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之撩夫日常(363)
“大和尚是这么说的!”
“我看大和尚说的没错,咱们吉泽县从来都不缺雨水,以前都是愁雨水多,现在居然干旱了,不是触怒了河神是为何?”
“我听说县令大人很年轻,所以才不懂事吧!”
“……”
刘春听着村民们的议论,一口牙都要咬碎了。
“这些愚民!”
李一程面色平淡,低声道:“少说话。”
“是。”
两人跟着村民来到了祭台边。
祭台周围的河道比刚才的宽阔一些,河流的更平缓一些。河两岸各有两块平坦的大石头。祭台搭在河中间,两边用木根固定在两侧的石头上。
台子有一丈见方,顶上有棚,周围四根胳膊粗的柱子,每根柱子上都绑着一面大红色的旗子。
“这就是祭台了?”刘春故意道,“这祭台在河上面,怎么能上去?”
旁边一位老者白了他一眼,道:“小子慎言!这祭台只有寺庙里的住持大和尚才能上去。”
“他不怕掉下去?”
“住持大和尚受佛祖保护,当然掉不下去。”
“大叔,明天什么时候祭祀?小的好来瞻仰住持师父的风采。”
“大和尚说了,明天午时正开始。”
“多谢大叔。今年跟前年的流程是一样的吧?”
“应该差不多,小子明天来就知道了。”
回去的路上,李一程一直皱着眉头,刘春也不敢说话。
直到走到村后的小路上,刘春才道:“李大哥,他们是要把孩子直接扔进河里吗?”
“大概是的。”
“那……从祭台上往下看,会看的很清楚,咱们怎么救孩子?”
这一路,李一程都在琢磨怎么救那两个孩子。
停一只船在河里?
不行,河上什么都没有,不论多小的船都扎眼。
找人潜伏在河底?怕是潜不了那么长时间。
而且他们要是救人的话,少不得惊动岸上的人?
怎么办?
李一程有些发愁。
回到邢茂春家,邢大娘正从屋里出来,见到两人,笑着道:“我正要去找你们,正午了,该回来了。”
李一程收拾了心情,露出个笑容,“大娘,我们去河边挖了不少野菜,中午我做个野菜饼。”
邢大娘笑呵呵的说好,“这么好看的夫郎还会做饭啊?”
刘春在旁边打下手,骄傲的说:“李大哥什么都会。”
李一程无奈,他哪能什么都会呢?
“刘春,来择菜!”
“是。”
一篮子野菜,仔细择过,洗过几遍,又拿水绰了攥干,放上少许葱花,盐,拌上少许玉米面,搅拌成糊状,锅里少搁点儿油,油热了把菜糊放进去,摊成饼,小火慢烙。
邢茂春家里没有白面,只能用玉米面,油也是一小碗猪油。
玉米面不黏糊,容易散,李一程在里面加了两个鸡蛋,出锅时的形状倒是还能看,就是一小块一小块的。
只用了两刻钟,李一程做出了两大盘子野菜饼。
野菜鸡蛋饼不怎么好看,但是味道不错,稍微有点儿淡,李一程又用酱油和醋调了个蘸碟,用来补充滋味。
剩下一点儿野菜,李一程做了野菜鸡蛋汤,在锅两边贴了玉米面饼子。
他做野菜饼的时候把玉米面放上面引子发酵,野菜饼做好了,他正好在做汤的时候贴饼子。
他贴的饼子很薄,很快就熟了。玉米面饼子的香味满屋子都是。
邢大娘扶着邢茂春从屋里出来,吸着鼻子道:“真是香啊!闻着味道就好吃。”
饭菜刚摆上桌,金岩进了门,脸上看不出丝毫奔波的疲惫,好像他就是出去散了个步而已。
他看着桌上的饭菜,笑吟吟的说:“我回来的正是时候。”
李一程对上他的眼睛,见对方微微点头,心里有了底儿,笑着招呼,“对,你来的正是时候。赶紧坐下,准备吃饭了。刘春,再舀一碗汤来。”
曲曲芽和蒲公英很鲜嫩,加上鸡蛋和玉米面,软软的,邢茂春和邢大娘吃起来不费牙,玉米面饼子也是宣软香甜。
邢大娘笑着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这夫郎做出的饭,还真是好吃,我都不知道这野菜能这么做。这玉米面饼子也香,做起来也不费劲儿。以后我也这么做。”
刘春自豪道:“我说我李大哥做饭好吃吧!”
几人吃过饭,刘春帮忙收拾碗筷,洗碗,收拾卫生,李一程和金岩去了他休息的屋子。
一进门,金岩就道:“我见到大人,把你的信交给了他,告诉了他仙家寨的情况,大人表示会马上派人来。他嘱咐你最近不要出门,注意保护自己。”
不让他出门?这怎么可能?
“金大哥,他们明天就要搞祭祀了,大人派来的人恐怕赶不及,但我一定要救下那两个孩子。”
金岩道:“救两个孩子还不简单?我再跑一趟仙家庙,把那两个孩子救出来。”
“我早说过,我不光是要救那两个孩子,还要救这一村的人。而且,咱们救下那两个孩子,万一他们再找两个别的孩子怎么办?”
“李师爷是什么意思?”
李一程冷哼一声,咬着牙道:“我要救两个孩子,更要让村民们知道他们是被愚弄的,那些和尚都是骗人的,当然要当众打他们的脸才行。”
他起身在屋里走了两圈,停下脚步,低声道:“金大哥,我想这样做,你看如何?”
金岩看着李一程靠近的脸,皮肤白皙细腻,吹弹得破,睫毛纤长,一眨一眨的,像翅膀一般扇在他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