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之撩夫日常(24)

作者:八月初至 阅读记录

“那我自己逛去,到时候在这里等着你。”

和刘住一起走进集里,李一程就跟他分开了。

【033】逛集市【求收藏,求枝枝呀~】

巳时到午时,还有差不多两个小时的时间。

李一程手里就那么几个铜板,没想买多少东西,来集上更多的是想了解了解这里的物价,看看有没有赚钱的生意可做。他一边打听着往卖粮食的摊位走,一边留意着周边的物价。

走了大半条街,李一程对现在的物价有了基本的印象。

大米二十文钱一斤,高粱米十二文一斤,小麦十五文,一斤面十八文,黄豆二十五文,豆面三十文。玉米最便宜,十文钱一斤,但玉米面则要十二文钱一斤。

呃……

李一程不禁苦笑,自己兜里的十文钱,连一斤玉米面也买不到。

在粮市转了一圈,李一程得出结论,这里应该是北方。一个是粮食的种类,多是小麦黄豆高粱,明显以北方粮食为主,再一个是大米的价格比小麦高,如果是在南方的话,大米应该比小麦便宜很多,因为北方不产稻子,大米从南方运来,所以价钱才会比小麦贵。

粮市过了是卖吃食的摊位。

看到这里卖的吃食,李一程更加肯定自己的猜测,这里就是北方。有各种馒头,饼,面条,包子,饺子。

他有些庆幸,还好,他原本就是北方人,要是让他去了南方,他反而会不习惯了。

李一程问过馒头的价钱,一个铜板一个,菜包子三个铜板两个,肉包子两个铜板一个。刚出锅的肉包子好香啊!那味道引的他的肚子咕咕叫了起来。

李一程真的很想尝尝这个时代的肉包子,都是家养猪,没有瘦肉精,没有添加剂,味道肯定好。

而且价格也不贵,但他只有十个铜板。

他快步往前走,前面是一排卖点心的摊位,有桃酥,绿豆糕、山药糕,面棋子……做的并不精致,每一块的分量也不大。

点心的价格肯定更贵,李一程不敢停留,加快了脚步。

面食摊往前拐了个弯儿,是卖蔬菜的摊位,菜的种类不多,大多是油菜、小白菜、韭菜、大葱之类的,还有几样他叫不出名的菜,摊位不多,价钱不贵。

他听着人们的交谈,是季节不到,黄瓜、茄子之类的蔬菜还没到采摘的季节。

再往前走,李一程闻到一股腥膻的味道。

他抬眼,前面是卖肉的摊位。

他脚步顿了顿,去看吗?他兜里那几个钱肯定买不起肉。

但来都来了,还是去看看吧!

卖肉的摊位虽然比不上卖粮食和面食的,倒是也不少,差不多有十几个。有卖猪肉的,羊肉的,还有卖鱼的。

买的人也不少。

李一程问了问价钱,肉果然不便宜,猪肉三十文一斤,羊肉二十二文,鱼是最便宜的,但巴掌大的小鱼也要八文钱一斤。

李一程在海边长大,很喜欢吃鱼,这些鱼一看就很新鲜,可买了鱼,家里就断粮了。

他想了想,这里的物价似乎并不算低,但来赶集的人却是不少。

再看来赶集人的穿着,大多是布衣,少有绫罗绸缎,但像曾家那样补丁摞补丁的没怎么见到。

人们的精神面貌也不错,虽然有人嘟囔粮贵了,菜的种类太少,但只是嘴上说说,买的并不少。

李一程感觉这个朝代是太平的,人们可能不那么富足,但生活是安定的。

曾家为什么那么穷呢?

再一想柔儿说的,她娘病了她爹病,卖了好多田,这算是因病致贫吧?不说古代,连现代也有这种情况。李一程叹了口气,什么时候都有穷人啊!

他买不起肉,只在开始问了问价钱,就快步走过去了。

一个猪肉摊上的女人看着他的背影,拉了下正在切肉的男人。

“大山,刚才过去那个人好像程哥儿。”

李一山猛然抬起头来,四处张望,“在哪儿?”

“走过去了,我没看到脸,只看了个背影像他。”

李一山抬袖子擦了把脸上的汗,又低下头,“是他又怎么样?他不是说再也不认我这个哥哥了吗?”

李氏张张嘴,最终道:“程哥儿年纪小,不知道你的苦心,等过两年,总会明白的。”

李一山哼了一声,抬起头来,又张望了一下,没有看到人,失落的低下头去。

李氏知道李一山是嘴硬心软,叹了口气。

程哥儿太不懂事了,他跟曾明川的婚事是他们死去的爹定下的,李一山即便是大哥,也不能悔婚啊!

再说,那曾家虽然现在穷,但曾明川一表人才,还考了童生,万一能考上个秀才,享福的不还是程哥儿吗?

当初出嫁,李一山并没有亏待他,曾家出的二两银子都给他带了回去当嫁妆,还给他做了一身新嫁衣,一套新被褥,并没有亏待他。

虽说东西不多,但在大柳树乡,哥儿出嫁都是这样的。

可不曾想,他嫁过去之后,曾家的日子反而过的更糟糕了。

听说李一程把新被子新褥子都卖了,钱也不知道哪里去了。只怕他不会安心跟曾明川过日子,万一出点儿事儿……

李氏看看低头收拾肉的李一山,叹了口气,她这个当大嫂的不好说什么,只能拾掇起案板上的猪下水。

“现在的下水越来越难卖了,八文钱一斤都没有买的。这么热的天,留在家里咱又吃不完。要不便宜些卖了?”

李一山抬头,看着案板上堆的下水,还有一个大猪头,

“看看吧!反正东西没什么本钱,实在不行,五六个铜板就卖,横竖是赚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