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之撩夫日常(242)

作者:八月初至 阅读记录

“一程,在想什么?”

李一程抬头冲曾明川笑了笑。

“我想明天去大哥家一趟,跟他说你中了举的事儿,已经耽误三四天了,再不去的话,大哥大嫂该生气了。”

曾明川点头,“是该去。”

“去跟大哥报了喜,就把宴席摆了吧?再耽搁下去,天就冷了。”

“好,都听你的。”

柔儿在一旁仿佛没听到两人说话一般,这种对话她已经习惯了。反正就是嫂嬷说什么,大哥都会说好。

“一程,家里人多了,我看刘春不错,想让他把这个家管起来,算是管家吧,你看如何?”

刘春当管家?会不会太年轻了?

等过了年,刘春也才十三岁吧?

再一想,刘春虽然年龄小,但经历的事情不少,尤其是这几个月,为人越发沉稳了。

“好,听你的。”

柔儿抖了抖耳朵,她刚才想错了,不是大哥都听嫂嬷的,大哥说什么,嫂嬷也总是会说,都听你的。

他们俩人,到底谁听谁的?

宋书和刘春把菜端到堂屋摆好,刘春去请曾明川和李一程,宋书忐忑的看着桌上的菜。

昨晚剩的卤肉,他用来炖了干豆角,在刘春的指导下,做了一大锅番茄蛋汤。

刘春说这番茄味道特别好,这是家里剩的最后几个了,让他全切上了,打了七八个鸡蛋在里面。

刘春还教了他贴玉米面饼子。

干豆角炖好了,玉米面饼子也熟了,金黄色的饼子,深色的锅巴,闻起来就特别香。

他家里也种玉米,平日里也吃玉米面,不知道居然可以这么做,做法简单,看上去也好吃。

还有那个番茄,听说只有曾家有,因为今年种的少没有拿出去卖,二老爷已经决定明年多种一些了。

可惜家里人都遭了灾,逃出去了,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见到。不然可以把做饼子的法子教给他们,也让他们种些番茄尝尝。

李一程径自在椅子上坐下,道:“看上去不错,味道应该也不错。这是韩夫郎到家以后做的第一顿饭呢!”

曾明川给柔儿拉开椅子,让她坐下,很自然的拿了个饼子给李一程。

“多吃些,你太瘦了。”

说着,拿起筷子加了块卤肉放到李一程碗里。

宋书看的十分吃惊。

在大户人家,都是夫郎或者夫人伺候老爷吃饭,在曾家,反而是老爷伺候夫郎吃饭。

看看,一会儿夹肉,一会儿舀汤的……

曾夫郎真是有福气啊!

李一程喝了口番茄汤,又吃了口菜,味道稍微有点儿咸。

“韩夫郎,以后给我们做菜的时候淡一点儿,要是你们喜欢吃咸,可以给我们盛出来后再加些盐。”

“是。”宋书连忙答应,“刘管家跟我说过的,是、是我没掌握好。”

“没关系,多做几顿就好了。”

李一程又对刘春道:“江来他们应该快回来了,你跟韩夫郎去摆饭吧!我们这里不需要人。”

“是。”

刘春答应着,又道,“二老爷,我先过去了,你们吃过饭,把碗筷放这里就行,我过来收拾。”

李一程无可无不可的摆摆手,让他们出去了。

看两人出门,李一程笑道:“韩夫郎居然叫刘春刘管家,看来,他挺有管家的样子。”

曾明川道:“嗯,我跟他谈过了,他是愿意的。”

“他叫我二老爷可真是不习惯。”

“以后就习惯了。”

不过是个称呼而已,李一程并没怎么纠结。

“刘春当了管家,他的月钱是不是给涨一涨?”

“我提过这事儿,他说不用。他说他吃住都在这里,没地方花钱去。”

“这家伙,还真是实在。”李一程想了想,道,“我看新来的两家人穿的不太像样,天也冷了,给他们一人添身衣服吧!既然是咱家的人,总不能太寒酸了。再做身棉衣吧?天儿马上就冷了。”

“你说的算。”

一人一身衣服,自己扯了布做,即便是便宜的粗布,一人也要几百个铜板,更别说做棉袄了。这两身衣服,六七个人要好几两银子了。

韩家福和黄兴等人听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老爷和二老爷这么大方吗?

他们齐齐给曾明川和李一程磕头,感谢老爷和二老爷的大恩。

李一程笑道:“我给你们吃,给你们住,给你们衣服穿,是希望你们好好干活。也希望你们能维护这个家,要是被我发现你们吃里扒外,或者做对我曾家不利的事情,我也是有手段的。”

“是,小的们记住了。”

“明天去收金银花,你们好好干吧!”

【176】卤肉方子

第二天,李一程吩咐了刘春带着韩家福他们去收草药,他则跟曾明川柔儿赶着牛车去了南沟村。

野菊花含苞待放正是收获的时候,除了野菊花,还有决明子薏苡仁也可以收获了。

人多力量大,五六亩可以收获的草药,要是江来兄弟和刘春,要收好几天才能收完,而多了韩家福和黄兴黄征,这么多亩草药,只用了两天就收完了。

决明子和薏苡仁都要晾晒,敲打,脱粒,野菊花则要将一个个花苞摘下。

李一程把方法交给了刘春,便坐着牛车走了。

刘春看着远去的牛车,摸摸脑袋,这几种草药他都没有收过啊!但既然李大哥吩咐了,他一定会带着他们做好。

到了李一山家,李一山两口子听说曾明川考中了举人,高兴的嘴巴都合不拢了。他们其实听到些风声,但不听李一程亲口说,终究是不踏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