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之撩夫日常(343)
好在他身边有个曾明川,虽然是本土人士,但博览群书,脑子又灵活,两人讨论了一下午,李一程的梯田建设有了一个雏形。
曾明川看着李一程画的梯田的形状,心里浮现出一副画面,如果能把吉泽县内所有的山地都变成梯田,或许能增收不少庄稼。
“或许可以先让吉泽试着修建梯田,如果吉泽成功了,再推广到其他山村里去。”
李一程说:“我也是这么想的。但现在最急切的问题是流清河清淤修堤,还有将堆肥的方法传授给百姓们。现在已经是四月多了,还有两个月雨水就多起来了,咱们的时间不多。”
曾明川长舒了一口气,“你说的对,是我太心急了。”
李一程笑起来,“有你这样的父母官,是吉泽百姓的福气。咱们慢慢来,分个轻重缓急。今年先把河道治理好,然后教大家堆肥,建梯田,明年开始种庄稼,种草药,我想后年就会有成绩了。”
曾明川把李一程抱紧怀里,叹口气,“一程,幸亏有你。”
李一程放松的靠在他怀里,轻声道:“我会一直陪着你的。”
曾明川和李一程不出去,张世习正好带着张青峰、刘明芬和王冬梅去地里给小麦浇水。
李一程原本也想去帮忙,但曾明川刘春都拦住了他,张世习也不让他去。
他怎么能让家里的恩人下地呢?
再说只是浇水而已,他们四个人一下午就做完了。
等张世习他们回来的时候,家里的饭菜已经做好了。
张母笑呵呵的说:“今天的饭菜都是刘春做的,没想到一个小子居然会做饭。”
吃饭的时候,刘春做的饭菜得到了一致好评。
刘春摸摸鼻子,笑容量几分得意和骄傲,“我都是跟李大哥学的,李大哥做的饭菜比我做的还好吃。他当年卖的卤肉,是我们县里的一绝呢!”
刘明芬心直口快,笑着道:“曾公子,你家夫郎如此貌美,还会医术,会做饭,还能赚钱,你实在是有福气。”
曾明川给李一程夹了一筷子鸡蛋,认真点头,“大嫂说的是,我家夫郎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
没想到曾明川如此痛快承认,还一脸骄傲的样子,桌上的人都了笑起来。李一程白了曾明川一眼,红了脸。
吃过饭,几人坐在院子里闲聊。
曾明川道:“如果县里让村民们治理河道,村民们会愿意吗?”
张世生嘴快道:“现在治理河道?”
“怎么,不行吗?”
张世习看着曾明川和李一程,心里又浮上几分猜测。
“不是不行,只是时机不对。按理说,清淤泥,建堤坝,最好的时候是春节过后。这个时候雨水最少,气温回暖,修起来方便。现在的话……也不是不行,只是要多费些功夫。”
李一程对曾明川道:“我看县志上说吉泽县冬天和春天雨水少,天气干冷,原来是真的。”
“是啊!”张世习又道,“现在清理河道,一个是百姓们要种庄稼,时间紧张,再一个,四月往后,雨水就多起来了,往往咱们挖了几天河道,一场大雨过后,又冲下很多淤泥,咱们又要重新挖。”
“这样的话确实费劲。”
“流清河是从春荣县流过来的,春荣县为何没有水灾,是他们县里的河堤修的好吗?”
【235】我要报仇【二更】
张世生道:“流清河在春荣县的水流小,而且很长一段河道是从山中流出来的,所以春荣县几乎没有受过水灾。”
原来是这样。
张世生又道:“现在修河道也不是不行,但只我们一个村修恐怕没有什么用。在我们村上游,还有小水村和大水村,他们两个村不修,我们干了也等于白干。”
李一程笑起来,“张二哥说的极是,要修河道,自然要上游下游一起修。如果只修咱们村这一段,需要多长时间?”
“流清河流经我们村的长度有两里多,全村一共二百六十五人,去了老弱妇孺,差不多能有一百个劳力,一百个劳力,修二里多的河堤,用不了半个月。”
张世习一点儿都没考虑,显然这个问题已经考虑过很多次了。
“半个多月就能修好?”
李一程显然没想到会这么快。
张世习却摇头,“这是简单的修法,就是把河道里的淤泥挖出来。但这法子没用,淤泥挖出来了,一场大雨又填满了。最稳妥的法子是河道挖出来,河边建上河堤。这样的话就慢了,怎么也要一个月的时间,要有足够的修建堤坝用的砂石。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有经验的水利师傅统一调配。否则上游挖深了,下游挖浅了,到时候新的问题又来了。”
李一程点头,“此事还要从长计议。”
进了卧房,李一程道:“明川,张村长说的很对,修河道光靠百姓不行,还要有相关的技术人员才行。”
“这个……”
曾明川皱起眉头,“如果写奏折进京,怕是时间来不及。”
皇上虽然给了他可以不经过府衙直接上奏的权利,但哪怕快马加鞭,来回传递消息,再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
李一程伸手轻轻抚摸着曾明川的眉头,低声道:“不要总是皱眉头,会老的快的。”
曾明川攥住他的手,轻声笑道:“要是我老了,你会嫌弃我吗?”
李一程白了他一眼,“当然会,你如果变老了,变难看了,我就休了你,去找一个年轻英俊的。”
曾明川呵呵笑起来,烦闷的心情好了很多。
他把李一程搂进怀里,下巴蹭着他的头发,轻声道:“好,听你的,我不皱眉头,不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