼。

那几人作揖回礼,其中一个身着紫袍、手持竹杖者笑道:“这位便是西羌世子罢。请上座,我遣旁人拿酒来。”

“零昌不敢。”零昌想着李忠的叮咛,回绝道,“我来见天子,怎能先上座饮酒。”

他说着,目光落到那紫衣人身旁。

那人相貌不似平常汉人,倒是和他有些相似。此君一身玄青,臂戴银护腕,身侧佩长刀,那刀旁腰间系了一块配饰,却并非豫朝男子喜爱的玉佩。

那是一块白石。

羌人拜白石如敬神明。传说其先祖迁徙时遇险,天神以白石化三座雪山,挡住祸患,保得一族平安。腰间佩白石,是阿巴王特及其亲属才有的尊荣。

许鹤山见多识广,看零昌的眼落在孟汀腰间那白石上,立即反应过来,却也没说什么。

孟汀腰间佩什么,谁能管得着?

“不知阁下尊姓大名?”零昌望着孟汀道。

孟汀抬手扶了下刀柄,还是朝他行了礼。这样的场合,他已无需像少年时那般在天子身侧侍奉跟随,却还是一心系在李鉴身上,没心思搭理这个从西羌来的质子,只淡声道:“在下孟汀,孟观火。”

他话音方落,李鉴自阁中将帘一挑,踱出来了。身侧人皆下拜,零昌似乎在愣神,许久再转头看见他,急忙行大礼,道:“罪臣零昌拜见陛下。”

李鉴一笑,伸手把他拽起来。

“世子何罪之有。”他道,“寡人又何来你这个臣?”

他话里有话,零昌听得有些畏惧,硬着头皮道:“天圣帝封我祖上为西羌王,世世为臣,零昌......零昌也是陛下的臣子。”

“世子还能记得,这是极好的。”李鉴眼波一转,回过身去,“今日这欢宴为你而设,是谢世子为我大豫同西羌间边境永远太平而入长安。待到滇零将承诺兑现,寡人必万里相送,助尔一统党项诸部,重开河西陆道。”

“拜谢陛下。”零昌掌心向上,再躬身道。

他站起身来,退至李鉴身后,还是忍不住去看孟汀。许鹤山在一旁,看得明明白白,略微生出些疑心。他想和孟汀交谈,就见侯爷抱着臂只顾看李鉴,顿时没了兴致。

回观相辉楼中,众生极乐。

该说的话说完,李鉴便放下架子,眼光落到楼底。他才随意地向栏杆上靠去,一卷红绸就冲他飞过来。

这是长安时兴的新玩法,谁被红绸掷到,就要当场磨墨题诗,否则有罚。他看清了扔东西的是在下头喝酒的秦镜如,心说此人真是越来越没规矩,敏捷地闪身躲过去了。零昌在他身后,不知正在想什么,被砸了个正着。

秦镜如一看皇帝没砸到,倒砸了个西羌世子,一时有些尴尬,自己提着酒跑了。

高阁前几人都朝零昌看过来,零昌拿着那红绸,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直白道:“零昌虽会讲汉话,却实在不会七步赋诗。”

许鹤山正要打圆场,李鉴忽道:“听闻世子善刀,于浅水中舞刃定然别有一番风姿,不知今日,寡人可有运气一见这风采?”

零昌神色一冷,道:“陛下,我没带刀。”

他握紧了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