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之撩夫日常(564)

作者:八月初至 阅读记录

他一边从床头拿过衣服给李一程,一边道:“李大哥,穿好衣服再下床,早上下了阵子毛毛雨,有点儿凉。”

“下毛毛雨了?难怪天色这么暗。”

李一程为自己起晚了找了借口。

刘春道:“现在已经不下了。张村长可高兴了,说是下过雨正好种地瓜,不用浇水了。”

李一程伸了个懒腰,将脖子后仰,只觉得脖子和肩膀僵硬,很不舒服。

昨天晚上三个人睡一张床,有点儿挤,他都不敢动。

但出门在外,总要忍耐一下。

李一程麻利的穿好衣服,回答刘春道:“下过雨确实适合种粮食。”

他是看过天气预报,知道这两天有雨才来的。

他出门,看到张世习站在院子里,正抬头看天。天色阴沉,有灰色的云雾飘过。

毛毛雨停了,地面稍微有些湿。

听到脚步声,张世习回头作了个揖,满脸是笑。

“李师爷,您来的真巧,这天儿正好适合种庄稼。”

李一程点头,“对,吃过早饭,咱们就抓紧时间去种地瓜,争取今天全部种完。”

“我也是这么想的。”

刘春站在门口喊,“李大哥,张村长,吃饭了。”

张世习连忙道:“李师爷赶紧吃饭,我先回去准备准备。”

“吃过饭再回去也不耽误。”

“不不,我已经吃过了。”

张世习走了,李一程回到屋里,堂屋的桌子上摆好了早饭,金岩已经坐在桌边了。

一人一碗大米粥,一个盘子里是油煎荷包蛋,一个盘子里是蔬菜鸡蛋饼,还有一小碟咸菜。

李一程笑着道:“早餐还挺丰盛的。”

刘春乐滋滋道:“李大哥,咱们有了花生油,太方便了。这些都是我用花生油做的,大米和鸡蛋都是咱们自己带的。”

李一程点点头。

这次出门,他带了一罐花生油,一袋子大米,还有一储物袋鸡蛋。

每次出门,他都会用储物袋盛鸡蛋,只要里面有一个鸡蛋,第二天就会变成十个。

刘春肯定发现了储物袋的秘密,但他从来不问。

这个小家伙,越来越聪明了。

刘春不是聪明的不想问,而是没想到鸡蛋是储物袋里变出来的。他总以为多出来的鸡蛋是借宿人家给悄悄放进去的。

而且,他总是在拿鸡蛋的时候想问,做好饭后就忘了。

李一程没看到张大伯老两口,问道:“张叔和张婶呢?他们不一起吃饭吗?”

刘春道:“张叔一大早就出门去地里了,张婶说要等他回来才吃饭。我给他们留了一份,应该够他们两人吃的。”

“那就好。”

吃过饭,李一程跟着张世习到了村里的打麦场,这里已经聚集了村里大部分劳力。

李一程将地瓜苗拿给他们看,给他们讲解了种植地瓜的好处。

当村民们听说地瓜的亩产量能达到两三千斤,甚至三四千斤时,先是不敢置信,随后全都激动的嚷嚷起来。

“三千斤?我的乖乖!种一亩地瓜就够我家吃一年的了。”

“不知道这地瓜真的有李师爷说的这么好吃吗?”

“味道差点儿不要紧,能填饱肚子就行,总比树叶子好吃。”

“是啊!吃不饱饭的时候,咱们什么没吃过?”

“李师爷说好吃就肯定好吃,我相信李师爷。”

“我也相信李师爷。”

“……”

张世习清了清喉咙,大声道:“乡亲们,这些地瓜苗是从嘉阳县望山村,李师爷的家乡运来的,路途遥远,费了很大的力气。而且,现在在大齐,只有望山村和咱们小寨村有这地瓜苗,所以这些地瓜苗珍贵着呢!李师爷为了能让我们吃饱饭,有钱赚,做了很多事,我们不能辜负他的这份心意!”

“这些地瓜苗居然是从嘉阳县运过来的?”

“整个大齐只有望山村咱们小寨村有?”

“我一定要种地瓜,看看这地瓜到底是什么样儿。”

“……”

张世习见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继续道:“这些地瓜苗很珍贵,所以我们种的时候不能浪费。还有,给咱们的地瓜苗只能种三亩地……”

他话音未落,村民们都发出惋惜声。

“只能种三亩地?”

“也太少了吧?我家就不止三亩地。”

“这些地瓜苗要怎么分??”

“张村长,给我家种吧!”

“给我,我保证好好伺候这些地瓜!”

“……”

村民们纷纷抢着要种地瓜。

张世习提高了嗓门,“大家不用争,不用抢,我跟李师爷商量过,也计算过了,咱们村的每一户都能分到可以种一分地的地瓜苗,这样,咱们每家每户都能种上地瓜了。”

“只能种一分地的地瓜?这样太少了吧?”

听到有人抱怨,张世习道:“一分地能种三百五到四百棵地瓜苗,到时候能种出四五百斤地瓜,一个地瓜半斤,四五百斤地瓜就有八九百个,甚至一千个,到时候育的苗,就够你们种三四亩地了。”

李一程跟张世习算账的时候,才发现他跟曾明川算错账了,望山村给的这十万棵地瓜苗,一亩地用地瓜苗三千五百棵到四千棵,应该能种将近三十亩地。

他们居然足足少算了十倍。

如果是这样的话,等明年,像小寨村和小水村这样山地多的村子,就都能种上地瓜了,再过一年,吉泽县大半的土地都能种上地瓜了。

得出这个结论,李一程真是苦笑不得,他自诩数学不错,居然被曾明川带到沟里去了。

同类小说推荐: