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之撩夫日常(361)

作者:八月初至 阅读记录

出门外面,李一程总是睡不好,晚上睡的晚,早上还是天一亮就醒了。

睡眠不足,让他有些头疼,喝了两口空间里的水,才缓和了些。

刘春和金岩都不在屋子里了,刘春睡的早,起的也早,金岩身负武功,每天只睡一个时辰都比他精力好。

李一程走出屋子,就见刘春在帮老妇人拉风箱。

见到李一程出来,刘春连忙起身迎过来。

“李大哥,您起来了?先洗脸,很快就能吃饭了。”

吃饭的时候,邢茂春也坐到了桌旁。

李一程看他脸色比之前好多了,问他胸口还疼不疼了,他说好多了。

李一程不禁感慨,老人家够扛折腾的。

家里只有两个小板凳,邢茂春和邢氏一人坐了一个,刘春去外面找了几块石头,三人勉强坐了。

李一程看着桌上的饭菜,看得出是刘春的手笔。

果然,邢大娘笑着道:“老婆子我活了这么大岁数,才知道这玉米粥还可以这么做。”

刘春做的是甜沫儿,就是玉米粥里加上青菜、豆腐泡、花生米和粉丝。老人家里材料不足,刘春只放了青菜和花生米,又磕上了两个鸡蛋,搅一搅,成了鸡蛋丝。再放点儿盐,滋味就很足了。

老人家里只有青菜,花生米、鸡蛋都是刘春从车上摸出来的,这些是他在前面村子里跟村民们买的。

路上艰辛,他总想让李一程吃的好点儿。

除了甜沫儿,桌上还有几个玉米面窝头和一碟咸菜。

邢茂春喝了口甜沫,吧嗒吧嗒嘴道:“好喝。老婆子,以后你也这么做。”

邢大娘撇嘴,小声嘀咕,“家里哪有花生米和鸡蛋哟!”

李一程心里有事,只喝了一碗甜沫,就放下了筷子。

邢大娘语重心长道:“夫郎吃的太少了!你看你身子这么单薄,可不好生养。”

说完,还对金岩道,“你这个当相公的,可要劝劝他。”

“噗!咳咳……”

刘春被一口甜沫儿呛住,连忙转过头去,咳嗽的脸都红了。

李一程知道他是为什么,但也太夸张了。看人家金岩,眉毛都不带抬一下的。

吃过饭,李一程跟邢大娘说要去河边转转,中午才能回来。

邢大娘嘱咐道:“别去寺庙那边,早点回来吃饭。”

李一程痛快的答应了。

既然要整治寺庙,李一程当然不会那么快走,邢大娘家条件虽然简陋,但人口简单,人也善良,还住在村头上,周围没什么人家,是不错的落脚地。

他们作为外来人口,为了不显眼,没有赶马车,刘春戴着草帽,扛了个镢头,李一程提了个小竹篮,学着村里农妇的打扮,不光戴了草帽,还包了头巾,只露出一双眼睛来。

路上这样打扮的人不少,所以他们两人走在路上,一点儿也不招人注目。

李一程已经问了邢大娘,知道流清河的位置,便径直过去了。

一路上,李一程观察着仙家寨村的土地。

这个村里的地确实多,一眼望去看不到边儿,地里种的大部分是小麦,也有玉米。

小麦已经长到了膝盖高,大部分已经抽穗了。

李一程算算时间,现在已经四月中旬,再过十几天后,小麦就该收割了。

地里很多村民在劳作,路上田埂间来回走着的都是担着水桶的汉子。

天气这么热,十几天不下雨,地里确实是干了,小麦和玉米都有些无精打采的。

因为不下雨对治理河道有益,李一程倒是忽略了对庄稼的影响。不过他并不是很担心,天气预报说两天后有雨,那就肯定有雨。

而且,天气预报显示是一场大雨。

李一程和刘春一直走到流清河边上才停下脚步。

他站在河岸上,看着脚下的河。

难怪这里很难发水灾,这里的河道并不宽,但很深,两侧河堤都是青色的石头。

很明显,这里的地质跟别的地方不同,河堤两侧都是石头,哪怕洪水来了,两侧河堤难以塌陷,没有泥土的堵塞,河水自然流的畅快,不容易泛滥。

而且,仙家寨的地势虽然比西边的低,但是很平顺,没有起伏,河道是持续走低,水流并不容易漫出来。

李一程心里有了底儿,仙家寨是因为地理方面的优势,让它能在每年夏天独善其身,跟那寺庙毫无关系。

“刘春,我们回去。”

“哦。”

两人应该原路返回,但李一程看到河堤上有不少曲曲芽,还有蒲公英,起了兴致,跟刘春挖起野菜来。

两人一路往前,不一会儿就挖了有一小篮子野菜。

李一程站起身笑道:“这么多,够咱们中午吃的了。”

“李大哥,这个做什么吃?”

“包包子,做小豆腐,做汤,都好吃啊!这么多野菜,要不做个野菜饼?”

“好啊!好久没吃过了呢!”

李一程笑笑,是好久没吃过了。刘春来家里的时候,家里的粮食已经够吃了,吃野菜就是吃个趣味儿了。

两人一个扛着镢头,一个提着篮子,慢悠悠的往回走。

突然,他们俩被两个和尚拦住了。

一个胖和尚一手挖着鼻孔,眼睛斜睨着刘春和李一程,“谁让你们来挖野菜的?”

刘春愕然,“为什么不能挖?”

另一个脸颊上有痣的和尚冷笑,“这野菜长在寺庙的地里,自然挖不得。”

刘春回头看看,他们走过的地方明显是河岸,哪里来的地?

他忍着气道:“这地是你们寺庙里的吗?明明是河岸。难道这河也是你们寺庙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