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之撩夫日常(348)

作者:八月初至 阅读记录

曾明川看着纸上娟秀的楷书,不由赞道:“一程的楷书我不能及。”

“你的馆阁体我也比不上呀!”

确切的说,李一程不怎么会写馆阁体。

两人相视一笑,曾明川才低头看纸上写的内容。

李一程去泡了茶过来,曾明川喝了一口,才道:“一年级招六到八岁零基础的孩子?”

“对。咱们大齐朝启蒙比较早,一些富贵人家,三岁就给孩子启蒙了,但我觉得五岁以下的孩子都太小了,坐不住。六岁正好,能听懂话,也能理解一些要求了。如果是系统教学的话,一年时间应该能认识足够的字词,能写简单的诗文,也能算简单的加减法了。”

“你把一年级的学费降到了三百个铜板?”

“是,出去走了一趟,觉得咱们县太穷了,学费还是降一降吧!让孩子们都能上得起学。”

曾明川点点头,“二年级呢?”

“二年级从八岁开始,年龄可以放宽到十二岁,主要招收一年级毕业的,或者有基础的孩子,课业主要是讲授四书五经,乘法除法等复杂的算式。二年级学完,对一些无心向学,或者家庭条件欠佳的人家来说,二年级毕业,可以做一些账房先生的工作了,也算是学有所用。”

“还有三年级吗?”

“当然。”

“三年级是怎么招生的?”

“三年级需要考试,只要考试通过即可,童生的话免试。所有上三年级的学生,免费上学,给两次靠秀才的机会。要是两次考不上,就不能免费上学了,要收学费。”

曾明川一边听,一边点头。

“你这个设想不错。只是,如果每个年级招的人都很少怎么办?或者一个年级的人多,一个年级的人少。”

“这个……”李一程道,“无所谓,反正咱们的县学能容纳一百五十个学生,咱们初步要招四个夫子。哪怕一个年级只有一个学生,咱们也有夫子教。以后学生肯定会多起来的。”

曾明川想了想,觉得李一程考虑的很全面了,便道:“就按照这个来吧!”

“咱们招了学生来,就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不过,这个等我去见了江夏生,再跟他讨论。”

曾明川不喜欢李一程去见江夏生,但想到自己也跟着去,没有那么别扭了。

“在这里加一句就行,入学学生需遵守县学的规章制度,否则要有一定的惩罚措施。”

“好。”李一程拿过简章,“我加上这句,再多抄几遍。”

曾明川却又抽回来,“抄写的活儿就不用你做了。”

“好吧!”李一程不辜负他的好意,“治理河道的人没有消息,不然我再写一张招揽启示吧!”

曾明川也是挂着这个事儿,“好。”

李一程微微歪着头,摸着下巴道:“治理河道不是简单的活儿,咱们要找的人,应该是年纪比较大,懂一些水利,或者曾经参与过治理河道这种活儿的人。”

“如果真有人来,怎么知道他们有没有真材实料呢?”

李一程眨眨眼睛:“不给他们钱怎么样?等河道治理好了再给钱。没有好处,骗子不会做的。”

曾明川笑着刮刮他的鼻子,“你呀!总是有些鬼点子。你不给钱,人家乐意做吗?”

“为什么不乐意?”

李一程想了想,道:“明川,你看这样怎样?只要有良知的人肯定会干的。”

曾明川眼睛一亮,别说,一程的鬼点子就是多。

把第二张招聘启示写完,李一程拿起两张纸来,吩咐道:“侯五!”

“小的在。”

“去把这份简章抄写几份,让人粘贴到县里主要街道和城门口,再找人多念几遍。”

“是。”

侯五是曾明川从杂役里跳出来,在衙门伺候跑腿的,年纪不大,看上去不怎么机灵,但是很老实。

用了他这么长时间,也确实如此。

平日里话很少,但安排下去的事情都做的很好。

侯五是认识字的,先看第一张,是招生简章。

本县成立县学,下个月正式开学。四月二十四日之前,面向全县范围招生。

招生三个班级,一年级,六岁至八岁儿童,没上过学,或者短暂开蒙者皆可……

二年级,八岁以上……

三年级,……

一年级,二年级学期均为十个月,一年级学费为三百个铜板,二年级学费为五百铜板,三年级免费。

县里要办县学?

一年级只要三百个铜板一年?

这也太便宜了吧?

【238】两份启示【一更】

侯五再往下看,一、二年级设置语文,算数,武术课。

三年级设置语文和六艺课程。

每个班都有一名班主任。

县学的位置在春柳街,是原来马如意的府上吗?

马如意府上,那可是个好地方啊!

侯五作为衙门杂役,是去过马如意府上的。

那可是占地上百亩的大宅子啊!

不说后面的花园,就说前面的房子,可都是一水的红砖青瓦房。

如果孩子们能在在那里读书,一年级学费三百个铜板,一年十个月,一个月才三十个铜板,只是普通劳力一天的工钱,这、这也太便宜了吧?

这告示要是张贴出去,得有多少孩子来上学呀!

这县里有那么多夫子吗?

这么好的事情,他得赶紧让人张贴出去,让孩子们都来上学。

对了,他家的小侄儿今年七岁了,原先家里穷,如今想让孩子读书,去私塾人家都不收,嫌他年纪大了。可以让他来报名这个县学呀!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