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之撩夫日常(209)

作者:八月初至 阅读记录

“李、李大哥,你今天居然起得这么早。”

李一程抿唇一笑,“我什么时候起的不早?”

“曾大哥今天不是休沐吗?以往这一天你总是……”刘春红了脸,没有再说下去,“我、我去打水洗漱。”

李一程怔了怔,才明白刘春话里的意思,不由得脸也红了。哼!都怪曾明川,连刘春这孩子都……

他洗完青菜,刘春又凑了过来,“李大哥,早上吃什么?”

“青菜瘦肉疙瘩汤,再贴个玉米面饼子。”

刘春舔了舔嘴唇,“听上去就很好吃,我来帮你。”

“好,帮我去拔颗葱,然后来烧火。”

“好来。”

刘春烧火,李一程搅着面疙瘩。

“春儿,曲元河里还有水吗?”

“水流很细,很多地方都打不上水来了,村民们只能往下游走,差不多要走到王家庄了。”

“辛苦你跟江来江往了。”

刘春抬手摸摸鼻子,“咱家还好,草药长得很精神,大豆和花生也是耐旱的,我跟江来江往五六天才浇一次水。上次浇水的时候河里水还多些。”

“昨天很多人去河里要拦河道,你听说了吗?”

“听说了。我还去看了呢!其实想要拦河道的人不多,就那么七八个,但个个都年轻力壮,个头大,模样也凶,他们扛着铁锨和镢头,我没敢往前去。”

“有带头的吗?都有谁去了?”

“我听说带头的是个姓王的老头,那七八个人都是他家的亲戚或者邻居,他亲儿子就有三个。”

李一程点头,心里有了数。

如果都是王常林家的人,那就好办了。据他所知,虽然王姓在望山村算是大姓,但跟姓张的姓赵的人数差不多,村里还有很多杂姓,单轮人数的话,他们并不占优,何况他们的做法并不得人心。

吃完饭,李一程把刘春跟他说的话告诉了曾明川。

曾明川道:“我昨天晚上想过了,我会跟赵叔说,今天的会,不光要召集我们本村的人,还要请上游的红叶村和下游的王家庄的村长一起来。”

李一程瞬间明白了曾明川的用意,“这个办法可行。”

吃过饭,曾明川去了赵永平家,有些事情要赵永平出面才行。

李一程先跟刘春去自家地里看了一圈,十亩草药地里,先前种的草药长得十分茂盛,新种的板蓝根和凤尾花只有巴掌高,但叶子绿油油的,没有明显缺水的迹象。

刘春道:“咱们这块地离旁边的溪水近,没缺水。只是最近那条溪水水流量少了一大半,还有村里人来打水,再过两天说不定就断流了。”

不会的,李一程在心里道,过两天就会下雨了。

看了草药地,他又去看了自家的花生和黄豆。

这两种都是耐旱作物,植株已经有了一尺长,叶子比较茂盛,李一程看不出有什么问题。

江来和江往正在田里除草,见到李一程,连忙停下手里的活儿过来。

江往道:“李大哥,前几天我跟江来浇过地,打算明天再浇。”

李一程道:“明天可以不用浇,后天可能会下雨。”

“真的?”

江来眼睛亮了,“要是能下雨就好了,这地需要一场大雨彻底浇一浇。”

李一程看过自家的地,也看到了很多因为缺水而干旱的土地,地里的庄稼干黄干黄的,有的叶子都打了卷儿。

刘春气愤又觉得可惜,“这家人太懒了!虽然挑水累,但总不能让庄稼没有水吃。”

还不到巳时,太阳已经很晒人了。

李一程看着地里忙碌的人,叹口气,如果有水,谁不想浇地呢?

“咱们去曲元河看看。”

刘春带着李一程从西往东顺着曲元河河边走了一遭,河道从窄到宽,河床从深到浅,水流淅淅沥沥,上游的河床太窄太深,已经无法打水,下游的河床宽阔,水流却只缩在中间细细的一束。

暴露出来的河床上的淤泥干燥的卷了起来,有村民挽着裤腿,挑着水桶,踩碎那一片片的淤泥去打水。

李一程回头看看河边的田地,可能是靠河近,浇水相对方便的原因,这里的土地还不算太干,庄稼长得更高大,叶子也更绿。

李一程抬头看天,万里无云,阳光肆无忌惮的照射着,幸亏后天会有大雨,不然再晒上两天,这河真的要干了。

看过曲元河,李一程心里有了底儿。河水虽然浅,但应该能坚持两天。

“李大哥,你看那些人!”

李一程顺着刘春指的方向看过去,只见有一群人扛着铁锹、镢头,气势汹汹的往河里去了。

“他们这是……”

“他们就是要拦截河道的人!”

刘春气呼呼的说,“这些人真够阴险的!村长大叔不是说要开会吗?他们不去开会,居然来拦河了!李大哥,怎么办?我去喊村长……”

李一程看着那些人,虽然人数不多,但个个身高马大,手里还扛着家伙,要是跟他们硬碰硬,肯定会受伤。

该怎么办?

李一程脑筋急转,他拉过刘春,在他耳边小声嘱咐。

“好,我这就去。李大哥,你赶紧回去,不要往前面去了,那些人是不讲理的。”

李一程抬眼看向河道里,那些人已经很河道里打水的人吵了起来。

他冷笑一声,“你放心,我不会那么傻的。”

“好,我这就去。”

刘春答应一声,抬脚跑了。

李一程也快步往家里去。

等李一程回来的时候,河道上人更多了,隐隐的像是两拨人在对峙。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