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之撩夫日常(489)

作者:八月初至 阅读记录

“嗯。”

杨煜轩看着两人的互动,只觉得牙酸。

这俩人天天在一起,怎么还这么恩爱呢?

再一想,李一程貌美如花,有思想有能力,谁能不爱呢?

唉!他不由得叹气,他今年十六岁了,也有大臣上奏给父皇,说他到了成亲的年龄了,因为他的病,父皇一直没有给他指婚。

不知道自己未来的王妃是什么样子的?不求她跟一程这么聪慧美貌,有他这样温柔贤淑也就够了。

听说李一程下午要去衙门,杨煜轩立即道:“那我也下午去好了。”

曾明川暗自磨了磨牙,只能随他去了,谁让人家是王爷呢!

李一程在家里也没闲着,继续写医学教材,还要给白苏的药材配画。

看到李一程画画,杨煜轩又受到了惊吓。

“一程,你到底会多少东西?”

李一程头也不抬的画图,“只是喜欢而已。”

杨煜轩叹气,“看到你,我真觉得我这十几年都白活了。”

李一程抬起头来,“不能这么说,有的人爱好广泛,有的人只喜欢一样事物,随心就好,不用强求。”

杨煜轩趴在桌子上,托着腮,轻声道:“我看曾大人整天板着脸,很无趣,听说他家里还很穷,你当初怎么肯嫁给他的?”

李一程笑起来,“明川很好。”

“我知道他为官不错,可……你不觉得他那个人很无趣吗?他也没有时间陪你。”

“无趣?什么是有趣?他有他的事情要做,我也有我的事情要做,我们两个首先是独立的个体,其次才是夫妻。我并不是依附他活着的,也不需要他整日里陪着我。再说,普通老百姓都为了生活而忙碌,哪有那么多的你侬我侬?”

杨煜轩再也说不出话来,只是给李一程竖起了大拇指。

下午,李一程睡午觉的时间短了很多,未时过半就到了县衙。

曾明川一见到他就皱起了眉头,“让你不用这么早来,怎么不听话?”

李一程笑着抬手按上他的眉头,“说了不让你皱眉头,你还皱!”

曾明川把他的手拉下来,攥进手里,拉着他进屋。

“他们还没回来,还要等会儿。你累不累?坐会儿,要喝茶吗?要不要吃东西?”

李一程笑着摇头,“我就走了几步路,不累。什么也不用,你坐着吧!咱们说说话。”

“好。”

曾明川这才坐下。

“最近忙什么呢?”

“没什么。河口村那边来了消息,说是白菜长得不错,不过要半个月后才能收。因为水灾的原因,百姓们缺粮缺的厉害,我让黄主簿去买粮,说是城里的存粮也不多,看来只能去城外村里买了。”

李一程想了想,道:“河口村今年的收成很不好吗?”

【320】丰收了【一更】

曾明川点头,“因为水患的原因,粮食只比去年多收了两百石。虽然多了两百石,但还是不够。”

“其他村子收成怎么样?”

“其他村子没有遭受水灾,收成比去年都有所增长,但因为堆肥的时间太短,平均亩产量还是不高。”

曾明川说了一个数字,跟李一程预估的差不多。

“先让黄主簿去外面村子收一些粮食给河口村送过去,分发的时候记下名单,等他们的白菜收了,再从白菜钱里将粮钱扣除。”

“好。”

杨煜轩开始只是默默听着曾明川和李一程的谈话,并没有插嘴,此时听李一程说发了救济粮要收钱,有些不明白。

“一程,既然是救济粮,为何还要收钱?”

李一程看了眼曾明川,曾明川开口解释:“虽然是救济粮,但也要收钱,这是我跟一程还有衙门的黄主簿王县丞商量过的。如果救济粮不收钱,百姓们可能就不那么积极的救灾,不那么努力的种地了。反正不种地也有粮食吃,为何还要干活呢?要是百姓们都这么想,地荒了也不种,只吃救济怎么办?要他们花钱买粮,或者用白菜换粮,目的都是让他们继续种地,要让他们知道,只有付出劳动了才能有饭吃,有钱拿。人心不古,只能想的多些。”

杨煜轩想了想,确实是这个道理。

“你们想的周到。”

说话间,外面有人来报,说是江来回来了,马车停在衙门外面了。

“他们终于回来了!”

李一程蹭的站起来,大步往外走。

曾明川连忙跟上,拉住他,“你慢些走。”

李一程不好意思的笑起来,“我总是忘了我肚子里还有一个。”

曾明川攥了攥他的手,也跟着笑了起来,

“再忍几个月。”

走出衙门,就见门口排着一排车,居然看不到尽头,只有前面几辆是马车,后面的都是牛车。赶车的人一看就是农民,黝黑的脸庞,脸上有好奇也有拘谨。

见他们出来,江来和江往齐齐上前,江来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笑道:“曾大人,李师爷,小水村和小寨村的花生和草药都丰收了。两个村的梯田有八十多亩,草药收了一万二千五百二十斤,花生收了一万三千六百六十五斤,去了用掉的种子,花生一共净收了一万三千斤,草药种子是折算的银子,收了二十两银子的草药种子钱。”

说着,江来从怀里掏出一本册子。

“账目都在这里面。老爷已经将银子送到了,我们跟两个村算是银货两讫,两不相欠了。”

听了这个收成,李一程也激动起来了。

在现代社会,一亩地花生最高能达到上千斤,但在这个朝代,种植水平和种子都不如现代,能有这个收成已经让他喜出望外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