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之撩夫日常(331)

作者:八月初至 阅读记录

“此话怎讲?”

“咱们吉泽县因为山多地少,百姓们种粮食吃不饱,更希望孩子能考上功名,不再做泥腿子,所以十分重视孩子读书,也都希望孩子读书。就近几年,咱们吉泽就有过几位举子,几位秀才。但因为吉泽连年水灾,吉泽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他们大多就离开了吉泽。普通百姓可以逃荒,他们身负功名,更容易在别处落脚,所以吉泽有过读书人,但现在留在吉泽的却不多。城里的情况还好些,听说城外的乡村,好几个村子才有一家学塾,学塾名额有限,很多孩子到了读书的年龄却读不了书。”

李一程听江夏生叹气,听出他的遗憾。

“江夫子,您觉得每个孩子都应该读书吗?”

“当然!”江夏生毫不迟疑的说,“每个孩子都应该读书,读书才能懂道理,知廉耻,哪怕不是每个人都能科考做官,也都应该有读书的权利。”

“江夫子说的对!”

李一程没想到江夏生一个古代人,居然有这么先进的思想。

他热切的看着江夏生道:“江夫子,如果在县里建一个学塾,让全县的孩子都有学上,可行吗?”

“大人想要在县里建一个学塾?”

江夏生惊讶的看向曾明川。

曾明川无奈的看了眼李一程,在家里可没说过这个。

但被江夏生看着,他只能道:“我确实有这个想法,但不知道现在最困难的地方在哪里。”

“最困难的自然是没有足够大的地方啊!”

江夏生脱口而出,“咱们吉泽县,虽然不大,但适龄读书的孩子总有几百个,去了没有钱读不起的,也有一两百个。一个班十个孩子,就要二十多个房间了。”

李一程在他停顿的时候插话道:“一个班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些,不超过三十个就可以。那样可以节省房间和夫子。咱们的学生一般读几年?”

江夏生还停留在三十这个数量上,“这么多孩子,一个夫子能教的了吗?”

李一程笑起来,“当然。一个班三十个孩子,设一个班主任,全面负责孩子们的纪律和安全,班主任可以负责教经义,再设一个教算术的夫子,一个教武术的夫子。三个夫子管三十个孩子,并不累。”

江夏生低声估算,“一个班三十个学生,如果招一百个学生的话,需要分三个班,每个班三个夫子,要九个夫子……”

“不需要九个夫子,四个夫子就够了。”

“啊?为什么?”

“除了每个班教经义的班主任夫子,教算术和武术的夫子全校只要一个就够了。因为算术和武术一天只要一节课就够了。”

“还能这样?”

见江夏生懵懂,李一程问道:“你这里小班一天上几节课,几个时辰,大班几节课,几个时辰?”

“小班巳时准时上课,江半个时辰休息一刻钟,再讲半个时辰放学。大班辰时中过来,一上午三节课,也是讲半个时辰休息一刻钟。下午未时上课,申时下课。”

“小班还好,只有两节课,孩子们还能坚持。大班的话,你给他们上这么多课,一个是你累,再一个孩子也觉得累。所以,在上午插一节算术课,下午插一节武术课,是不是可以换换脑子,劳逸结合?”

江夏生好半天没有说话,随后一拍桌子,“李师爷说的极是!换一节课上,孩子们不会觉得乏味,夫子也能歇一歇。”

“只是,从哪里找算术夫子呢?”

李一程道:“算术夫子和武术夫子江夫子不用操心,我能给解决。我担心的是经义夫子。就按一百个学生算,最少要三个夫子,为了稳妥起见,总要多招几个夫子。江夫子可知咱吉泽能找到多少夫子?”

江夏生蹙起眉头,“学塾的夫子必须有功名,据学生所知,咱们吉泽现在秀才有好几个,举人只有两个,但他们不一定肯答应当县学的夫子。”

【228】衙门有钱吗?【一更】

李一程原本想说老师不一定非要功名,但听江夏生说吉泽有好几个秀才和举人后就没有开口。又听他说那些人可能不愿意当老师,不由得问道:“他们为何不愿意当老师?每个学生都会交束脩的呀!”

江夏生又苦笑起来。

“大人不知,如今吉泽百姓生活艰苦,有钱人都请了先生在家里教。像我这种,教的学生多,每个小班的学生一年只收五百个铜板,大班的收一两银子一年。这样算起来,我一年收十二两银子,听上去不少,但平均到每个月,才一两银子,实在是不多。正因为我收费低,所以才有这么多学生。”

“那些不教书的秀才和举人都做什么?”

“据我所知,一位举人老爷今年会试落榜了,被张家聘请去当了西席,教府上的少爷。还有一位举人老爷已经年过不惑,不想科举了,但他家里家大业大,并不操心生计。几位秀才,两位三十多岁,都是好几年乡试未中,歇了上进的心,一位在刘家的瓷器铺当账房先生,一位在王家酒楼当管事。还有三位秀才比较年轻,据我所知,都在准备继续考试。还有两位年纪比较大的,在家里开了私塾,教几个孩子。”

李一程点点头,道:“如果他们不愿意来教书,只是薪水的问题,那就不叫问题了。”

他站起来,想要告辞了。

“今天多谢江夫子知无不言,一程受教匪浅。”

“不敢。学生跟两位大人一见如故,如果能帮上大人的忙,是学生的荣幸。”

曾明川也起身,往外走。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