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之撩夫日常(45)
林果不收,两天拉扯半天,李一程直接把钱放到了桌子上,这才脱了身。
等离医馆远了些,路上没什么人了,李一程猛地站住,回身抱住了曾明川。
曾明川整个人都呆住了,大庭广众之下,他这是要做什么?
好在李一程抱了一下就放开了,在他耳边小声叫道:“明川,我们有钱了,好多钱呢!”
曾明川眼神暗了暗,不到二百个铜板,就让他如此兴高采烈,情绪外放,原来他这么容易满足吗?
他抿了抿嘴唇,该不该告诉他,在外面不能如此喜笑颜开?实在是,实在是……他这模样让人看到后移不开眼去啊!
但看到这样的李一程,他也忍不住开心起来。
他“嗯”了一声,不知道该说什么,李一程把钱袋塞到了他手里。
“明川,你把钱收好,你有两只武器,小偷不会偷你。”
武器?曾明川低头,他说的武器是指这两只拐杖?
他再抬头,李一程已经牵着柔儿往前走去了。
他只能把钱袋塞进怀里,跟了上去。
家里最缺的是粮食,最先要买的当然是粮食。
为了不让曾明川太过劳累,在去粮市的路上,李一程就跟他商量好了,买十斤玉米面,再买两斤小麦粉。开始曾明川不想买小麦粉,但李一程说,总是吃玉米面怎么行?柔儿还要长身体呢!
李一程又道:“明川,山上还有不少草药,过几天我可以再来卖。等收了庄稼,咱们就不用买粮食了。”
曾明川没有李一程乐观,两亩小麦,一亩最多产百八十斤,两亩算一百六十斤,去二十斤的税,只剩下一百多斤,冬日漫长,如何够吃?
到了冬天,不会再有草药可卖,到时候家中没有进项,还是个愁事儿……
但钱是李一程赚的,再看一眼瘦巴巴的柔儿,他只能同意。
最终他们买了十斤玉米面,两斤小麦粉,共花了一百三十五文。又买了三只小鸡仔,花了三十文。
加上之前卖青菜的钱,一共剩余三十七文钱。
走过书铺,李一程见曾明川的目光时不时的看过去,站住了脚。
“明川,你要进去看看吗?”
曾明川摇头,书铺的书特别贵,他哪里舍得买?
“不用,我不想科举了。”
“啊?”
李一程很惊讶,惊讶之余很快猜到了原因。他当然不会同意,只是现在不是劝他的时候,等回去再说。
他笑了笑,“我听说书铺里可以抄书赚钱,不知道这家书铺可不可以。”
曾明川心头一动,对呀!虽然抄书的收入不多,但他腿脚不便,正适合做这个。
“我去看看。”
抄书可以赚钱,千字文,三字经,抄一本十个铜板,去了笔墨纸砚等成本,一本差不多能赚六个铜板。书的押金是十个铜板,一个空白本子的押金是两个铜板。
抄大部头赚得多,但押金也多,曾明川现在付不出来。
他想了想,决定抄千字文,虽然赚的少,但他可以多抄几本。最终他要了五个空白的本子,押金一共二十文。
这下子兜里只剩下十七个铜板了。
他有些懊恼,李一程好不容易赚来的钱一下子没了。
李一程却笑着说:“起码还有得剩,回去坐车的钱有了!咱们快点儿走,要不然赶不上牛车了。”
李一程说完,牵着柔儿往前走,一边跟柔儿说:“柔儿,吃不吃糖葫芦?我去给你买。”
柔儿却道:“糖葫芦酸酸的,我并不喜欢,嫂嬷不用买。”
她举了举装着小鸡的小笼子,笑道:“我喜欢小鸡。”
当初舍不得吃,直到糖葫芦都化了,差点儿哭了的人是谁?
李一程嘴上没有拆穿她,只想着上山多采草药再多卖些钱。
走了几步出去,没听到曾明川的拐杖声,他回头招呼,曾明川这才拄着拐杖跟上来。
到了坐牛车的地方,几个女人已经到了,还是那几个女人,正叽叽喳喳讨论着彼此在集市上买的东西。
看到曾明川一家三口过来,齐齐住了声。
刘大成磕磕旱烟袋,站起来道:“明川,你们回来了?赶紧上车,咱们该往回走了。”
“谢谢刘叔。”
曾明川把五个铜板给刘大成,“刘叔,回去是三个人。”
“上车坐好了吧!”刘大成乐呵呵的接过铜板,招呼他们上车,自己坐上了车头,甩一下鞭子,“走咯!回家!”
【063】疙瘩汤(三更)
回去的路上,几个婆子试探着问李一程买了什么。
李一程很痛快的把背篓打开,“青菜没卖几个钱,好在有夫君抄书赚的几个铜板,也只够买几斤玉米面和三只小鸡。”
他知道对这种女人,越是藏着掖着越会让她们猜疑,还不如直接点儿。
大多数人总是恨人有笑人无,曾家的日子是有目共睹的穷,他也没什么可遮掩的。
之所以说曾明川抄书赚钱,因为说上山挖草药肯定要多费些口舌,说不定还会吸引很多村民上山,还有一个原因,现在的读书人少,抄书是件很高大上的活儿,他顺便抬了下曾明川的身份。
女人们果然没再问什么,只是说了几句曾明川从小会读书,以后肯定有出息之类的话就说别的了。
李一程心里暗笑,他就知道会这样。
之前刘住跟他说过,望山村有过几个读书的,但读了几年连个童生都没考上,读书花费大,都不读了。考上童生的,现在还在继续读书的只有曾明川一个。
万一曾明川考上秀才,就不是泥腿子了,如果还能考上举人……那可就是老爷了。这村里人不都得巴结着?她们怎么敢说些有的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