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之撩夫日常(206)

作者:八月初至 阅读记录

他跟朱阳告了罪,出去招呼刘春和江来兄弟。

“朱大人在屋里,你们去给他见个礼,然后吃饭。”

“是。”

刘春和江来兄弟走到房门口,没敢进去,在外面跪下磕了个头。

朱阳看几人离开,问曾明川,“他们每天都在你这里吃饭吗?”

“是。刘春没有家人,暂时住在我这里,江来兄弟离家远,所以他们中午都在这里吃。”

“刘春?”朱阳想起来了,“你和你家夫郎能收留他,是他的福气。”

“不敢这么说,刘春老实肯干,我们能遇到他,也算是缘分吧!”

李一程很快回来,几人又说了几句话,时辰不早,朱阳带领衙门回去了。

送了朱阳和赵永平回来,李一程见刘春和江来兄弟站在堂屋里,齐齐看着墙上挂的那块“积善之家”的牌匾。

“李大哥,这就是皇帝赐的牌匾吗?听说可以镇宅?”

李一程“噗嗤”笑出声,“只是一块牌匾而已,怎么镇宅?”

曾明川眼神闪了闪,没有做声。

刘春说的没错,这牌匾确实可以镇宅,这可是皇上钦赐的,他曾明川只要不犯法,没人再敢欺负他。

但李一程说的也没错,只是一块牌匾而已,能保他家宅平安,却不能让他发家致富,改换门楣,想要出人头地,还要靠他自己。

曾家得了皇帝的赏赐,村民们羡慕的有,嫉妒的有,但也只是心里想想,曾明川现在今非昔比,谁也不敢小看他,更不敢招惹他。

曾明川的大伯三叔,看着曾明川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不光在村里得到村民们的尊重推崇,连县令大人都有了交情,原本隐藏的那些小心思,不得不偃旗息鼓。

他们还再三嘱咐家里人,不许跟曾明川和李一程发生冲突,最好是少到那两人面前去。

他们现在惹不起人家了,总能躲的起。

王金玲和林彩云不甘心,可不甘心又能如何?

曾明川虽然只是个秀才,跟他们这些人却已有了云泥之别。

曾明川和李一程不知道村里人怎么想的,即便知道了也无所谓。

他们该怎么过日子还怎么过日子,上学的上学,下地的下地,挣钱的挣钱。

李一山得知曾明川得了皇帝御赐的牌匾,惊的半天没合上嘴。

皇帝离他们多远啊!居然知道了曾明川,知道了他弟弟李一程,还赏赐了牌匾……那、那可是皇帝啊!大齐国多少人能让皇帝知道?

“一程,等我有空了,一定要去你家看看皇帝的牌匾,给皇帝磕几个头,皇帝英明啊!”

李一程哭笑不得,一个牌匾而已,至于嘛?

不过,这就是普通老百姓对皇帝的态度吧?

差不多半个月后,御赐牌匾的事儿才在望山村里消停下去。

收了小麦,种下玉米后,大柳树乡有半个多月没有下雨了。

曲元河的水位明显下降了,长长的河道边处处有挑水浇地的老百姓。

李一程的草药地旁边的那条溪水,水流缩减了一半,好在没有干涸。

因为天旱,哪怕这溪水靠着云门山,也有人来挑水浇地。

哪怕云门山真的有老虎,他们也顾不得了,给庄稼浇水最要紧。

李一程倒不怎么担心,他有天气预报系统,明确显示几天后会有一场大雨,大雨过后还会有雨。

家里的井水位降的很明显,曾明川和李一程再三嘱咐不许柔儿到井边去打水。

李一程去卖凉皮的时候,总听到人们议论,这天要是不下雨,怕是会大旱啊!

大旱就会造成粮食减产,粮食减产百姓们仍然要交税,剩下的粮食就不够吃,粮油商人趁机涨价,老百姓们的日子就会不好过。

每次听到人们议论,李一程都会安慰他们,再过些日子就会下雨了。

人们却总是摇头,并不相信,旱天雨难下啊!

赵永平最近也在发愁。

眼看着旱了这么多天,曲元河的水位越来越低,好多村民找他,想让他组织村民在曲元河上修建堤坝,把河水截流。

这事儿怎么能干呢?

如果他们把曲元河的水截断,下面好几个村子怎么办?他们肯定会集体来找麻烦呀!

要是曲元河上游的红叶村敢在上游建堤坝,信不信他能带着全体村民扛着锄头去把堤坝扒了?

那些人怎么不长脑子呢?

但这么多天没下过雨,河水真的断流了怎么办?

他每天去地里巡视,看到村民们顶着大太阳挑水浇地,好比容易浇过一遍,一两天地又干了,愁的直叹气。

他心里郁闷,又不知道去哪里,走着走着,到了曾明川家。

曾家开着门,赵永平抬脚走了进去。

李一程和刘住坐在屋檐下,刘住抱着孩子,李一程手里拿着水壶,正在倒水。

【155】受伤

看到赵永平进门,李一程连忙起身招呼,“赵叔,来喝茶!”

赵永平脸上挤出笑容,“是菊花茶吗?哎呀,我有福气了!”

他上次喝过之后就念念不忘,可不好意思来找李一程要。

“赵叔说笑了,您要是喜欢喝,一会儿带些回去,我家里还有不少。”

“不了不了,你留着去卖钱。”

李一程笑起来,“钱是赚不完的,咱们自己也要过好才行。”

刘住一拍大腿,“一程这话说的没毛病,咱们赚钱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让自己过的好吗?”

怀里的小朋友被吓的一个激灵,没有睁眼,小脑袋蹭了蹭,吧嗒吧嗒小嘴又睡了。

李一程瞪他,“你动静小点儿,吓着孩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